“宣公子扶苏、代司空司马懿上殿!”
一声宣诏,响彻咸阳殿前。
而阔别咸阳数月,如今终于归来的扶苏和司马懿,则是听宣上前,踏过咸阳殿前的九重台阶,解除剑履之后,迈入了朝堂之中。
“儿臣扶苏,拜见父王!”
“臣司马懿,拜见王上!”
扶苏与司马懿来到大殿正中,便止住了脚步,以朝堂大礼参拜嬴政道。
大殿上首的嬴政,脸上顿时便浮现出了十分畅快的笑意:
“哈哈,扶苏、司马懿,你们做的不错,今年大旱,我秦国损失甚小,各地的粮食产量,与往年几乎无异,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增多。
而山东列国,尤其是赵国、齐国,灾情严重,收成比往年大打折扣!
接下来无论邦交伐谋,我大秦便将占据极大的优势!”
嬴政这一番话,极其畅快,说到开心处,甚至长身而起,走下了王座。
“此皆赖父王(王上)之英明!”
扶苏和司马懿异口同声的谦逊道。
“王上英明,大秦万年!”
有了扶苏和司马懿起头,群臣也不好干看着,于是也应景歌功颂德道。
扶苏趁此机会,也扫视了一下周围,朝堂之上,没有吕不韦的影子,否则的话,群臣也不会这么干脆利落的大拍嬴政马屁。
扶苏略一思索,便明白吕不韦今日为何没有上朝了,因为抗旱的事情,扶苏与吕不韦打了一个赌,吕不韦输了,输掉了一座万户封邑,也输掉了大大的面子。
今日扶苏和司马懿救灾回来,于情于理,都应该得到封赏和嘉奖。
而吕不韦恰恰应该也是想到了这点,不想看着扶苏和司马懿在朝堂上被封赏的意气风发样子,给自己添堵,所以今日才没上朝。
而扶苏心中,则有一种想笑的冲动。
吕不韦毕竟是身居高位太久,所以过于在乎颜面,却忘记了当他不在朝堂上的时候,也恰恰是他对朝堂的影响力最小的时候。
“太史,宣诏吧。”
在朝臣们安静下来了之后,嬴政的目光,看向了朝堂一角,白发苍苍的秦国太史。
在听到太史和宣诏两个词汇的时候,秦国满朝的朝臣,也顿时心中一紧,预感到要出大事了!
因为太史,从不轻动!
太史,自周天子定鼎以来,便是王室和诸侯国,都必备的官职。
典藏国家典籍,记载国家和君王的大事,修史以传万世,责任重大,是为太史。
同时,太史也具有为君王草诏的职责。
自周以来,列国史官,大多世代为太史,并以此为氏,且形成了秉笔直书、刚正不阿的史官之风。
比如春秋之时,齐国权臣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于是齐国的太史氏,便在国史上写下“崔杼弑其君”。
崔杼知道了,威胁太史氏削除这样的记载,太史氏坚决不从,宁死不屈,于是被崔杼杀死。
崔杼又召来了太史氏的二弟太史仲接任史官,让太史仲篡改事实,太史仲不从,依旧秉笔直书,于是崔杼又杀了太史仲。
接下来便是太史氏三弟太史叔,依旧不从崔杼,又被崔杼所杀。
最后便是太史氏的四弟太史季,秉承太史家的传统,依旧在国史上写下了“崔杼弑其君”,这次崔杼也崩溃了,叹息一声就这样吧,然后放走了太史季,随他怎么写。
太史季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太史氏的偏支南史氏,南史氏听说主支太史氏一家都死光了,于是抱着刀笔和竹简,怀着必死之心,想要接替太史氏秉笔直书,记载“崔杼弑其君”。
看到太史季还活着,且事实被记载下来之后,南史氏才折回。
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但也由此可见,以太史为氏的人的节气和风骨!
所以在秦国的朝堂上,秦国老太史,是吕不韦也要让三分的存在!
如今嬴政召出了太史来宣诏,哪怕再愚钝的臣子,也都能预感到,此事并不简单!
咸阳殿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声静气,等待着秦国老太史宣读那份未知的神秘诏书。
而赵高的脸色,则变得无比的难看,他是嬴政身边的宦者令,历来便是代王上宣诏的存在,但是这一次嬴政非但没让赵高宣诏,甚至在此之前,赵高都不知道这份诏书的存在!
这就说明那份诏书之中,必定有赵高不希望见到的东西,所以嬴政一早就防着赵高了。
这个时候,心思细腻复杂的赵高,也不免有些心下焦急了起来,因为吕不韦今日没有上朝,这也就意味着,嬴政这个秦王的诏令,最有力的反对者和驳回者没了!
事情正在向着赵高控制不了的方向发展,这让赵高感到无比的焦灼!
值此上朝之际,在嬴政的眼皮子底下,赵高就算是想给吕不韦传信,也传不出去。
最让赵高感到无奈的是,胡亥站在朝堂之上,还在时不时的带着敌意看向扶苏,而浑然未觉他真正的阻碍在何处!
而在这万籁俱寂的安静之中,老太史的声音,已经开始响起来了:
“秦王政曰:
河内游士司马懿,德才兼备,冠于群伦,为秦王伴读,绰有文行,才堪大用。
辅佐公子扶苏,救民水火,辛劳国事,三月不休,功莫大焉。
故拜司马懿为司空,司职水利,执掌营建,国之工事,悉委于卿!”
太史读到这里,便将那张帛书诏令折起,看向了司马懿。
“臣司马懿,拜谢王上!”
司马懿神情平静,上前接诏,面色上根本看不出什么。
这个时候,赵高以及朝堂上的一部分人,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来那封诏书,是任命司马懿为真正的司空。
虽然司空这个实权极大的官职彻底落入了司马懿囊中,但是还不至于让赵高等人过于的紧张,毕竟还大不过吕不韦去。
就在此时,老太史清了清嗓子,又从怀中,取出了一个柱形的青铜机括,机括打开,又是一份色彩绚丽的帛书!
而赵高近水楼台,自然是率先就察觉到了这一幕,然后脸色猛然一沉。
老太史之前的动作,给了赵高和所有人一个错觉,认为秦王的诏令,就此而止,就连赵高,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老太史又取出这份明显更加重要的帛书的时候,赵高才终于意识到哪里不对。
公子扶苏,还没有被封赏!
而老太史后取出的那份帛书之中,无论怎么看,都只能是公子扶苏的封赏。
并且,看秦太史对后者的重视和保密程度,可见扶苏的封赏,必然是比司马懿的司空要丰厚得多!
这一刻,赵高心下猛的一沉,有了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