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终究还是脸皮太薄,没好意思收下陆知命这个弟子,对方都一把年纪,收了有点不适宜,再说他乃人皇,注定是要和诸天神佛为敌,不可能在儒学投入过多精力,想了想还是算了。
听到他的婉言拒绝,陆知命有些惋惜。
拜达者为师。
古来有之。
孔夫子身边就有七十二门徒。
杨广提出的理学思想是儒道的新的一种诠释,在他看来完全不亚于孟子的贡献,注定流芳百世,跟在这样的大贤身边,不管是身后名还是对儒道的探索都是极好的。
平静下来之后。
他自己也回味过来,杨广的身份是一代亲王,现在虽还不是太子,可是凭着如此学识,以及往日贤名,成为大隋君主,可能性很大,确实不能收自己为弟子。
明白归明白,心中的惋惜还是一分不少。
见其失落。
杨广对他发起了邀请:“久闻陆先生大才,吾这大隋书院还缺一院长,不知先生可否愿意屈尊?”
陆知命闻言大喜,立马答应了下来。
拜不拜师其实无所谓。
日常一起交流也行啊!
在他们俩其乐融融交谈之时,之前完全不懂陆知命为何举止如此怪异的儒生们在其他儒学大家以及有所收获的儒子讲解下总算是明白了杨广那番语论的恐怖之处。
儒学新道!
这等人,得尊称为子!
广子!
想到这个称呼,儒生们看杨广的眼神都怪怪的。
“世南兄,我来给你赔个不是,之前我不该出言不逊,是我坐井观天,不知晋王大才!”
之前和虞世南争吵的那个儒生找到了他,真诚地向他表达了歉意。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算有风骨。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杨广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一切,院墙之上那四句可谓传世经典的语录出自他口,已经没有人再怀疑。
“无碍,无碍!此言虽出自晋王殿下口中,却是对天下所有读书之人劝诫,共勉之即可。”
虞世南带着笑意依然接受了对方的道歉。
杨广此次论儒绝对震惊天下,在这样一个君主手下做事,与荣同焉!
……
随着此次来扬州的儒生回到各府县,此次论儒大会上发生的一切都被津津乐道地传了出去。
越来越多人知道理学。
为天地立心这四句话也成为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与终身之志。
随之而来的是江南道文人对杨广态度的改变。
从敌视不屑到如今的尊敬。
甚至有不少人觉得杨广在大兴之时,一直在儒学造诣上面声名不显,来了江南之后却提出如此惊人学术,肯定是江南的好山好水引发了他的文思泉涌,因此将其视为自己人。
这个时代,能够读书的绝大多数都是富庶人家,他们的态度也决定了社会底层的态度。
杨广的贤名得以在各行各业传播开来。
随后。
天台宗也开始发力宣传杨广有慈悲心肠,乃大智慧大慈悲之人。
无数因为此前战乱不休对大隋心有不满的信众在各大佛寺的抚慰下渐渐放下了仇恨。
一年后。
随着江南道最后一处土匪窝被鱼俱罗带领兵卒清剿干净,整个江南算是彻底安稳了下来。
虽然这个安稳很是表面,但是对于杨广来说够他发展的。
之前作出选择系统奖励的水稻良种番薯以及玉米种子已经种了几茬。
收获极其喜人。
只要再种上几茬,得到的种子就足够将这些东西传播至全国,到时候至少可以多养活几亿人。
军事方面,鱼俱罗已经在各大总管府府兵中挑出了三万精锐与杨广从大兴城带来的那三千武卒一起操练,修行九龙九象神功,如今已经小有成就。
这些是杨广动用权限给自己培养的私兵,假以时日就是整个大隋最精锐的部队。
值得说一句的是,此前扬州总管府总兵来户儿已经彻底投靠了杨广。
这家伙虽然在隋唐演义里面声名不响,但是武艺并不弱,算是一个好手。
大隋学院,这一年也逐渐上了正轨,不管是孩子们还是老师都在不断磨合中成长。
虞世基,虞世南,诸葛颖等年轻官员也在这一年的历练中越发成熟。
杨广自己本人收获也不小。
在每日勤奋修炼下。
他已经将九转玄功炼至二转巅峰,又一次遭遇了瓶颈。
除此之外。
九天御剑决他也以成功入门,本来是打算教萧美娘一起修行此术的,后面想到自己人皇的身份还不能暴露,她若是修炼的话,肯定躲不过仙神的探查,所以就暂时搁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