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嬴羽就知道了,那不是传闻,是真的,南郑城发生了秦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蝗灾。
秦国以前也发生过蝗灾,但是,这一次的蝗灾,是秦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如今,秋收在即,蝗灾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这意味着他们辛苦一年的成果有可能白费,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颗粒无收,这意味着那些农民明年将无东西可食。
这次的蝗灾,对于整个秦国来说,也都是巨大的灾难。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场景,很有可能在秦国会出现。
这对于秦国的威望和声誉将会是不小的打击。
而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咸阳城距离南郑城不过两百多里,一旦南郑城的农作物被吃光了,那么,蝗灾就会北移,威胁到咸阳城的安全。
一旦蝗灾转移到了咸阳城附近,咸阳城周边的农作物,也将不保,那对于咸阳城,对于秦国,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会危及国本。
渭阳君已经被叫入了宫中商量解决之法。
嬴羽当即也前往了王宫。
章台宫。
大殿中。
秦王嬴政将文武百官全部召集了起来。
嬴政面相威严地端坐在王座之上,在下方的大殿中,吕不韦、桓齮、杨端和、蒙骜、熊启、嬴傒、王翦、蒙武、王绾、姚贾、李斯等人都在。
文官以吕不韦为首,武官以上将军桓齮为首。
李斯虽然是吕不韦的门生,但是,在吕不韦的举荐下,他已经是在朝为官,先是为郎,后来被嬴政拜为客卿,如今已经被封为长史。
吕不韦坐在一张椅子上,而其他的文武百官都是站着的。
吕不韦是嬴政的仲父,位高权重,所以,嬴政赐座与他,让他成了唯一可以坐着上朝的官员。
“南郑发来急报,说是,南郑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大家可有治理蝗灾的良策?”嬴政开口问道。
整个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没人开口说话。
治理蝗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前也经过爆发过几次蝗灾,但是,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治理办法。
唯一的出路,不过就是,拨款赈灾,开仓放粮。
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而且,蝗灾一旦爆发,那片地区的老百姓,起码两三年没有东西吃。
蝗灾爆发,那些蝗虫将会吃光所有粮食,农民当年颗粒无数,农民当年没有东西吃,到了第二年,农民没有存粮,就更无东西可食了。
而且,第二年,这些种地的农民,连种子也没有,种不了地,就会影响下一年的收成。
就这样恶性循环,这些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几年之内都缓不过劲来。
这便是蝗灾的可怕之处!
蝗灾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
拨款赈灾,开仓放粮,虽然能够让一部分老百姓不至于饿死,但是,却很难解决问题,而且,拨款赈灾的数目也是非常庞大的数目。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谁也不敢说能够治理好蝗灾,所以,他们都不敢出头。
就在这时,一名寺人走入了大殿,向秦王嬴政禀告道:“启禀大王,公子羽在殿外求见!”
“让他进来。”嬴政淡淡道。
“大王,嬴羽虽然是公子,但是,他并未在朝廷任职,我等正在商量治理蝗灾的大事,让公子羽进殿,老臣觉得不妥。”
这个时候,吕不韦开口了,反对嬴政宣嬴羽进殿。
整个朝堂之上,恐怕也就吕不韦敢反对嬴政的决定。
嬴政虽然早已经成年,但是,嬴政却一直没有行冠礼,还没有真正的亲政,吕不韦身为嬴政的仲父,身具主政之职,依旧大权在握。
就连嬴政,也要让吕不韦几分。
“公子羽,虽然并没有官职和爵位,但是,他乃渭阳君之子,宣公子羽进殿议事,并无不妥。”
“而且,公子羽是我大秦公认的天才,他曾屡次为寡人分忧,你们没有治理蝗灾的办法,说不定公子羽能够想出治理蝗灾的良策。”
嬴政开口反驳道。
吕不韦被嬴政驳斥得哑口无言,默不作声。
当年,是他扶持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坐上了王位,那个时候,嬴政的年龄小,他能够很好的控制嬴政,如今,嬴政也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主见,嬴政也越来越不好掌控了。
在听到嬴政的宣召之后,嬴羽走进了大殿之中。
这是嬴羽第一次在朝会的时候面见嬴政,以前的时候,嬴羽都是私自面见嬴政的。
只见在大殿之中,站着两排官员,人数有着数十个,一排官员站着的全是文官,另一排站着的都是武将。
最前方的两个人,是吕不韦和桓齮。
如今,他们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两个人。
在诸多官员中,他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人影,比如昌平君熊启,他的父亲嬴傒,他还看到了李斯。
在秦国,并不是每天都会举行朝会的,相反,秦国很少举行朝会。
一般来说,只有国内发生了大事,才会举行朝会,比如发生了战争,比如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嬴羽这次来,并不是空着手来的,他的手中提着一个食盒。
看到嬴羽提着食盒上朝,许多人都感到奇怪,一道道异样的目光望向了嬴羽。
嬴羽将朝会当做什么了,竟然提着食盒上殿?
朝会是神圣之地,可不是吃饭的地方,提着食盒上殿,这是对朝会的一种侮-辱。
这是此刻许多官员心中的想法,许多官员感觉到,嬴羽要倒大霉了。
对于众人异样的目光,嬴羽没有理会,他提着食盒,气定神闲地走到了吕不韦和桓齮的中间,站在了所有官员的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