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八章 打眼和捡漏(明天准备上架了)
    跟着方岩和老关头在一起,何雨水可算是糟了罪了。

    这两人本来就是烟枪。

    聚到一起,那烟真是没停过。

    一路上那三轮车,两人愣是抽的跟烧煤炭的火车一样。

    烟熏火燎的。

    等好不容易到了旧货市场。

    何雨水悄悄的给方岩把烟拿走,然后提醒他:

    “少抽点!”

    方岩只得笑着点点头。

    转过头发现老关头看到何雨水收缴了方岩的烟,他果断的已经把烟掐了。

    还对着方岩瞪眼:

    “都是你小子天天的烟就没停,搞得我烟瘾都大了!”

    好嘛,察言观色还是老关头厉害些。

    方岩被这老爷子打败了,举手投降道:

    “得,我的错。”

    老关头很不要脸的说道:

    “没事儿,以后注意点就行了。”

    遇到这么个师父,他也是没得说了。

    等两人进了这市场里,发现今天周末,一大早的人还真不少。

    计划经济下,各个大城市里,像这种旧货市场,并不常见。

    这个年代里,只有燕京和中部的咸阳,这种几朝古都才有。

    文化底蕴加上海量的旧时代中产,以及封见遗民汇聚于此。

    才造就了这种旧货市场。

    一般都是用家里闲置的古董,淘换些钱和票具。

    毕竟这个年代里的,出身原因导致的就业问题,一直是这群人的痛点。

    收入不够的情况下,为了过日子,必定会拿出些家里的东西买掉。

    像老关头这种过参军又当过少爷的人,对这些人最是了解。

    哪里能买到便宜的货,他这方面比方岩知道的多。

    在这个市场上,也有不少倒腾差价的二道贩子。

    方岩这骑着空三轮进市场的,一看就是掏大货的主。

    当然也很快就被二道贩子盯上了。

    不一会儿就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断有人上了,点头哈腰,笑容可掬的问候:

    “几位,是准备淘点啥?我那地方有刚收一红木大床,从道光年间传下来的,睡了延年益寿,给您算便宜点。”

    “老板几位早啊,要书桌吗?老祖宗传下来的,价格公道,有粮票一斤算一斤半,绝对划算。”

    “诶,您吉祥,今儿掏什么?落地大佛龛一件要吗?唐代传下来的!我自个家的,传承有序!错过你绝对后悔一辈子!”

    “三位!金丝楠木的大屏风要么,共五扇,可以单买,每扇收您19块五,买到就是赚到!”

    “老板,老挝红酸枝交趾黄檀**架书架一对要吗,一人多高,只要您33块,有粮票肉票可以便宜……”

    “民国的红木家具衣柜顶箱柜两件……”

    一群老少爷们儿围过来,堵在车前面。

    方岩劝走一个,又来一个。

    最后还是老关头出马,顶在前面,一个个回绝了过去。

    一群二道贩子最后发现这三人,不是自己的找的那种人。

    只得悻悻离开。

    只是没走多远,又来了人,既然不是收大件的,那必然是收中小件的。

    这么大个三轮,必然收的肯定不少。

    刚歇口气的老关头又开始了劝退工作。

    “这些人好热情啊。”何雨水紧紧跟在方岩身边,左顾右盼。

    对着周围这群商贩的热情有些抵挡不住。

    要知道现在的经常去的供销社里,吃公家饭的售货员,可是拿鼻孔看人的。

    包括国营餐馆,服务员都在用心屌每一位顾客。

    哪里见过这种服务态度的。

    方岩笑道:

    “对啊,没见过吧。”

    何雨水一边看着老关头在前头打发着过来的人,一边点头回应道:

    “嗯,没见过,我就没来这地方,听说这里都是些前朝遗老在这儿。”

    “我还以为这里的人都是鼻孔朝天的,没想到全是这种……这种……”

    她一时间找不到形容词了。

    怎么说好呢。

    反正就是新奇。

    不知道该说这种习惯,到底好不好。

    但反正感觉,比被人鼻孔朝着要舒服点。

    终于应付完的老关头,对着何雨水问道:

    “何丫头啊,是不是觉得现在讲究人人平等,这些人看起来就比别人低一等?”

    “您这么说的话,确实有点儿!”何雨水也没藏着掖着,老老实实的认同了这个说法。

    老关头则回头对着何雨水压低声音,笑着继续说道:

    “嘿,那就对了,你感觉没错,要是上头认真,这些一个个都叫投机倒把,他们心里虚着咧!”

    “这地方要不是上头默认,早就没抄了。”

    “他们这态度其一是为了好出手,第二就是怕得罪人。”

    “原来是这样!”何雨水听了老关头的分析,不由得恍然大悟。

    方岩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些门道。

    也跟着点了点头。

    老关头一得意,又把烟叼在了嘴上。

    对着方岩说道:

    “小子,燕京城里门道多,不是非黑即白,你要学的还多着呢。”

    方岩知道他在说和师兄弟来往的事情。

    这老头子真有意思,时不时就来点他一下。

    等到三人走到人相对较少的地方。

    老关头终于在一家店门口停了下来。

    “走,咱们进去看看。”说着他对方岩招呼了一声,就朝着店里走了进去。

    这店看着挺大,里面满满当当当全是些老旧家具。

    这里就是老关头的目标地点。

    就在方岩带着何雨水要跟进去的时候。

    何雨水却拉住了方岩。

    指着街道不远处一个摊位,对着他说道:

    “方岩,你看那个,是不是三大爷的儿子?”

    方岩瞧了过去,一眼就看到闫解成戴着个狗皮帽,双手抄在棉袄里,正坐在摊位后面,跟一个和他爹岁数差不多大的人,正在争论着什么。

    方岩看的仔细,闫解成那摊位上,全是些小物件。

    铜钱、笔架、玉石、砚台、甚至还有些黄不拉几的圆形石头柱子。

    应有尽有。

    仔细一听,原来是对方在说他那东西是假货。

    闫解成说着说着,直接站了起来,语气相当激动:

    “嘿!您要想吃我炸胡?还是歇着把您!”

    “哟,小伙子口气这么冲??”对方掂量着对他说道。

    闫解成一听,直接从那人手里抢过去。

    嘴里呛道:

    “你问那么多干嘛?要买买,不买滚!”

    “什么玩意儿!”

    “嘁!”客人丢下东西不屑的拍了拍手。

    对着闫解成说道:

    “少做点缺德事,不然生儿子没屁Y儿!”

    闫解成指着对方:“你再说一遍!”

    那人过完嘴瘾,直接就溜了。

    给闫解成气的够呛。

    等到闫解成骂骂咧咧的摆好地上的东西,他撇过头也注意到不远处的方岩和何雨水。

    他脸色变得有些怪异。

    楞在原地,不知所措。

    【叮!闫解成负面情绪+30】

    一下加了这么多?而方岩一个“明察秋毫”后,顿时一切都明白了,他笑了。

    对着何雨水说道: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这里都能撞到闫埠贵家的商业奇才。”

    刚才系统里提示。

    原来闫解成是背着家里人,周末在这里卖货。

    他真假搀着卖。

    好嘛,这会儿都已经俨然有了奸商的特质。

    方岩当时看电视的时候还奇怪,闫解成做生意的本钱,凭闫埠贵那抠门儿样,他从啥地方搞到的。

    原来这货是在这里弄的第一桶金。

    何雨水还纳闷,闫解成是商业奇才?

    她有些不解,闫埠贵家那扣扣搜搜的样子,能教出商业奇才?

    不过她对闫解成了解也不多。

    只知道自己同学于海棠是他小姨子。

    这人平日里在四合院里,不显山不漏水的。

    今天在这旧货市场看到,已经是少见了。

    没想到方岩竟然这么评价他。

    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而方岩这时候却想的是:

    闫解成后来开饭店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回算是破案了。

    他不禁感慨:

    “好家伙,这四合院隐藏的线这么多吗?”

    真不愧是人生处处是惊喜啊!

    方岩对着闫解成挥了挥手,对方只得硬着头皮和他回了个笑容。

    方岩也没有点破,带着何雨水头也不回的进了店里。

    留下闫解成一个人在外头发愣。

    害怕方岩要是告诉了他爹,自己的小金库可就保不住了。

    当然对于方岩来说,这就是一个插曲。

    完全没想闫解成那么多。

    “盛世收古董,乱世买黄金,老哥你随便看一件,买到都是赚到……”一个年龄比老关头还大的老板,跟在他后面,一通念叨。

    这特殊的时代,古董依旧还卖不上价。

    在人们普遍为了肚子的年代里。

    古董有时候的价值还不如几斤棒子面。

    而作为封见糟粕的古玩行业,这段年代,那真能算的上是跳楼大甩卖。

    只要能换钱换粮,哪个不是转手就买了。

    这满屋子的东西,方岩估摸着价格也不会太高。

    一堆家具,瓷器随便乱放。

    感觉就像个大仓库。

    而这时候,老关头正在一个黄花梨大圆桌前左瞧右瞧。

    看起来包浆比较新。

    上面呈现棕色的麦穗纹。

    老板推了推老花镜,在老关头一边说道:

    “这桌子好啊,民国仿前朝的,做工扎实没考虑省料。通体都是用的海南黄花梨老料。”

    “没一点弄虚作假。”

    “不像外面那些贴面的,拼接的。只有看得见的才用真料,看不见的用假料。”

    “他这不一样,全是真家伙,您瞧瞧!”

    “这山水纹,虎皮纹,海黄芝麻点儿。”

    看到老关头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老板又问道:

    “咋样?”

    老关头抓着桌子晃了晃,嘴里随意的说道:

    “哦,还行,你卖多少?”

    老板笑呵呵的说道:

    “您老哥过来,我肯定给您实诚价,便宜,40!要有粮票也成,特供票更好。”

    老关头当即就不干了,直接拍屁股走人:

    “诶,贵了贵了,我再看看别的。”

    说着又去看另外一处的方桌。

    老板也不恼怒,态度极好对着老关头继续解说:

    “这个好,这个好,也是民国的大红木……”

    看着两人聊起起劲,方岩跟何雨水也插不进话。

    走到刚才那圆桌前,方岩摸了摸上面。

    感觉确实手感不错。

    心中一动,忍不住冲着上面丢了个“明察秋毫”。

    下一秒,他微微一怔。

    只见系统里显示的和刚才老板说的完全不一样:

    【清乾隆年间,海南老料黄花梨木圆桌,保存异常完好。】

    方岩没有犹豫,对还在挑选的老关头喊道道:

    “师父!”

    “这桌子咱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