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二章 红巾军的冤家
    冯定邦现在控制了汴梁路一大半的地区,境内土地平坦肥沃,人口众多,从经济上来讲是个好地方。

    军事上就未必了,几乎没有天险可守,黄河的几个渡口现在并不掌握在义军手里,南边也没有天险。

    虎牢关或者荥阳、郑州的军事作用是相对于关中而言的,并不是保护中原。

    就算再向西拿下洛阳,其实仍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洛水和邙山的缺口太多,河不够宽山也不够高。

    当然了,一个核心区域的安全问题不能全部指望天险,天险起作用就说明敌人已经打到了眼巴前儿。

    冯定邦不想过快扩张夺取荥阳,还一个原因就是南面与汴梁路接壤的汝宁府。

    现在掌管汝宁的是李思齐,就是去年和察罕帖木儿联手击败刘福通把他赶到亳州的那个家伙。

    李思齐因为组织地方武装抗击红巾军有功,奏报朝廷后就给封了个县尹,这就有点儿侮辱人了,连元顺帝知道后都有点儿生气。

    “人言国家轻汉人,果然!”他立刻给改授汝宁府知府。

    不管是真心还是做样子表演,元顺帝在这件事上做的还算有点儿水平,比手下那帮酒囊饭袋强多了。

    李思齐是个汉人,却走上了联合元军抗击红巾军的道路。并且他当时不是朝廷官员,照理说完全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主动和元朝站在一起撞南墙。

    他是汝宁府罗山县人,虽没有官职,但颇有家资,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地主,义军在当地活动肯定会伤害他本人及其他地主的利益。

    这就造成了当地地主的抱团,他们不仅抱团,还和颍州察罕帖木儿联手对付红巾军。

    这从一方面说明,红巾军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区别不大,同样是靠劫掠来解决军需后勤问题。

    冯定邦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力度要轻的多,远没有到竭泽而渔的程度,对普通百姓更友好,至少比之前的元朝官府要好。

    李思齐一个汉人都被封为汝宁府知府,察罕帖木儿这个蒙古进士自然更被重用,好不容易意发现一个蒙古人才,大都方面可得当成救命稻草啊。

    察罕帖木儿先是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就是统管行政、军事的大拿。

    这家伙是红巾军终生的死敌,刘福通的克星,他和义军一直干到死。

    现在这俩狠人搭档在冯定邦汴梁路的眼皮子底下,他哪里能安心呢?

    幸亏汴梁路南部几个县在刘福通手里,要是冯定邦直接和他们接壤,只会更愁。

    洛阳所在的河南府路和汝宁府中间隔着一个南阳府,要不然这俩一联合,一个从西面一个从南面同时进攻,那汴梁路恐怕朝不保夕。

    冯定邦现在低调并不是他本人太保守,而是现实逼得他不得不如此。

    汴梁路的广阔腹地极端情况下可以丢失,但这几座城绝不能丢,若是丢了再翻盘可就难比登天了。

    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大都给个虚职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

    给你一个府又怎样呢?

    打起仗来,本来赋税就重,底下官员再层层加码,老百姓根本没有活路。

    就算勉强能活,反正都是种地纳粮,那干脆给义军种地纳粮好了,至少大家都是汉人,下手会轻一些。

    他们俩出场即巅峰地虐了刘福通红巾军一把之后,并没有穷追不舍继续斩草除根。

    毕竟实力有限嘛!

    在老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地豪强和百姓当然愿意联合反抗红巾军,可几百里上千里转战追击那就得商量商量了。

    自带干粮那可没门儿!没有充足的粮饷,他们的军队立马就会缩水,战斗力也会下降,毕竟保卫家乡跟拿钱打工不是一回事儿!

    汝宁府和刘福通占据的归德府、安丰路紧挨着,但是他们这近一年来却没有发生过大战,这倒是很默契。

    实际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双方只是都在暗地里猥琐发育,等待能量积蓄够了一个爆发弄死对方。

    身边两头猛兽正在对峙嘶吼,站在旁边看热闹不好吗?干嘛非得咋咋呼呼惊动他们呢?

    冯定邦现在主要精力就放在修筑城防和后勤军需上。

    这两项工作都是平时不惹人注目,但却能扎扎实实提高战斗力的。

    什么叫学霸啊?那就是其他同学都在吹牛批的时候,你在默默地背重点刷题。

    不让敌人和竞争者注意到你,有时候能提升很多胜利概率。

    义军后勤派出几百人搜罗了半个多月,牛皮总共才搞到了千把张,这里还有不少是偷偷跑到其他地盘上买的呢。

    并且牛皮质量还参差不齐,有的放了好多年,硬的跟木头片儿似的。

    那能有什么办法呢?好歹是牛皮嘛,想办法处理呗,还能嫌弃咋地!

    冯定邦突然想起来,之前骑兵死的那四百多匹马,皮不是都留着的吗?凑合着用吧!

    都说马革裹尸,现在义军不得不用马革裹活人了!

    看样子制作个七八千套牛皮铠甲差不多,好了没准儿够万把套。

    现在义军步兵基本是枪兵、刀兵各占一半,长枪装备数量很大,但形制比较单一,质量也不行。

    之前义军扩充太快,长枪都是简单的三角枪头,就那么一点点儿铁,主要就靠刺击。

    冯定邦以前以为古代枪矛就像他影视剧里看见的那样,也就比人高一点儿两米长的样子。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军队装备的枪矛大多都有四米多,短的也有三米出头,看着特别吓人。

    这玩意儿主要就是抵御对方骑兵或者步兵冲锋的,列队进攻也行,单兵格斗问题太多。

    这东西太长了,除了刺比较有优势之外,挥和扫甚至没有普通长短的棍子好用。人两手握住的距离很短,根据杠杆原理,太长了挥扫根本不好发力。

    再说了,枪头就一揸来长,对方只要握住枪杆你就很难挣脱得开。人家左手握杆,右手持刀上前一刀就能把这个枪兵结果了!

    当然了,枪矛如果练好了,光是那几个刺的动作就足够了。

    可是训练是需要很高成本的,很难全体都搞高强度训练。如此看来,枪矛上面得做一些改良和创新。

    (明天上架,求收藏、订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