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八章修建大运河!立不世之功!
    【入榜原因二:修建大运河!立不世之功!】

    【这是三千五百多里的大工程。】

    【工程大到什么地步?这条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条水系,并且只用了四年就全部完工!】

    【而代价也非常之大!】

    杨广脸色一黑,“来了,批判终于虽迟但到!”

    【代价之大,为这项工程服劳役的就有五百多万人!】

    【工程结束后,累死、病死、被打死的壮丁,就有四成、五成!】

    【五百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当时隋文帝在位时期,巅峰人口都不足五千万。】

    【也就是说,到了隋炀帝时期,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都在为这条运河而挖掘。】

    【然而,当这条大运河开通之后,历朝历代的华夏人,都在受益!】

    【他任何人华夏的南北,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动脉!】

    【京城、扬洲、苏洲、杭洲的繁华,都是拜这条河所赐!】

    盘点一出,皇帝们无一不是在赞同隋炀帝的举措!

    祖龙:“运河的开建,是一个造福后世千秋的大业!”

    刘邦:“但也苦了当世的百姓啊!”

    汉武帝:“说起来,隋炀帝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四年,实在是太快了!”

    李世民很难不赞同:“如果想要把握住这成为千古一帝的机会,那也需要结合天下实事,慢慢来,哪怕挖二十年,又有什么错?”

    赵匡胤:“挖三十年都不成问题!

    隋炀帝大方向是对的,只是有些太着急了!”

    朱元璋:“就是可惜了当朝的老百姓了!以他们的牺牲,换来后世万代的福泽!在这里,我们应该要感谢一下隋炀帝时期的老百姓们。”

    朱棣:“我们会时时刻刻记住他们的奉献,绝不会忘记。”

    ……

    众皇帝唏嘘不已,神色复杂。

    而杨广与乾隆、赵构之流比,唯一一个有点就是——他自知!

    也就是说,现在的杨广,是知道自己曾经犯得这些错误。

    回过头来,如果让他再重新走一遍当初的路。

    那么杨广绝对不会再干这样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的举措。

    运河可能还需要开建,但就像是李世民所说:“挖上个二十年,又能有什么?”

    “终究是朕太着急了啊!”

    而也是正因为他的这个自知,如今才第七有名。

    不然早就被苍天打到千古昏君之列了!

    【入榜原因三】

    【科举制度发展的延续!】

    【大业二年,杨广始建进士科,奠定了科举制度!】

    【这是华夏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同时,杨广还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使得有识之士,能够真正从草民,摇身一变,走入朝堂!】

    ……

    李世民看到这就越发生气。

    “其实科举制度,是在我们大唐正式发扬光大的!”

    “你们隋朝的科举,还是必须要五品之上官员的推荐才行,不是真正为寒门弟子而考虑的!”

    而这时,李治悄声说道:“那个,父皇,没有鸡,怎么会有蛋呢……”

    李世民瞬间眼睛睁大,“你个不孝子!当面掘你老子?!”

    李治:“不敢不敢~”

    其实李世民和李治说的话都没有错。

    隋朝时候的科举制度,还不是那么完善,并且也不是那么放得大开。

    而在唐朝,科举制度才正式有了雏形,发扬光大,对于寒门子弟,算是有了向上跨越阶层的途径。

    可是,就像李治说的。这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起源问题了。

    如果没有大唐在隋朝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那么也许科举制度也不可能在大唐就发展壮大。

    也许还会晚上些年。

    历史没有如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唐捡了个便宜,这功劳虽然有他一份。

    但是众文豪感谢隋朝皇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紧接着,盘点继续。

    【入榜原因四】

    【怒怼倭国!】

    ……

    顿时,所有皇帝都有些惊了。

    祖龙:“嗯?倭国?这是什么朝代?谁能给朕解释一下。”

    对于秦始皇来说,这些后世出现的名词,他几乎听都没听说过,毕竟都是在他后世发生的事情。

    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而让祖龙奇怪的是,这苍天盘点,竟然单独将这一个国家拿出来当背景板,说明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然怎么可能单独拎出来说?

    刘邦同样也不清楚:“朕不知,后世子孙出来解释一下。”

    汉文帝:“这个国家反正朕不知道,汉武帝,孙子,出来解释解释。”

    汉武帝:“拔剑四顾心茫然。”

    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别看朕,朕也不知道!”

    而这时,刘秀站了出来:

    “老祖宗们……我知道。”

    “倭国,是朕给那个海岛小国赐的名。”

    隋炀帝:“是的,没错。”

    祖龙:“海岛小国?莫非是朕命徐福去到的那个原始小岛国?”

    “当时他们连火都不会生,靠吃树皮和野味过活。要不是徐福过去教他们农田技术,他们连饭都还吃不饱。”

    “没有想到,后面竟然进化成一个国家了?”

    说到这,宣统更恨了!

    死死攥着拳头。

    “他不仅是进化成了一个国家,而且对全世界来说,还罪恶滔天!”

    祖龙、汉武帝、李世民、朱元璋等等一众皇帝瞬间惊住!

    祖龙:“罪恶滔天?这话怎么说?”

    秦始皇第一个问出来,毕竟他真的难以想象,那么一个原始小岛国,能对于全世界来说,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就在后世想要回答之时,但又害怕泄露天机,被苍天直接踢出天幕盘点。

    所以一时之间,竟没有人敢说。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霓虹干的那些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他们犯下的那些罪恶,怎么可能简单用三言两语的弹幕就能解释得清楚?

    而眼下,入榜原因四,怒怼倭国的盘点开始了!

    众皇帝正襟危坐,屏息凝神。

    倒要看看,这小岛国,想要掀起多么大的风浪!

    宣统看到这,恨得牙根直痒痒。

    不过李世民看到这就有发言权了。

    “倭国,在朕的贞观年间,不就是一个刚兴起的小国吗?”

    “没有任何文化底蕴。”

    “当时倭国有些不自量力了,跟我们大唐打了一仗,结果惨败,到后来,就跪地称臣,开始讨好大唐了“朕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然也就接受了,还为他们送去了很多文化、习俗、金钱、建筑等等让他们模仿。”

    “在我们大唐时期,倭国还是很乖的,没事怼他们干什么?”

    说到这,大清末期的几位皇帝真是牙龈都快咬出血了!

    同治:“李世民,原来是你!兄弟们,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光绪:“李世民,要不是帮助那倭国发展技术,传承习俗,壮大国力,就不会有我们的半天!”

    宣统:“李世民,罪魁祸首就是你啊!现在有这么一句话,大唐文化在霓虹。”

    王莽听到这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李世民,你知不知道,霓虹都将你们大唐文化抄了个底朝天,然后否认传承大唐,全都说成是自己本国原创的文化???”

    “甚至还有国人,把大唐建筑都认成了是倭风,骨子里根本就不认识大唐文化,反而对霓虹文化轻车熟路,情有独钟?”

    祖龙:“王莽,你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多?”

    汉武帝:“王莽,你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多?”

    刘秀:“手下败将(备注),你为什么会知道得那么多?”

    杨坚:“王莽,你为什么知道的那么多?”

    朱元璋:“王莽,你到底是什么人?”

    ……

    李世民瞪大眼睛:“什么?朕大唐的文化,被抄了个底朝天???”

    李治也不敢相信:“他们原来都是挺乖的一个国家,怎么会干出这种龌龊的事情?”

    武则天:“之前诸位皇帝说话,小女子本不愿多插嘴。”

    “但说到倭国,朕不得不说,霓虹他们的名字,还是朕给起的!”

    “在这之前,霓虹一直都被叫做倭国。”

    “经过几百年发展,他们自从学习到了更多的中原文化,才明白‘倭’这个字,其实就是形容他们国人身材矮小,带有非常大的贬义。”

    “因此到了朕登基之后,倭国三番四次哭着闹着求着朕,想要将他们的名字改过来。”

    “起初朕一点都不在意,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还需要朕亲自主导?”

    “根本没有自己国内的政事重要,所以朕就一直拖着。”

    “直到后来,倭国那边上下真是跪地恸哭,一个劲地哀嚎,苦苦求着朕要换名。”

    “朕觉得他们太烦人了,也就随便起了个‘霓虹’的名字,赐给了他们。”

    “这下那群倭国的使臣高兴了,跪地磕头,万分喜悦,这才屁颠屁颠回国去了。”

    “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竟然一直沿用了千年?”

    祖龙:“……”

    刘邦:“……”

    汉文帝:“……”

    汉武帝:“……”

    刘秀:“……”

    赵匡胤:“……”

    朱元璋:“没有想到,霓虹的名字,竟然是你给起的!”

    李世民回过神来:“不是,朕现在还有些难以接受,朕的才人,怎么成了皇帝?”

    “莫非是你害死了朕!”

    李世民登基可是不走寻常路,才坐上了龙椅。

    所以他打那以后,就有些时时刻刻提防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害他或者是造反。

    眼下,离谱的事情来了。

    自己的一个才人,竟然成了帝。

    这上哪说理去?

    小说都不敢这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