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莹莹看着耿秋枫抱着孩子,还想抱她,就给拒绝了,委屈着一张脸,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忍不住抱怨道。
“家里三个孩子就我没上,连何苗都进了,这下他们更看不上我了。”
保姆给周洁做了一碗蒸鸡蛋,周洁正窝在沙发上吃着,吃了俩月的鸡蛋,她早就吃腻了,奈何她母乳太少,孩子不够吃,耿秋枫就让她多补补。166小说
看到顾莹莹提到何苗,脸立马沉了下来,冰冷的眼神挪到了电视机上,电视台正播放着阅兵式。
好巧不巧,镜头里,何苗笑的意气风发,美艳动人。
“振国的方队过去了吧?”周洁问。
耿秋枫抱着孩子站那儿一直晃着,不经意的扫了一眼电视机:“过去了,他们是最先开始的,飞机都过去了,该各行各业老百姓的方队了。”
周洁听罢起身换了个频道,是个电视剧频道,演的是打仗的剧情,她笑眯眯的把茶几上的水果推到顾莹莹面前。
“进阅兵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小时候还上过天安门呢,要是有一天,谁能进大会堂,我才佩服她呢。”
周洁这么一开导,顾莹莹好受了很多,笑嘻嘻的跟耿秋枫一起逗弄孩子。
此时的老家,吴翠莲和顾长击可兴奋极了。
何苗早就给家里人写信说她参加了阅兵式,顾振国也来电话说他也上了,俩人各忙各的,虽然很少见面,可一起上阅兵式对他们父母来说,是无上的光荣。
阅兵式还没有开始,顾长击就把他家的电视给搬到院子里来了,电线不够长,还从屋子里接了一根配件盘。
电视信号不好,光那个天线他都摆弄了好久,最终还是让何文化把天线挂到了树上,才让电视机的信号清楚一些。
这一会儿,院子就坐满了人,来的早的,搬着凳子占着好位置,来的晚的,只能靠后了,靠边的都站了起来。
十四寸的小黑白电视,看出了大投影的感觉。
“顾大叔,你说狗子和狗子媳妇儿都能上电视,我看这里面那么多人,啥都看不到,你不会是吹牛的吧。”
“就是,这人好多啊。”
大阅兵前,电视台给拉了远景,广场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五颜六色的,别说人脸了,人都看不清楚。
顾长击笑眯眯的没有说话,吴翠莲招呼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别进她的屋子。
何文化不服气,梗着脖子道:“我姐在大学生方队,就是这里,一会儿肯定能看到。”
他不关心别人,只关心他姐。
大家说着话,大阅兵就开始了,电视台一开始播报,整个院子鸦雀无声。
顾长击正蹲在那里抽大烟袋,就看到村长背着手也转悠过来了。
“村长,你来了。你家里不是有电视么……”
村长家里比顾长击家买电视还早一点,而且他们家那一片的人,也都会在傍晚的时候,去他家院子看电视。
村里人有电视的人家,像是不约而同的规定,每到傍晚都会把自家的电视搬出来,让村子里没有电视的孩子和大人来看。
孩子们一般会看八点半的动画片,大人们就看新闻,看电视剧。
可是今天,村子里人都跑到顾长击家里来了。
他觉得长击结婚那天也不见得有今天这么热闹。
村长无语的叹口气:“国庆来信说,今天他也会在广场维护治安,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
孙子也在大阅兵广场,只是没有在方队。
顾长击明白,村长其实是来暗戳戳的炫耀的吧。
“能看到能看到,人虽然多,但有时候也能看到,眼神得好使。”
顾长击把村长迎到里面,在边上给他弄个凳子,坐在最前面的那一排都是孩子们,挨电视机很近,恨不得钻进去看。
国庆大典,全国都很关注的大事。
国家单位,学校机关。
省市县村里,乡里都组织观看,有些地方还要写感悟,尤其是中小学还要写观后感。
何苗虽然也通知到了自己家里人,可对于在电视上看到她,她还是没有把握的。
前世她也看了好几次的阅兵式,电视机里乌泱泱的人群,没有谁是重点,能露一小秒,就已经相当幸运了。
而此时此刻,无论是京都的顾家,还是老家的顾家村,都围着电视,等他们出现。
十点整,阅兵式开始了……
领导们开始讲话……
奏乐,放炮,升国旗,奏国歌。
三军仪仗队走过去了。
武器展示出来了。
群众队伍走过去了。
现场很热烈,热烈中有井然有条,最忙碌的便是记者同志们,拍照片的,扛着摄像机来回跑的。
颜色深沉的方队中,突然多出来一片鲜明的色彩。
摄像机先给弄了一个远景,然后,再把镜头缓缓的推了过去。
接着就是一个转切到近景的镜头,时间刚刚好。
那张洋溢着青春,带着旭日般微笑的脸在屏幕上停留了足足三秒钟。
这,已经足够了。
足够让认识何苗的人看清楚她的模样。
“我姐,我姐,大家快看,这是我姐……”
顾家村的人都看到了,就在刚才,何文化虽然给大家指了顾振国的位置,可是摄像头太远了,他的镜头一扫而过。
大家有的也没注意,就这么过去了。
何苗的方队太显眼了,随着播音员的主持,何文化等人早就睁大双眼死盯着电视机。
何苗的脸一出来,何文化整个人都炸了。
他这么一指,很多人也都看清楚了,虽然时间很短,可她的形象在村子里早就深入人心,整个院子也都沸腾起来。
“真的是狗子媳妇儿,她是大学生,又上了电视,顾大哥,你们家的祖坟烧了高香了,娶了这么个好媳妇儿,有福气呀。”
顾长击连连点头,是的,他知道何苗是个好的,一直都知道。
吴翠莲也开心的笑着,她去了京都好几回,早就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不卑不亢,荣辱不惊。
“我们家何苗毕业后就留到京都了,等她生了孩子,我和他爹都要去京都照顾他们,哎呀,住了一辈子的村里,一直住在城里还不习惯哩。”
村里有人打趣:“你都去了好几趟了吧,咋还能不习惯,你要是不愿意去,俺们替你,保准把你儿媳妇儿当亲闺女伺候,也让俺长长见识,就怕你不舍得。”
“那是,进城去享福哩,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巴不得立马赶过去住下,要是她这会儿在京都,指不定也能亲眼看看天安门。”
吴翠莲笑眯眯的,心里自豪极了:“见了见了,天安门,长城,还有那个皇宫,都见了,好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