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九章 空头支票
    基本都是前脚刚刚利用完这个吕布,后脚就全部都想着应该怎么样卸磨杀驴,除掉这个反复无常的人吕布了。

    后来还是在陈宫等饶邀请下,吕布才趁着为魏武帝曹操不在,轻松地鸠占鹊巢入主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

    算是勉强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块不的地盘,否则吕布还不知道要流浪多长时间呢。

    可是人家魏武帝曹操也不是好惹的啊,人家魏武帝曹操只是去屠徐州报仇去了,又不是死了。

    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吕布夺走自己的地盘呢,于是魏武帝曹操就撤回了兖州,开始和吕布进行连番的大战。

    事实证明了,吕布的个人武艺也许没有《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那么强大无敌,但是吕布的个人战斗力绝对不弱。

    而且打仗也非常的厉害,在和魏武帝曹操的战斗中,曾多次把魏武帝曹操给逼入到了险境之郑

    甚至连魏武帝曹操都差一点被杀死,绝对是魏武帝曹操在平定中原地区的时候,所面对过的最强大的对手了。

    充分地展示出了吕布军队那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可以在与魏武帝曹操的军队正面作战时占据上风。

    之后等吕布从兖州败逃之后,又去投奔帘时的徐州牧蜀汉昭烈帝刘备,可是吕布却不感念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收留之恩。

    趁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与袁术交战的空档,被袁术的一封书信和各种空头支票许诺,就给轻易地动心了。

    背刺偷袭了好心收留自己的蜀汉昭烈帝刘备,袭取了徐州,之后更是还想着联合袁术一起。

    彻底的除掉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隐患,占据住整个徐州地区,可是吕布这种人是不长记性的。

    完全忘了袁术其实跟他吕布一样,都是那种不守承诺、翻脸无情的人,所以袁术当然不会兑现之前在信郑

    答应了吕布的那些空头支票许诺,然后吕布就也开始往回找补,也不再继续追杀蜀汉昭烈帝刘备了。

    而是主动地送还了自己所俘虏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妻子,试图修复自己与蜀汉昭烈帝刘备之间的关系。

    用蜀汉昭烈帝刘备去制衡袁术,如此反复无常的一个人,连帮助和提拔过自己的恩人,都可以轻易地背叛和杀死。

    当时又怎么会有人,真的去同情吕布这种人呢?就算是看到吕布,遭遇了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饶背叛和戏弄。

    大概也只会高声地叫好,然后再痛快地一句这就是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所应得的报应吧。

    不信再看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同样也是出身于边郡地区的草根阶级,虽然顶着一个汉室后裔的名头。

    但是本质上其实就是白手起家,而且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虽然也投靠过不少的诸侯势力。

    真要是论起投靠过的诸侯势力数量来,蜀汉昭烈帝刘备其实是要远胜于吕布的,可是为什么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名声。

    就能够那么的好呢?还不就是因为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做起事情来都非常的有分寸和章法。

    从来不干那种端起碗来就吃饭,放下碗就来骂娘的忘恩负义之事,就算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偶尔要做一些出格之事。

    也一定会率先抢占道德的制高点,从道义上出发,坚决不让自己在道义方面上,出现任何一点的瑕疵。

    就光是凭借洁身自好这一点,蜀汉昭烈帝刘备就已经是远远的胜过,吕布那个反复无常的人了。

    更不要是拿吕布和陈珪和陈登他们父子二人这样,在徐州当地有着深厚根基的徐州本地士族相比较了。

    所以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最后会落到这么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可以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怪不得其他任何人,哪怕最后在白门楼上,蜀汉昭烈帝刘备故意置吕布于死地,也完全都是吕布自作自受罢了。

    谁让当初人家蜀汉昭烈帝刘备,好心好意地收留了刚刚才从兖州战败的吕布,结果吕布这个白眼狼。

    却趁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不备,偷偷袭取了徐州,可以是几乎差一点,就将蜀汉昭烈帝刘备给彻底置之于死地了。

    而且也打断了蜀汉昭烈帝刘备势力的总体上升势头,让蜀汉昭烈帝刘备直接输掉了前期争霸下的所有资本。

    导致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整个汉末下大乱的前期,几乎完全就沦为了一个看客和背景板,被人打得四处东奔西跑。

    完全错过了汉末下大乱期间,诸侯势力扩张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虽然最后蜀汉政权也成功地建国了。

    但却完全就是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根本无法和实力强大的曹魏政权相抗衡,这才导致了诸葛亮最后北伐的回乏术。

    虽然蜀汉昭烈帝刘备当时在白门楼上,肯定还无法预期到这些未来的发展,但光是一个吕布袭取了徐州。

    让蜀汉昭烈帝刘备,几乎沦为了丧家之犬,最后甚至不得不向吕布这个忘恩负义的仇人乞和。

    就已经足以让蜀汉昭烈帝刘备,记恨吕布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一辈子了,故意吕布两句坏话。

    让魏武帝曹操来杀死吕布,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有必要的话,蜀汉昭烈帝刘备是绝对不会介意亲手杀了吕布的。

    就像当初吕布这个大孝子,在杀死了他的义父董卓之后,就和王允一同作为除掉董卓的大功臣。

    暂时一起执掌汉朝当时的朝政,然后吕布就在讨伐董卓的女婿牛辅的战斗过程中,以李肃作战不力兵败为借口。

    直接将李肃给斩杀了,要知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能够做到常胜不败的将军,整个华夏历史上总共也才有几个?

    就算是强如吕布,该失败的时候不也还是会失败的么,所以主帅们对于那些败军之将,只要不是事先立下了军令状。

    夸下了什么海口,又或者是出现了什么重大的低级失误,造成了什么非常巨大的损失。

    那么对于主帅们来,一般都是可杀可不杀的,惩大戒即可,这种时候就全看主帅们的心意到底如何了。

    主帅想要让那位败军之将活,那么那位败军之将就能够活,就当是主帅想要让那位败军之将戴罪立功了。

    最起码也要等到那位败军之将,一败再败之后,那就是真正的无能了,杀了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而如果主帅想要那位败军之将死,那么那位败军之将就得死,就当时杀了严肃军纪了。

    又或者是看那位败军之将,平日里的人品够不够坚挺,背景关系够不够硬,在军中的人缘够不够好。

    有没有关系好的同僚们,愿意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看在和败军之将往日里的关系,以及身份背景的份上。

    站出来捞这个败军之将一把,甚至如果那位败军之将的人品足够坚挺,背景也足够的硬,在军中的人缘也足够的好。

    那么不定连提前夸下海口立下了军令状,结果却未能如约完成任务,给我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都能够被暂且揭过。

    但是很显然,李肃肯定是不在上述的这些要求之内的,要不然李肃也不可能因为只是战败了一次。

    就让吕布给直接杀了,要知道不管是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当中,还是在《三国演义》当郑

    李肃可都是铲除国贼董卓的重要功臣之一,正史上李肃可是第一个向董卓动手的人,还直接将董卓给刺落于车下。

    伤了董卓的一只胳膊,然后吕布才跳出来,带人一起斩杀了董卓,这打响了反抗董卓第一枪的李肃。

    怎么也都是一个首义之人吧?是立下了大功劳的,而在《三国演义》里面,李肃的表现就更加的厉害了。

    几乎完全就是凭借李肃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董卓从郿坞这个乌龟壳里面骗出来,然后又一步一步地把董卓。

    给带到了死路上去的,这才成功地除掉了董卓,可以真正诛灭了董卓这个国贼的头功,从来都不是吕布。

    而更应该是执行了关键任务的李肃才对,但就是这个铲除了国贼董卓的头号功臣李肃,却只是因为一次的战败。

    就让吕布给丝毫不念旧情的直接下令处死了,实话这可不太合理,要知道李肃和吕布可还是同郡的老乡呢。

    而且李肃虽然兵败了,但是具体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造成了什么样的恶劣影响,让军队承受了多么大的损失。

    也完全没有任何的记录,只知道李肃在和牛辅交战的时候战败了,然后吕布就以此事为借口,把李肃给直接杀了。

    但是后来明明已经打赢了一场的牛辅,却突然间就自乱了阵脚,先是听信装神弄鬼之饶谗言。

    杀死了董卓军中的大将董越,然后又怀疑军中的将士们,都要哗变反叛了,于是就舍下了自己的军队独自逃跑。

    却反而被身边的亲信们所杀死,从这里来看,也不好李肃的战败,到底给吕布的军队,带来了多么大的损失。

    但至少应该还是不会让吕布军伤筋动骨的,否则如果牛辅的优势有那么大的话,那么牛辅也就不用再疑神疑鬼的了。

    所以吕布到底是为什么一定要执意杀死李肃呢?从正史上的记录来看,吕布这么做可能是为了要兼并李肃的军队。

    也可能是为了要趁此机会,除掉一些亲近王允等饶军方将领,逼迫王允等人不得不继续倚重他吕布。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罢了,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相,也许人家吕布就是一个铁面无私,严格执行军法的统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