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第一臣全部章节 第五百二十五章:年号:贞观埙
    …

    在原本轨迹上,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只因心中有恨,便一直居住在太极宫,不愿搬离,试图以这种方式让李世民难堪,李世民只得在东宫显德殿继位。

    这种情况持续到贞观三年,整整三年时间里,李世民一直在东宫显德殿听政,后改名嘉德殿,以皇帝的身份居住在东宫听政,李世民不仅没有感受到难堪,大唐国力反而蒸蒸日上,还将颉利可汗生擒到面前献舞,李渊只得退出太极宫。

    耐人寻味的是李渊退出太极宫后,竟是搬进弘义宫。

    大唐立国时,李世民居住在承乾殿,李承乾便是在承乾殿出生。

    直到武德五年,李渊认为李世民有克定天下之功,特降殊礼,在太极宫的西边给秦王建造宫殿,而东宫则在太极宫的东边。

    李渊做出这个举动或许真的只是想给李世民恩宠,给他单独建造一座宫殿,彰显威仪,但是在有心人看来,这其中的意义耐人寻味啊。

    李建成是太子,住在东宫,在太极宫的东边,如今皇帝在太极宫的西边给秦王建造宫殿,这岂不是东西两宫对立?

    贞观三年,李渊搬出太极宫后,便是入住弘义宫,并改名大安宫,后来不少人认为这是李世民的报复心作祟。

    我做皇帝时,你占据着太极宫,让我只能住在东宫。现在你做太上皇,我就让你住进我之前的秦王府。

    东宫,显德殿,正在举行朝参。

    自从李渊颁布《命皇太子决断机务诏》之后,李世民便在此听政,目前依旧是以太子身份监国理政,等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后,便可正式移居太极宫。

    反正现在,李渊岐州在仁寿宫花天酒地,每日里莺歌燕舞、走马游猎,不亦乐乎。

    各自排班之后,李世民高坐主位,不待他人说话,高冲便是第一个出列,“臣有本劾奏”。

    劾奏……众臣惊异。

    李世民一顿,便是抬手道:“讲”,心思急转,李世民不经意扫一眼在前排眉头紧蹙的御史大夫杜淹,心中已经是大概猜到高冲意图。

    高冲从怀中掏出以红纸朱笔写成的劾奏文书,清清嗓子,大义凛然的说道:“臣大理寺卿高冲弹劾左领军将军张平高……”。

    众人闻言,顿时哗然。

    今日张平高正在殿上,本来他只是走走过场,一直在原地打盹,他都多少年没有在朝堂上听到他的名字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身旁的人提醒他。

    张平高回过神来,顿时惊怒不已,直接出列指着高冲叫道:“高攸之,你、你血口喷人”。

    高冲眉头一挑,这张平高看起来还真是没什么头脑,当即轻笑道:“是不是血口喷人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是证据说了算,是太子殿下说了算”。

    连高冲这副云澹风轻的欠揍模样,张平高气急,直接朝李世民叫道:“殿下,可不能听信高冲一面之词,臣多年来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啊,更没有什么妖言惑众啊,殿下明鉴”。

    御史大夫杜淹心里暗自鄙夷,这张平高真是蠢人一个,始终说不到重点。

    “殿下,臣有话说”,杜淹出列道。

    “讲”,李世民古井无波,澹澹说道,他心里已经期盼看到接下来高冲对决杜淹的场景了,这正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高寺卿执掌大理寺,掌刑狱,怎会好端端的来弹劾张将军?”杜淹问道。

    这意思是说高冲在多管闲事,还是说高冲另有图谋?

    高冲既然已经知道杜淹的人设,可不会给他留颜面,当即便是嗤笑道:“可有规定大理寺卿不得劾奏?你御史台监察不力,还不允许他人弹劾了?”

    杜淹对此早有预料,正准备说话,但是高冲并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说道:“你要知道缘由,我便告诉你,张平高供奉妖道,宣扬长生邪说,已经严重威胁到京师治安,这个理由够不够?你身为御史大夫,玩忽职守,尸位素餐,再敢多言一句,我连你一并参了。”

    “你……”,杜淹顿时愠怒。

    “好了,将高寺卿的劾奏交由中书门下受理,并三司一同审查”,李世民见杜淹竟然毫无战斗力,便是摆手说道。

    张平高脸色煞白,急忙辩解道:“殿下,老臣冤枉啊”。

    “萧国公稍安勿躁,相信有司自会明查”,李世民温声宽慰道。

    但是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张平高这次是完蛋了。

    如果李世民有心庇护,一定不会下令彻查,甚至不少人已经看到这件事的内在之意。

    高冲瞥一眼脸色铁青的杜淹,若无其事的回到位置上,他本以为接下来没有他的事情,但是紧跟着下一个议题他顿时来了兴趣。

    只听得太子右庶子房玄龄出列奏道:“殿下,既已定于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则需尽快拟定年号,还请殿下示下”。

    众臣闻言纷纷附和。

    李世民闻言面露笑意,“此事诸公议定即可”。

    听得这话,众臣顿时精神抖擞,年号事关重大,定当流传千古,若是出自本人之手,那将是何等荣誉。

    众人当即冥思苦想,相互间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高冲看去,只见高君雅也在跟身边的陈叔达低声交流。

    良久,太子左庶子高士廉出列,躬身叉手拜道:“殿下,大唐以武立国,殿下南征北战,荡尽群雄,历经百战,克定天下。

    依老臣拙见,以武立国,绝不可以武治国。

    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归一,不若改元文兴,亦或文昌,圣人以武开国,年号武德,殿下便以文道大治天下,大兴文治,定使国祚昌隆”。

    李世民听得眉头一挑,高士廉的话倒是比较符合李世民的心意,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唐在他手中繁荣兴盛,李渊年号武德,他便年号文兴,文武并行,可谓是相得益彰。

    高冲闻言也觉得高士廉所言有理,毕竟常言道,马背上夺天下,不可在马背上治天下。

    但是高冲很清楚,这位族兄的心意应该是要落空了。

    首先文兴、文昌这个年号并无问题,但是其立场就注定很难受到所有人认同。

    高士廉话音落下,便是诸多文官符合。

    只是武将一列,稍有头脑之人便是皱眉不语。

    文兴……殿下登基后若是大兴文治,那我等武人勋贵岂不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便是太子右卫率程知节,他可不管高士廉的身份地位,直接瞪眼说道:“臣反对”。

    “嗯,义贞,说说你的想法”,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

    “现在可没有天下承平,北有突厥虎视眈眈,还有伪梁占据州县,东边高句丽,西边吐蕃,胡夷狼子野心,他们可不是善茬,现在大兴文治,为时尚早吧”,别看程知节大大咧咧,但是他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有理有据,令人无法反驳。

    高士廉一顿,并没有争辩,只是拱手退后,交由李世民决断。

    经过程知节这么提醒,那些脑子满的武将纷纷反应过来,怒视高士廉。

    左卫副率侯君集直言道:“天下尚未真正归一,突厥亡我之心不死,现在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确实为时尚早”。

    李世民闻言也是觉得有理,更何况这个年号代表的意义非同小可,文兴、文昌……一旦他同意使用这样大兴文治的年号,极有可能会让一众武将勋贵心寒,难免有一种兔死狗烹的心思。

    “义贞、君集所言有理,且稍安勿躁,诸公可还有提议?”李世民伸手压一压愤愤不平的武将,含笑问道。

    只是经过高士廉一事,众臣心底都有些迟疑不定。

    高士廉提出文兴、文昌这等年号,其实并没有打杂武将勋贵的意思,但是这其中偏偏是有所牵连,这就不得不让众臣慎重了。

    高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如此,那这个美名便由我来承担吧,将来史书记载:“贞观年号,取自高冲之手”。

    “殿下,臣倒是有一个提议”,高冲出列叉手拜道。

    “攸之,你可是武人,莫要……”,程知节见状急忙说道。

    话还说完,便只听得杜淹冷哼一声,将其话头打断,“大理寺卿可是文官”。

    高冲并没有理会这两个人,只是自顾自拜道:“《易经·系辞》有言: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天地之理主于正;观:以示人也,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规律无外乎一个‘正’字。

    臣提议,改元贞观,贞观,以表我朝以正示人也,正所谓王临于朝,天地贞观,更有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之意”。

    听得高冲掷地有声的话语,群臣顿时哗然,议论纷纷。

    上首的李世民一听,顿时眼睛里绽放精光,兴奋呢喃道:“贞观……以正示人、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以正示人,澄清天下,恢宏正道……这十二个字说到李世民的心坎里去了。

    尽管长林门之变,罪在李建成,也已经将事情经过昭告天下,但是难免会有人以阴谋论来揣测此事,不少人认为这是李世民在故意逼迫李建成行险,故意逼迫李建成酿成大错,这种言论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事实。

    正是因为李世民一步步以退为进,一步步逼得李建成失去理智,才有长林门事变,所以说李世民绝对不是无辜。

    而在原本轨迹上,便是最懂李世民心意的房玄龄提出“贞观”二字,以正示人便是李世民的宣言,原本轨迹上的李世民自问无愧于心,自问可以在功业上超越李渊,便是选中贞观作为年号。

    以正示人,便代表承天受命,天命所归,堂堂正正,便代表着李世民的心气和志向,他一定可以做得比李渊、李建成更好,问心无愧的以煌煌正道治理天下。

    “好,甚好”,李世民看向高冲很是满意的点点头,他只觉得贞观二字跟他的命运息息相关,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当即击掌称赞道:“便定年号贞观,年后启用”。

    众臣闻言领命。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人事吉凶,治道盛衰,皆在于正也,贞正守一,无私覆无私信载,方能成其大观,善,大善也”。

    国子博士孔颖达抚掌大赞,看向高冲躬身一拜,“不知攸之治《易经》竟有如此造诣,老夫敬佩至极”。

    高冲侧身一让,叉手道:“冲远公谬赞”。

    别看孔颖达现在只是一个五品的国子博士,日后他可是升任三品国子祭酒,桃李满天下,享誉士林,威望甚高。

    待散朝之后,高冲正在跟程知节谈笑,忽然,太子舍人薛元敬上前来,叉手拜道:“高寺卿,家叔请你闲暇时过府一叙”。

    看见薛元敬脸色不太好,浓重的黑眼圈,高冲心里一突,“伯褒怎么了?”

    “不容乐观”,薛元敬面色一暗,沉声道:“昨夜已昏厥一次”。

    高冲一拍脑袋,“怪我疏忽,这便随你回府”。

    “俺也去”,程知节也是急忙说道。

    岂料薛元敬一把拉住程知节,“我叔父应是有要事同高寺卿商议,义贞稍后”。

    程知节愕然,只得挠头看着。

    高冲拍拍程知节的肩膀,便随薛元敬火急火燎的前往薛府。

    来到后院,高冲便是见得薛收正在院中坐着饮茶,脸色依旧苍白,脸上挂着澹澹的笑意看着场中玩耍的小孩。

    那小孩不过两三岁,正是薛收的独子薛元超。

    “攸之,好久不见”,薛收笑道,示意高冲在一旁安坐。

    “伯褒,你这身体?”见薛收只是脸色苍白,身体依旧羸弱,但是还可以坐着饮茶晒太阳,高冲忧虑问道。

    “无妨,这个冬天应是可以撑过去”,薛收微微一笑,很是豁达。

    “孙老神仙的炼气之法不管用吗?”高冲急切问道。

    如果薛收的身体连孙思邈老神仙都没有办法的话,那高冲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也听孙老神仙说起过,薛收这是体质问题,无法用药,只能用他的道家炼气之法调养,一起只能看造化了。

    只见薛收轻轻摇头道:“先天体弱,神仙也救不得了”。

    见高冲神色陡变,薛收轻轻地转动茶杯,慢悠悠笑道:“攸之无需如此,我薛收此生虽是短暂,但已没有遗憾了,能够成就一番功业,不枉此生”。

    高冲抿抿嘴,实在不知如何宽慰,只得问道:“你叫我来是?”

    薛收给高冲斟一杯茶,高冲想要自己来,却被他伸手阻止,只听得薛收笑道:“听说公主有喜了?真是羡慕你啊”。

    高冲顿时色变,愕然的看向薛收,咽口唾沫,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你连我家都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