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 突厥眼中的魔鬼!(求鲜花评价票)
    号角吹响,必然是有敌人来袭!

    邓城内,三千突厥士兵和崔县令都急匆匆地赶往了城墙上。

    突厥长官是从斥候一步步做到这个位置的,他目力极好,一眼便看见了远方的那一面帅旗。

    “是李懿!”

    他面色极为难看。

    这个消息,在突厥士卒的口中逐渐传开了。

    一时间,众人哗然!

    李懿这个名字,在突厥大军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啊!

    他们面露惊恐之色。

    显然,半月前,李懿在襄县屠杀突厥五万大军的事情,已经传到了邓城这边。

    在几年前,突厥士兵们便已经知道,李懿这个名字,代表着不可侵犯。

    代表着败仗!

    突厥的败仗!

    每一个新兵都多多少少听说过,李懿曾经对突厥造成过多少伤害。

    虽说都是因为他们劫掠幽州百姓,但没有土匪会觉得自己抢钱有错。

    被官府逮住,那抓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仇人。

    换作突厥人,也是一个道理。

    他们只知道,李懿是自己的仇人,李懿杀了许多他们部落的人。

    而且这个魔鬼,以往还知道收着点手,从不杀俘虏,甚至有时候会将俘虏给放回去。

    但现在不一样了。

    李懿,是个会屠杀俘虏,还会制成京观的——

    万人屠!!!

    最可怕的是,这个万人屠,还从未打过败仗!

    “大人,这……这可怎么办啊!”

    崔县令焦灼地在突厥长官旁边说话,急的直打转。

    李懿这个名字他当然也听说过!

    非但听说过,他还知道,若是李懿攻入了邓城,第一个死的,就是他姓崔的!

    李懿的性格,那是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啊!

    ......

    城外。

    李懿身后的军队,已经从八千人,又壮大至三万人了!

    这还是因为他当初制定的战略。

    从乡县,包围幽州城!

    幸好,突厥的主力都在幽州城,这半月来,李懿再也没有碰到过像襄县外面那般数万的突厥部队。

    每个县城遇到的,大抵都是些数千人的小型突厥军。

    凭借李懿自己的无双战力,以及一开始麾下的三千铁骑,还有那五千陷阵营军魂强化过的白巾军。

    连着几个城池攻打下来,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每一座城池里,原先都有数万乃至数十万的百姓和唐军。

    但突厥人屠了幽州主城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幽州各地。

    像于县令那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终究还是少数。

    更多的,是为了保全更多的军民,选择投降,选择交出财物的人。

    这也不能怪他们。

    如果投降,也许还能破财消灾,保全一部分百姓。

    但若是选择死战,那城破后,便必然是屠城的下场!

    但纵然如此,那些选择投降的城池,也死伤大半。

    没有被屠城,只能说是苟延残喘。

    于是,当李懿来临之时,百姓们便都像是看见了救星一般!

    而听说白巾军都是原先的襄县百姓时,他们的眼睛里都燃起了熊熊的杀气!

    有希望复仇了!!!

    因为,在经历过突厥人劫掠的城池里,没有一家人是完整存活了下来的。

    本来他们都以为,自己已经复仇无望。

    但李懿这个名字,在幽州便是块活招牌!

    李懿将军,百战不败!

    当是时。

    邓城之外,三万大军浩浩荡荡。

    其中大半都是普通百姓的打扮。

    他们很多人都身无甲胄,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但他们的眼睛却亮得吓人!

    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少,腰间全都绑着不止一个突厥士兵的首级!

    战意骇人,喊杀声冲天!!!

    ......

    城墙上。

    三千余名突厥士卒,看着底下如同蚂蚁群般浩荡的大军,面面相觑。

    崔县令忍不住了,抓着突厥长官的手不住摇晃:

    “大人,您倒是想想法子啊!!!”

    那长官的脸色依旧是铁青。

    “法子?说得轻巧,你来给我想个法子?!李懿从来没打过败仗,就凭我们这三千多人,怎么跟他打!”

    崔县令“哎呀”一声,随后便甩开了他的手,扭着肥胖的身子便奔下了城墙。

    他要赶紧回府收拾金银细软!

    跑路才是正经!

    李懿这人,在幽州之时便名震一方。

    他作为幽州的守护者,当然是极其强硬,给了百姓和官吏们很稳固的安全感。

    但这个人一旦变成了自己的敌人,那便不是安全了。

    是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啊!

    而那突厥长官看着崔县令的背影,也懒得去管这个狗官了。

    他转头,对着自己的副将道:

    “派两千士卒下城墙,守住城门。”

    “留一千在上边,上来一个砍一个!”

    “还有,赶紧派人去大营告知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