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色已经有些暗,远处那人看不太清。
但是杨易知道这是嫂嫂苏宓来了。
远处的苏宓见到杨易招手,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人,提着裙琚小跑着过来。
走到面前缓缓停下,有些气喘。
看到他身后一群陌生人,有些羞涩,低声道:‘叔叔,这是你的朋友吗?’
宋朝文人的地位上升,苏宓一个普通妇女见到一群文人自然心下有些怯懦,声音也低了起来。
杨易瞧着好笑,这可不是当初管着自己的嫂嫂了,简直判若两人。
不过...
那时候的刚强也是装出来的吧,毕竟长嫂如母。
杨易笑了笑道:“嫂嫂,那些人我不认识,不用管他,你在这等我的嘛?”
苏宓瞧了后面几人一眼,那几个考生顿时做出一副正人君子样。
她低声道:“隔壁王大娘说今天解试结束了,我便来这等等你啦。”
杨易朝着蔡敦道:“菜墩兄,在下先跟嫂嫂回去了。”
蔡敦一脸正色,道:“杨兄不必管我,先回去吧。”
看起来也挺像个正经人,如果不是他那件马甲快被肥肉撑的脱线的话。
杨易带着苏宓离开,看也没看那群红眼的书生。
......
考生考试结束,考官却是忙碌至极。
挑灯夜审,批阅试卷。
汴京解试,因为地点的原因,主考官是礼部侍郎萧远,副考官则是翰林院学士王涛。
这两人都是汴京本地的人,萧远年纪稍长,王涛也有五十了,除了两位主考官之外,还有九位同考官,正常来说只有六位。
但是汴京学子较多,且地点特殊。
杨易等考生的试卷就在这几人之中,在阅卷过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确的分工,去留在同考,高下则在主考。
同考官从万余名考生试卷中选出优秀的试卷推荐给主考官,主考官则在推荐的试卷中最终确定录取举人,确定录取举人的名次。
考官的评阅从杨易他们第一场考完就开始了。
考生的试卷以墨笔书写,称“墨卷”。
交卷后,随即弥封编号,由誊录用朱笔抄录为“朱卷”,校对无误,再送同考官阅看。
同考官批阅选中的试卷,再推荐给主考官,称为“荐卷”。
正副主考批阅房官的荐卷,以头场为主。阅后结合第二三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被同考官划掉的试卷,称为“落卷”。
落卷也并非毫无机会了。考官按例也会在落卷中再挑选一番,看有没有合适的卷子再行补录。这叫“搜遗”。
,一般而言,主考官往往习于省事,仅阅同考官所荐之卷,余置不问。
当然也不是没有舞弊的现象,万历三十八年状元韩敬,其师汤尹宾当时担任同考官,就公然越房搜卷,到各房里寻找自己弟子的卷子,并且在其他房考师已经罢黜的卷子中将之找到。
与各房互换闱卷,把自己弟子录取,又强行请托时任主考的礼部侍郎萧云举把本该罢黜的韩敬点为会元。
汴京的解试一般都有京官来担任,难免会碰见熟悉的人,加上手里有些权力,干出这些事情也很正常。
因此,除了正常的考生之外,还有一批备份名单,这些都是朝廷里的大佬的关系户,拿个解元不大可能,上个举人还是可以的。
考场内的官员大多心知肚明,也没什么好说的。
就算有人因此被挤下去,也跟他们没关系,毕竟谁也不会那自己前程开玩笑,那些大佬顶多被官家责骂一顿,他们日后被秋后算账可就惨了,随便打发你到几千里外,累也累死你。
“云山兄,这文章的用典和骨架极好,依我看来,当为解元!”王涛捋着胡须道。
萧远接过卷子一看,正是熟悉的瘦金体,前两日,柔惠公主还拿着一幅字,找到自己要让一个叫杨易的学子高中解元,他没有立即答应,只是承诺给个举人身份,毕竟当时那瘦金体书法也把自己惊艳到了。
赵浅薇虽然身份尊贵,但他也是朝廷大员,若是解元这种重要的名衔因为公主的一句话说改就改,那把朝廷律法置为何物?
如今看来这名叫杨易的学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文章写得极好,那他卖给公主一个面子也无不可。
萧远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定他为解元吧。”
ps: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