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大营乱糟糟的,收编、登记造册,收编善战者重入曹魏军籍,发归孱弱、重伤者回家务农。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对于这种善后的业务,张武从来都不会亲力亲为。
不过也没关系,他不做,自然可以交付给别人全权打理。
比如麾下军师中郎将庞统,还有其跑来白帮忙的书吏诸葛亮。
张武心安理得的当起甩手掌柜,只在袁军中搜罗有意思的家伙。
“前方因何吵闹?”
小校立马上前探明缘由后,回马来报:“禀将军,一中年文士不服收编。披麻,多置火烛、白钱,焚香祷告,望北而拜。似是祭拜何人。”
张武驱马向前,放眼一瞧。
姓名:沮授
武力:
统帅:0
智谋:
政治:
技:.长略:纵观全局以置兵谋时,智谋临时+。
.政略:为一方长官时,处理内政政治+。
原来是冀州别架沮授。冀州大才首推沮、田二人。
而这沮授,作为袁绍的心腹智囊,在官渡之战中,已经表现的足够耀眼了,这样的四维以及技能倒也合理。
结合两家形势分析。
袁绍之所以兵败,那是硬实力上的差距,非人力所能改。
甚至在处于完全的劣势下,沮授还能以谋与郭嘉博弈,确实难能可贵。
不管张武平日里如何奚落,郭嘉就是郭嘉。
天下间最顶尖的谋士之一,不谈兵略阵略,单论阴谋诡计、把控人心于股掌之上,无人可出其右。
能单纯的在诡道上与其一较长短之人,恐怕也就剩下一个惯于明哲保身的老狐狸贾诩了。
司马懿可能算一个,可惜不等成长起来,就已经死透了。
沮授能扶持着袁绍支撑了这么久,已经足以自傲了。
如果袁绍不过衡水,甚至还有再战下去的资本。
可惜世间种种,从来就没有如果,胜败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沮公,魏王正于军中设宴,款待大将军归朝,你何故在此祭拜,岂不晦气。”
“大将军归朝?”沮授惨笑一声:“主公这分明是入了龙潭虎穴。只等两州平定之后,安有命在!罢了罢了,左右不过一死而已,我这便随着主公两州基业而去。”
语罢,抬剑就要自刎。
张武长枪向前一探,磕飞沮授手中剑。
“区别自然是有的,沮公不如听我说说?”
张武在前,沮授自知自刎无望,叹道:“愿闻其详。”
“大将军顺应天命,致使两家免于兵祸,就算哪天突然暴毙,依旧会被历史铭记。先生虽高才,但罔顾两州百姓陷于战乱,顾小义而忘大义,自刎尽节也不过留一愚忠之名而已。”
话说得相当直白,甚至有一丝威胁的意思在里面。
沮授是明白人,张武自知是忽悠不动他。
可张武和郭嘉玩了那么久了,却也总结了一套对付聪明人的办法。
不需要多余的弯弯绕绕。
要么直接动武,以力压服。
要么,就直接抛出利弊,让他自己琢磨。
张武的话简单的翻译翻译就是:老实投降,不管袁绍死不死,沮授一准留名青史。
抵死不降,挥剑自刎。保管是一个愚忠之名传世。
沮授根本不用去怀疑张武能不能做到这点,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他若身在曹营,便是身上有所瑕疵,但身担重职,史官落笔时也会替他润色润色。
他若为袁绍尽节,那身后之名,就真要全凭史官心情了,心情好说不定留个美名,心情不好再有张武强加干涉之下
这与节操无关,就是最简单直白的人情世故。
“本将军军务繁忙,就不作陪了,左右,送先生去见魏王。”
“喏。”
劝降这种事,点到为止即可。
沮授是执拗人,也是聪明人,一旦他开始纠结了,曹老板自然有一万种方式方法让他心甘情愿的投效,用不着张武浪费口水。
真正令张武感兴趣的,反倒是另外二人:韩猛、高览。
河北四庭一柱一正梁。
其中颜良和麴义早就凉透了。张郃已降,文丑受俘。
大致框架还在。
好好整合一番,可以将曹魏的猛将阵容再提一个强度。
眼下猛将虽多,可收编了冀、幽二地后,马腾投效也提上了日程。
北方彻底平定之后,南北两道防线就被无限的拉长了。
北边,自幽州最东始,一路接连延伸至西凉最西。
南边,长江沿途,绝不可丝毫懈怠。
这么大的地方,猛将自然是越多越好。
张武冲着曹休挑挑眉:“去,将韩猛、高览二将请来,记着,客气点。”
“得令。”
眨眼的功夫,二将带到。
姓名:高览
武力:
统帅:
智谋:
政治:
技:.肆战:斗将时武力高于敌将时武力临时+
姓名:韩猛
武力:
统帅:
智谋:
政治:
技:.骁锐:胆气充足时武力+
武夫的行事风格,不似文士那般矫情,素来都是简单直白。
张武只是稍作劝慰,二人便欣然同意降曹,在他们想来,袁绍都降了,他们跟着投效,甚至连变节都算不上。
至于剩下的小猫三两只,在袁绍麾下尚且算作大将的,张武压根就懒得搭理。
建安元年十月底,大军彻底整合完备,起营回转邺城。
期间,天子亲封袁绍为大将军,邺城侯。其子皆有封赏。
其旧臣、旧部,以沮授为首,先后投效。
同年十二月,两州各郡县官职任命调整完备。
入冬之际,袁绍突然于府中暴毙,医者查之,断为酒色过度伤及根本。
曹操亲作祭文,痛哭挚友,三日内滴水不进,数次昏厥。
出殡当日,袁氏灵柩又遇黑山贼作乱,其子谭、熙、尚皆为贼人所害。
显赫一时的河北袁氏,在完成了既定的使命之后,终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本章完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