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让你们见见世面【求鲜花评价票】
    人造太阳,又称可控性核反应堆。

    利用电磁场,将核聚变有效的控制住。

    二十多年,全球各国就已经开始研发,争做可控核反应堆。

    但到目前为止,龙国所研究的等离子脉冲,也仅仅是维持了三十秒。

    就算是这种成绩,都已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由此可见。

    可控性核聚变反应堆,简直就是个人类天方夜谭的计划。

    最关键的,这也是世界各国共享的能源研发。

    白院长紧紧盯着骆宁,瞳孔一下下的放大,他有些无法接受。

    胡一鸣老教授抿了抿嘴唇:“那个……骆宁,你所说的人造太阳,是咱们国家目前所从事的物质研究吗?”

    “没错。”

    骆宁平静点头:“我曾参照,世界各国目前给出的数据,做过以此类推。”

    “各国的可控核反应堆,所维系也不过三十多秒。”

    “无论是激光核反应堆,还是电磁可控性,采用我的新公式,足以超越世界。”

    “只是,具体能将等离子脉冲,维持多久……”

    “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因为那样,我才有具体的试验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静!

    宽敞的会议室内,上百名国内顶尖科技人员。

    这一刻,集体沉默了。

    连喧嚣和议论声都没有。

    量子隐身技术、石墨烯超导技术,可控性核聚变。

    这三种,无论哪一种,都是超越全球的。

    而现在。

    一下子聚集在骆宁一个人的身上,他们做梦都不敢想。

    这是何等的科技天才?才能同时掌握这些尖端技术。

    白院长坐下来,一个人静静沉默了许久,方才回过神。

    “骆宁……”

    白院长一脸严肃的询问:“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构想?”

    “有。”

    骆宁直言不讳:“工程量太庞大,我一个人无法完成。”

    “这个我知道。”白院长指了指在场的所有人:“这就是国家为你做后盾的体现。”

    骆宁笑着摇了摇头:“白院长,这可不够。”

    “我明白。”

    身为负责国内科技研发的白院长,马上心领神会:“你只要需要什么,我都会为你提供。”

    “筹建新的科研所。”

    骆宁深吸了口气道:“首先,首都位置太谣言,与我们科技研发的合理性相悖。”

    “所以,我打算筹建一处新的科研所,重新在我国选一个地方。”

    “科研所的规模,专门为我刚才提出的三种技术做突破……”

    “科研人员,需要我亲自选拔,人数具体多少,我要慎重考虑。”

    “科研所,要与各大军工直接挂钩……”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军事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必须要全力配合。”

    “此外,还要兴建一所大学。”

    骆宁一口气,将所有宏伟构想提出来后,白院长等人陷入了思考。

    倒不是反对。

    而是,这种设想,等同于重新筹建一个,独立于目前国防体系的科研。

    甚至,还要脱胎国内目前的科研机构。

    这需要审批。

    也需要上报。

    白院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样,今天在场的都是国家科技人员,而且机密性完全没问题。”

    “骆宁,你索性敞开了说,让大家都心里有个底……”

    “因为我们也要考虑现实情况,这其中会涉及到哪方面……”

    骆宁理解性的点了点头,站起身。

    径直走到会议桌前。

    他知道,如果不亮出真本事,这些国内科技大佬,是很难被说服的。

    毕竟。

    自己从米国回到国内,一直都是传闻,传闻。

    真正的量子隐身技术,他们没有看到。

    会议室最后面,是一张巨大的白板。

    看样子,平日里召开会议的时候,在这里定战略,讨论议题。

    骆宁几步到了白板前面,随手拿起白板笔,二话不说,提笔就写。

    先从可控核聚变的论理公式开始,以电磁可控的形式叙述。

    其中,涉及到氘氚聚变反应能源方面,着重剖析。

    密密麻麻的字符,像极了甲骨文的符号。

    一时间。

    会议室所有人呼啦啦的站了起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抻着脑袋,陆续凑了过去。

    渐渐地。

    人群安静了。

    那上面开创性的公式,有几个这方面专业的老家伙,惊的浑身一震。

    “胡教授……”

    白院长有些不敢相信的眨了眨眼:“你此前曾参与过核聚变的议题,骆宁的这个公式,成立吗?”

    “这是一种新型公式。”

    胡教授有些拿不定主意:“很超前,打破了相对论,以量子纠缠为设想。”

    “我现在终于明白,米国为什么倾国之力要留住骆宁。”

    副院长林烨背着手,深深吸了口气:“诸位,大家有谁做过这种公式的设想?”

    “我……我没有……”

    “量子纠缠论理,能放大到这种程度,很多地方是完全超乎常规。”

    “不仅仅是和我们这些年,常规公式有剥离,最关键,依托骆宁的设想,他的公式也成立……”

    “乖乖!这小子是真敢想……”

    “老师,α如果加次之后,氘氚聚变的反应,和磁场的控制,真的会这样?”

    “骆宁没有采用,轰击锂6材料生成氚的反应……”

    “目前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是没有氦3的……”

    “可骆宁偏偏以这种构想,通过撞击反应,产生氦3……”

    “而且,成本节省要远远大过我们目前所做的几十倍……”

    “这……这真的可行吗?”

    上百名老教授、年轻人,纷纷抱着纸和笔,站在后面,开始推理骆宁白板上的公式。

    然而。

    骆宁还没有写完。

    足足几平方的白板,密密麻麻,错综复杂,阿拉伯数字仅有很少。

    公式中,更多的是一些常人很难看懂的符号。

    人群边缘,只有梁守泽笑了。

    骆宁是他的学生。

    激动的目光像是一名老父亲在看自己儿子一样,满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