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四十章 中书舍人李百药,李世民的看法
    第四百四十章?中书舍人李百药,李世民的看法

    当天下午,李世民正在自己的书房内批阅奏折.

    最近濒临年关,要处理的事情还不少,大大小小的一大摞.

    虽然已经经过了中书省那边拆分出了轻重缓急,已经方便了不少事情,但总归工作量摆在这儿.

    所以剩下这些奏折,都是上午没有批阅完,遗留下来的.

    改到一半的时候,原本守在门外的侍卫,轻轻的叩响了书房的门扉.

    “陛下,中书舍人李百药求见.”

    李世民从堆积成山的奏折中抬起头来,愣了愣之后,姑且把手头上的事停了下来.

    “让他进来吧!”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原本伺候在边上的太监们纷纷退了出去,陛下与大臣们商议事情的时候,向来不允许宦官在边上听着.

    几秒钟之后,李百药迈步走入书房.

    “臣李百药参见陛下!”

    李世民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然后脸上露出笑容的指了指边上的椅子.

    “免礼,坐下说话.”

    从李世民这个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这位…李百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事实上,他是大唐朝廷的实权派高官,乃是中书省的话事人.

    从李百药的官职就可以看出来了.

    中书舍人,按照大唐原本的官职编制,这属于中书省的三把手.

    一般常规编制上,中书省会配置有六位中书舍人,同时中书舍人仅仅只是朝廷的五品官,品级上还不如六部尚书的一位侍郎.

    从这个层面,看,当一个部门的三把手是足够的,但又远远算不上什么实权派高官,毕竟不算高.

    但实际上这还要结合目前大唐的情况来判断.

    大唐实行三省六部制,这也是朝堂最核心的行政制度.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对政策进行判断决策,商讨政策的可行性.

    门下省负责对商讨出来的结果进行审核,审核不过关就要打回去重新讨论.

    而尚书省则是负责具体执行的部门,门下省审核过关的政策决议,会直接发到尚书省具体对应的某一个部门.

    由这个分权制衡的三角结构,构筑了大唐朝廷稳健异常的朝政制度.

    而三省的最高长官,按照通俗上的称呼来讲,都属于宰相.

    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门下侍中,以及尚书省的尚书令,这三个3官职是实权派官职的顶峰.

    但在实际操作上,于这个基本的结构编制,不同.

    由于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兵,所担任的官职就是.……尚书令.

    因此在他即位之后,满朝文武谁也不敢接受这个官职,这也就导致尚书令成了虚职空设.

    而尚书省事实上的最高长官,就是……尚书左仆射,也就是房玄龄现在所担任的职务,故而房玄龄被称为房相国.

    而另外两省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

    由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两个官职所掌握的权力实在太大,所掌握的权柄,有时候甚至可以动摇朝政.

    因此贯穿整个大唐,历代皇帝极少有设置这两个官职的.

    也就导致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和尚书令一样成了事实上的虚职空设.

    在这种情况下,中书省的实际长官,本应该是二号人物中书侍郎.

    整个唐朝前中期,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的,中书省实际一把手都是中书侍郎,也就是事实宰相.

    但整个唐朝前中期,唯有李世民这儿是个例外,仅限于贞观前几年.

    由于李世民登基不久,天下百废待兴,贞观元年更是一度将长安官员数量锐减到了六百多人.

    因此尽管三省六部制的基本构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只有尚书省是最成熟的,中书省和门下省都还只有个半拉架子.

    此时压根就没有中书侍郎,李世民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担任这个官职.

    不仅如此,连中书舍人都没有满配的六位,加上李百药也就三个3而已,在这三个3当中,李百药是最牛逼的.

    不仅资历最老,是横跨两朝四帝的顶级老油条,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

    所以综合以上一切因素,也就导致了现在这个情况.

    这位…中书舍人李百药,以五品官的身份,担任了中书省事实上的一把手,是事实上的三位宰相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虞世南身为四品礼部左侍郎,也要亲自驱车,把奏折送到李百药府上,去和他商谈一番了.

    其实古代的朝廷官制,大多体现出这一点.

    品级不是最牛逼的,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位…在朝堂中举足轻重的中书舍人,听从李世民的吩咐,在边上找椅子坐下之后.

    还不等李二陛下问他来干啥,李百药就直接从身上摸出了一份厚厚的奏折.

    “陛下,臣今日进宫求见,是有要事而来.”

    李世民顿时挑了挑眉头,有些郑重的看着李百药手里那份奏折.

    “是何等大事,你拿给朕看看.”

    李百药一边双手把奏折奉上,一边嘴里解释着.

    “这份奏折是礼部左侍郎虞世南所写,所阐述的是关于此次科举考试过后的善后工作.”

    “经过虞侍郎和臣的商讨之后,一致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片刻耽误,务必越快越好.”

    “所以臣才以风火之势赶来宫中,就是为了能够让陛下尽早看到这份奏折.”

    李世民听到自己的心腹大臣,说的这么郑重其事,也不由得重视了起来.

    关于科举考试善后的事情,而且还是两位朝中高官一致认同的,那绝逼是一件大事.

    李世民把左右:奏折拨开两边,把这份厚厚的奏折铺在中间.

    一边翻开第一页,一边顺手拿起边上的茶水,准备喝一口润润嗓子.

    然而李二陛下一眼撇到了奏折第一句话,还没来得及咽下的茶水,顿时把他给呛到了.

    “噗!”

    “咳咳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