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恳请陛下宣王辰上殿
听着最开始的内容,众位大臣还只是脑海中思考,随着奏折中所阐述的理论而思索其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道理.
毕竟最开始的这些内容还偏向于理论性,虽说分析的丝丝入扣,很有道理,但也没有什么特别耳目一新,令人十分惊艳的地方.
所以众位大臣在听到前面内容的时候,都是偏向于思考,其他什么情绪倒是……没有.
然而随着侍从官把奏折的内容念到后半部分,在场众人的面色就变了.
因为这时候已经朗读到了,如何通过国子监来推行教育政策.
和李世民当初阅览奏折时的反应一样,都是先思索,再到恍然大悟,然后就是……震撼.
也就是这个震撼的部分,着实把众人给惊艳到了.
通过重新开办国子监,招收那些……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以达到为朝廷培养能人志士,培养储备官员的目的.
同时还能通过一个这样简单的机构,稳住天下读书人的心,朝廷花上一些金钱和精力,就能实现一举多得.
奏折的这个部分,给众人的反应是目一新,因为他们确实没有想到有这个办法.
然而等侍从官,吐字清楚的阐述出了王辰的终极理论,也就是为国子监开设三条招生路线这个计划时,众人顿时震惊.
朝中高官子弟直接入学,一般的寒门子弟或者家世不算太高的,通过考试入学,而又不能读书又没大背景的,那就交钱入学.
这套三角架构理论,瞬间就把全场给震住了.
整个太极殿中一时.……变得有些嘈杂起来,前后都是各级官员窃窃私语之声.
初唐朝会倒是……不禁私下讨论,所以讲小话也不违反礼制.
但是在讲了几句小话之后,众人又自觉地安静了下来,因为奏折还没读完,还有小半部分.
在最后的这小半部分,虞世南算是把王辰对于……这个三角架构的说明给详细解释了一遍,包括如何运转,为什么要这么做,能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好处,都写得清清楚楚.
当然在具体语言的使用上,还是要严谨不少,比如不会直接说什么权贵或者朝中高官,只是委婉的说略有家世的子弟.
同时不会那么直白的说什么,朝中权贵提供保护扩大影响,富商大贾负责提供国子监日常的开支运转,普通学生专心读书,成为人才.
而是把这个提法委婉了不少,这样就会显得好听不少,免得在某些人耳朵里太过刺了.
等到整篇奏折阅读完毕之后,全场顿声.
所有人都沉浸在刚才那些……当中,被奏折最后所提出的设想给震撼到了.
从来没有人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官办学校问题,居然还能够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提升朝廷形象,加强大唐下的凝聚力,让学校自给自足的培养人才,充分扩大国子监作为学堂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机构要是做好了,那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在这般略显安静的气氛之中,太极殿内突然响起一记声音.
“陛下,臣以为此计堪称绝妙,足以算得上是我大唐的绝佳国策.”
“虽然实行开来,可能短短时间内看不出成效,但只要三年五载之内,定来能够凸显出这道政令的强悍作用.”
众人纷纷从沉思和震撼当中清醒过来,把目光转了过去,顿时就发现说话的正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早就和长孙无忌提过了的,而且在听到王辰这个名字的那一刻,长孙无忌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了.
所以在众人震撼的同时,他立马站出来发声捧场.
大家伙一看,居然是长孙尚书发话了,那不用多说,这就已经代表了朝堂的风向.
长孙无忌是什么人啊,人家是陛下的铁杆亲信,不仅仅是开国功勋,还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外加上是天子的亲戚,可以说全朝堂上下没有比人家和陛下更亲近的了.
以往长孙无忌很少,对某件事情率先下定论一般的发言,通常都是等别人说完之后他再说.
这次难得的第一个说话,而且还是直截了当的夸赞这份奏折,那么其中所代表的意义毋庸置疑.
要么就是陛下的意思,要么就是人家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所以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群臣立马跟风,朝堂之上称赞之声此起彼伏,各种夸耀不绝于耳.
这份奏折的主创者之一,身为礼部侍郎的虞世南,也得到了前后左右各位同僚的赞扬.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这波节奏那是带的相当可以,毕竟这份奏折上所写的策略越是被称赞,那么作为原创者之一的王辰,自然是要被吹上了天.
这么一波节奏之后,既定的书法会成员,刚刚在宫门前和王辰畅聊的十分开怀的褚遂良,也不甘于长孙无忌之后.
立马主动出列,然后躬身拱手说道:“陛下,您说这份奏折是由虞侍郎和王辰所写.”
“能够撰写出如此奏折,将此等绝妙计策诉诸纸上,仿若江河之势高屋建瓴一般的人物,那必定是罕见的青年才俊.”
“虞侍郎大家伙都熟悉,那自然是有其能力在身,但却不知这个名叫王辰的同僚是何人.”
“臣斗胆敢问陛下,可否派人去请这位…王主事上殿来,让大家伙都好好看看.”
紧随长孙无忌之后,褚遂良立马又带了一波节奏,整个朝堂之上的方向立马被他引导.
“不错,臣也斗胆恳请陛下,派人去把这位…王主事宣到殿上来,让咱们大家都一睹其风采.”
“是啊陛下,咱们些个人都是糟老头子,老家伙了,难得有这样的青年才俊,要是不见识一番,岂不多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