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章 两万京营骑兵的用处(评价票加更)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

    朱厚照率领着虎贲军,在急速的向北奔驰着。

    凭借着火器之利,不停的向北搜索。

    深入草原的途中,一个接着一个的鞑靼部落,被朱厚照绞杀干净。

    在他们的身后,从京营之中抽调出来的两万骑兵。

    人数也随着清剿的继续,开始慢慢减少起来。

    当然,京营人数的减员,并不是因为伤亡的缘故。

    而是在剿灭部落族群的同时,也缴获了大批的牛羊马等畜类。

    这些畜类自然不能将其丢至草原,任其自生自灭,白白浪费掉。

    需要有人将它们赶回大明,转交到联合百货的手中。

    而这两万京营骑兵,被朱厚照征调而来,就是做此用处。

    ……

    大同。

    王守仁带着俘虏达延汗,还有此战的诸般战利品。

    返回大同之后,将诸般事情交代给大同众将。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人马,跑到了殿下在大同的府邸。

    王守仁刚刚接近府邸。

    就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

    太子殿下在大同的府邸门口。

    此刻正有无数的百姓,拿着大包小包朝着他迎面出来。

    初始王守仁还以为,这是有人趁着战乱搅动是非,带领百姓哄抢了太子殿下的府邸。

    就当他想下令围剿的时候,忽的看到了在人群前面的刘瑾。

    王守仁见到刘瑾,顿时收回将要发出的命令,快走几步,上前问询道:

    “刘公公,这些百姓是怎么回事?”

    刘瑾见到王守仁,一脸喜悦,带着哭腔问道。

    “王大人啊,您可回来了,太子殿下可好?现在何处?”

    王守仁见到刘瑾这幅模样,出言安抚道:

    “太子殿下身体康健,现在带着虎贲军,北上扫荡鞑靼部落去了,不日就将归来。”

    说完这句话的王守仁,以为刘瑾没听清楚自己方才的问询,指着刘瑾身后的这些百姓,疑惑的问道。

    “刘公公,这些百姓,是怎么回事啊?”

    刘瑾听到王守仁的问询,一脸愕然:

    “殿下没跟王大人说吗?那咱家也就不能妄言。”

    刘瑾说完之后,又试探着问道:

    “王大人,您可接到护送咱家的旨意了?”

    “接到了,太子殿下让京营的三万兵马,护送您去狼山以北。”

    刘瑾听到王守仁的答复,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之后,躬身一礼:

    “咱家连带这些百姓,那就麻烦大人了。”

    王守仁听到刘瑾所言,尤其是在看到刘瑾身后那数以万计的百姓之后,神情越发惊诧:

    “这些百姓也要去!”

    “对,殿下之前已经交代好了。”

    “刘公公,你们这是?”

    “王大人,太子殿下既然没说,咱家做奴婢的,更是不能多言,您还是安排一下,咱家好早早赶路,省的误了太子殿下的事情。”

    王守仁听到刘瑾的婉拒,心中则是变得越发疑惑起来。

    新宁伯十万骑兵。

    鞑靼被俘虏的数万骑兵。

    再加上眼前刘瑾带去的这万数百姓。

    那狼山究竟有什么?

    要将这么多人带去那里。

    想到这里的王守仁,眉头紧锁,目光更是朝着那些百姓望去。

    一旁的刘瑾,见到王守仁这般模样,干脆不再搭理,直接朝着城门的方向行去。

    在他的身后,那一众拿着大包小包的百姓,也是紧紧跟随。

    看这模样,分明就是太子殿下在出关之前,就已经交代妥当。

    而这些百姓手中大包小包,也只是自己的行囊而已。

    心中越发好奇的王守仁,皱紧眉头。

    盯着众人背影看了半天的他,依旧没想出其中缘由。

    到了最后,王守仁干脆也不再费这脑筋了。

    在他心中,既然太子殿下此次准备这般周全,想来定是和弘治皇上沟通过。

    自己作为臣子,老老实实将这边的情况,如实上奏就是,想这么多干什么呢!

    ……

    京师。

    太庙。

    王守仁是轻松了。

    可是他的奏章到达京师之后。

    身处太庙之中的弘治皇上,一脸焦急的打开奏章。

    结果才看了几句,一脸呆滞不说,眼角竟然开始有泪水滑落。

    一边感谢列祖列宗保佑,一边被朱厚照所立下的这滔天之功,震惊的不能自已。

    要知道当初的太宗皇帝,五次北伐,尚不能将鞑靼清剿干净。

    不是鞑靼败逃进入草原深处,就是因为对方投降纳贡,而中止了清剿。

    谁能想到时隔不到百年,鞑靼这片顽疾,居然被自己的儿子给终结了!

    而且还是在敌军数量数倍于己的情况下。

    按这奏章所言。

    新宁伯和王守仁到达交锋之地的时候,战事已经完结。

    鞑靼犯边三十万骑兵,当场被俘虏七万多人,剩余尽皆殒灭。

    同时达延汗被俘,次子乌鲁斯被杀。

    弘治皇上看到此处,已然明白,大明凭借今日一役,鞑靼想重现今日辉煌,百年内都无可能。

    这是利在千秋万代之事啊!

    弘治皇上一脸唏嘘,捧着奏章的他,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一个人在太庙之中长吁短叹了半天,擦干眼角的泪水之后,继续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