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4
    三天后,袁绍大军已经休整完毕,继续启程赶往河北,他接到了董卓关于封他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的诏书。

    这样袁绍也可以名正言顺进驻冀州渤海了。

    袁绍行帐,袁熙整了整理衣冠,把腰背挺直,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

    袁绍日后能聚集大批人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起码的就是袁绍长得很能给人好感,儒雅风流;这是世人给袁绍的最直观评价。

    就连袁熙也不得不说,若是不知道老底,一般人真的能很容易被袁绍忽悠住。

    “显奕见过父亲!”袁熙进门后,纳头便拜。

    礼节方面袁绍异常注重,饶是有些跳脱的袁熙,也不得不注意。

    “我儿来啦。”袁绍放下手中的书籍,看着他笑道“快快免礼,过来为父这边坐下。”

    袁熙走过去很乖巧的坐了下来。

    袁熙虽然面貌不比袁尚乖巧,但也只有一股儒雅之风,对于这个儿子,袁绍其实也有一点可惜的,又闲聊了一会,袁绍瞥他一眼,忽然道“显奕,你觉得洛阳的局势,今后会有如何变化?”

    好么,这明显是考教自己了,袁熙微微一笑,抬头道“回父亲,显奕不知,但以显奕看来,董卓在洛阳胡作非为,定不能得人心,恐不能长久。”

    袁绍点点头,董卓这样子搞下去,要是能长久就见鬼了,袁熙的回答太过四平八稳,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想了下,袁绍终是道“显奕,你觉得父亲今后该如何去做?”

    深深吸了一口气,袁熙道“父亲可假领皇帝之名,汇集天下英雄共聚洛阳,以破董卓。天下各镇必定起兵响应,届时父亲可借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又有首义者之声,那统帅群雄的盟主之位,必为父亲所得。”

    其实这些张纮都给自己分析过,自己就将此策献上,说道这儿袁熙故意停住不说。

    袁绍听得正入神,忽然见他不语,忙急道“显奕接着说。”

    袁熙心里微松,继续道“到时父亲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积累名望,若是能击败董卓,父亲之名青史流传,亦不是不可。”

    流传青史可比什么都管用,说完这句话,袁熙能感觉到袁绍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袁熙轻叹,不做这事,父亲你也可以名留青史了,不过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袁绍自是听出袁熙话中之意,便也顺着他的意思问道“假如要是没有打败董卓呢?”这正是几日前袁绍询问曹操的话。

    “那天下便也乱了,父亲自可回河北,无论如何,袁家可大兴!”

    “好!”袁绍猛地一拍木桌,英俊的面颊都红了起来,手掌微微颤抖,低声道“我袁本初一定要让袁家的声望,在我手里达到顶峰!”

    袁熙默默的看着袁绍,顶峰是什么?现在袁家的声望早就达到顶峰了,果然这乱世世家大族之中,哪有什么真正的忠诚。

    袁绍好一会才平复心绪,看着袁熙深深的审视道“你很不错。比你大哥要强一点。”

    此刻袁熙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小看这个父亲了。袁熙心里冷哼,比不比大哥强他不知道,但是比袁尚强倒是真的,这么看来袁绍日后传位与三弟,也就想得通了,早有的念想罢了。

    废长立幼,这才是袁家自取败亡之道的主因啊。

    袁熙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记忆中的很多事情提前了而已,他这么做,改变不了什么进程,但是能改变自己将来所能获得的政治资本,和在袁绍心目中的位置。

    哪怕是一点点,这便已足够!良久,袁绍突然看了看天突然想起袁熙四岁那年的事情,于是长叹道“刚才我一直在思考你的话,的确有些道理。要家破人亡,由你;要化家为国,也由你。不过不可鲁莽行事,等我看准了机会再实施你策略!事以密成,谋以泄败。凡事都要等等再说。”袁绍确实有一套,也许如果官渡之战没有失败,历史上对袁绍的评价可能会更高,起码不一定低于刘备。

    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把袁绍父子推上了历史舞台,而袁熙与张纮的策略确实启发了袁绍,同时又坚定了袁绍的决心。于是,起兵反动的计划开始筹划了。

    几天前袁绍和曹操告别后,就有一小吏来禀告,说大儒蔡邕一家刚从吴郡回到到陈留城外。

    起初,蔡邕被流放到朔方郡,遇到大赦后,得以返回家乡。五原郡太守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指控蔡邕诽谤朝廷,于是蔡邕流亡南方,前后达七八年。

    董卓听说了蔡邕的名声,便征召他做自己的僚属。蔡邕自称有病,不肯接受征召。

    董卓大怒,骂道“我能把蔡邕全族杀得一个不剩!”

    蔡邕感到恐惧,只得接受命令。

    袁绍等人敬重蔡邕这个大儒,和众人一同去迎接他。

    袁熙心里也很是好奇,那后来名满天下的悲剧女性蔡琰如今长什么样子,几日来阴晦的心情这才有些好转。他还记得小时候他们见过,那个时候蔡琰还是个七岁的小女孩,而自己也是一个八岁的懒散小少爷。

    胡子花白一副高士模样的蔡邕,由名少女搀扶着下了马车。

    看她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发梳仙云,眉似远黛,绝美的容颜上还带着一丝青涩之气,但身材却已经出落得玲珑有致勾人心魂了。而最吸引人的还是那自然散发而出的书卷气质,似乎有一种催眠的力量。

    蔡邕向众人拱了拱手道“多谢诸位相迎,本初,当年你们还是偷人家媳妇的纨绔少年子弟,呵呵,现在儿子都老大了吧,七八年啦!”蔡邕感慨道。

    淳于琼呵呵一笑,袁绍因为当年丑事被提,闹得脸色微红。

    淳于琼指着那名少女问道“先生,这就是令千金吧,当年您离开洛阳时也就才七岁小孩啊。”

    众人再感叹了一番后,蔡邕拉过蔡琰让她见过诸人。

    蔡琰倒也落落大方施了礼,“小女子蔡琰见过诸位大人。”

    袁绍也引荐儿子与蔡邕,当蔡邕父女听到“袁熙袁显奕”都是眼前一亮。

    蔡邕说道“这就是才名播及吴郡的袁显奕么?‘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着实不错,老夫虽不是军旅中人,但也感到了那分豪迈,就是不知‘玉鞍’为何物?那独特的字体,说是一代宗师也不为过呐,待会我要和你私下切磋讨教一番。”

    袁熙连道不敢,关于那个玉鞍,汉代是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期,虽然有了马鞍的雏形,但还没有马鞍这个说法,直到晋代才有马鞍的记载。

    席间,众人先是回忆了一番京中旧事。

    袁熙也没在意,偶尔抬头却看到了端庄秀丽的蔡琰,见她举止间大方得体,而且有典雅的风韵。果然是和自家高月齐名的才女啊。

    果真才貌双全,如果说高月是朵艳冠群芳的牡丹的话,那散发淡淡书卷气的蔡琰就是出水的芙蓉。

    那边袁绍劝说蔡邕道“董卓倒行逆施暴行累累,分明是没有臣心的豺狼,您要进京就是送入狼口啊,如果先生愿意可随我到河北定保先生周全。”

    蔡邕摇摇头道“起初我是有些畏惧董卓出言胁迫,而后一想,当真是他此番暴行,那陛下和汉室社稷岂不更是危险,我虽不能像你两领兵肃清奸佞,但也该回到新皇身边,以护陛下周全,为此邕万死不辞。”

    袁绍曹操再劝了阵,见他态度坚决只好作罢,最后宴席弄得有些不欢而散。

    随后在蔡邕的邀请下,袁熙跟着他们父女来到蔡邕在陈留的旧宅,跟他切磋文墨。

    蔡邕旧宅多年未住,但陈留一些士族权贵敬重他才学人品,一直帮修护打理所以还可住宿。

    蔡邕在仆人打扫完房间后,就拉着袁熙切磋交流。

    蔡邕对他的新字体颇感兴趣,这时候通用的字体是隶书,也就是汉隶,相对于秦篆来说在实用性和艺术性来说,是大大的创新和提高。

    但是汉隶也有其局限性,像这时候印刷术尚未普及,多数书籍和文书都要手抄,而隶书在于抄书方面却是不及后代的楷书的。

    所以历史上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专门用来抄书的字体,也就是后世诸多楷书的鼻祖——小楷。

    当然这书写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历史上这一宗师级人物就是被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但是袁熙却提前了一点时间,将它面世。

    要知道他上一世学的中文,不仅要搞些附庸风雅的诗词歌赋,这书法也是认真学过的。

    在那时来说,他水平也不怎样,但在这时却是开创性的革新。

    当下袁熙将楷书的一些运笔发力等笔法,说与蔡邕听并加以演示。

    蔡琰就在旁磨墨,好奇地看着这个同龄的少年,能得父亲称赞学习的人可不多而且那么年轻,还有那些诗文也是十分精妙。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还挺鄙视袁熙呢。

    那是185年的夏天,袁家书堂后桃林中。

    小袁熙和高月在树下你情我浓,蔡琰看着在桃树下相拥的两人,轻轻咬了咬chun,蹙了蹙眉,而后抱琴转身离去,既然这袁熙也不似仲道哥哥说得那样才气bi人,那也便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蔡琰刚刚走到不远处,小袁熙与高月之间的jiāo谈却又吸引了她的注意,却听高月略带娇羞之意的说道“小贼,我没事了,放开我吧。”

    小袁熙依旧用他那很是令人温暖的嗓音说道“想要让我这个好sè之徒放开这怀中的软yu温香,那可真的令我很为难呢。”

    高月无奈道“那好,你得现在作一首关于桃huā的诗,我便由你这样抱着。”

    蔡琰和高月对袁熙那传闻中的诗才还是tg好奇的,毕竟袁熙很小时候的那两首诗并没有流传出去,袁隗可不想让自己的小孙子成为那令人瞩目的人物,隐藏于幕后才是高手该做的事情。

    此时蔡琰躲在一棵桃树后,耳朵却竖了起来,心里却依旧不认为这不过八岁的男孩可以一时半会作出一首诗。

    小袁熙脸上带着宠溺的微笑,在高月的好奇注视之下,小袁熙叉了八下手,脑中便得了一首五绝,看着烂漫的桃huā,有蝴蝶在其中飞舞,偶尔有鸟儿空灵的叫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他y道“风暖仙源里,chun和北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高月那原本好奇的神sè渐渐变得jg彩起来,而躲在桃树后的蔡琰则是紧紧的搅动着自己的双手,小嘴不满的嘟起,如同珠yu一般的瓷娃娃脸上带着不甘心的神sè,她现在自是已经明白这袁熙之前在自己面前是在藏拙,根本不屑在自己面前显深藏的才华,而那高月在他的怀中一撒娇,他便马上讨nv孩子的欢心了,这家伙可真是个大sè狼、大坏蛋!

    蔡琰正在暗自苦闷的时候,却听到了卫仲道喊她的声音,蔡琰的小哥哥是正是河东的卫仲道,也是世家公子,与小袁熙同岁,卫仲道看到蔡琰靠着桃树,满脸郁闷的模样,不由好奇道“昭姬,你在这里作什么?”

    蔡琰气呼呼的抱起琴,无视卫仲道的关心,很是不爽的离去,卫仲道无奈的摇了摇头,也随着蔡琰离去,他虽然也算聪颖,但却猜不透这个人小鬼大蔡琰的心思。

    突然发觉自己竟然如此想着一名男子,蔡琰不由得脸色微红,而袁熙蔡邕正研习着书写没有看到。在三天里,袁熙被蔡邕留在旧宅,一起讨论完善新的楷体,并且交流了些诗文创作的心得。

    袁熙只得把前世一些书本理论,搜肠刮肚般挤出来,经与蔡邕蔡琰研究后倒也完善推敲完整。

    蔡邕倒觉得与他颇有忘年交的意味。在袁绍替儿子的请求下,蔡邕收了袁熙为记名弟子。

    在与蔡邕蔡琰相处这三日里,袁熙领略到了才学雅士的风范,特别是蔡琰那雅致的风韵,不禁暗叹,如此佳人却有那么悲惨的命运。

    想着手里掌握虽然为数不多,却是自己首支武装的兵马,他又有些豪气干云,既然来到这汉末乱世一着,不像自己仰慕的唐太宗那样与群雄逐鹿天下,指点江山,建立一番盖世功业那还是什么热血男儿。

    曹操刘备董卓都尽管来吧,看谁的手段更黑谁的手段更狠。

    他想仰天喊道江山、美人舍我取谁!看着温婉的蔡琰他暗暗立誓我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

    因为前程未卜,袁绍将家小差人托付与至交——兖州刘岱,这算是托妻献子了莫大的信任,但袁熙坚决要求随军前往河北。

    到达渤海郡治所浮阳后袁绍带着郭图去了趟邺城拜访韩馥,顺便结识了当地一众士族名士。在郭图同乡,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韩馥许诺供应袁绍军马的粮饷。

    来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操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韩馥害怕袁绍坐大,于是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袁绍虽有不满,但无奈寄人篱下只得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熙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其中令袁熙在意的就有逢记和田丰田元皓。可比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魏征。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在袁绍卑辞厚币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熙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

    公元一年的九月注定是多事之秋。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

    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接着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

    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

    不久又自己担任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控制住司隶后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没有止境。他时常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就被打死。

    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

    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董卓暴行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私下有密探进入洛阳,与王允等大臣有联系。

    当得知董卓的这些举动又羞愤又恼火,因为有韩馥的监视又不能轻举妄动,着实让他窝火。

    这天议事,袁熙趁机建议父亲袁绍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

    田丰听到袁熙的计策,也不禁暗下称许,当下附议,于是袁绍依计行事。

    袁熙又说“我袁家四世三公而父亲声望崇高,应当首倡义兵传发檄文,这样天下豪杰也会来归附,何愁大事不成。”

    袁绍有些犹豫,问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诸位以为如何?”

    田丰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态,自信慢慢的答道。 “现在主公已有一郡之地,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了。但要想在乱世立足,成就大事,这些远远不够。

    当先主公应该,趁着自己反抗董卓的名气,首倡义兵,讨伐董卓,让汉室回归正统。这样主公就可以凭此名扬天下,在凭借袁家的势力,扫清不臣,如此大业可成。”

    许攸说道“董卓暴行天下人所共愤,率先发难可名利双收。”

    袁绍担忧道“就是不知韩冀州那会如何反映。”

    郭图不以为意地说“到时候天下群雄响应已成大势,韩冀州也只能倾尽全力支持我等。”

    袁绍一拍积案道“就如此,起义兵,讨伐董贼!”袁绍看着书桌沉默了一会,复又抬起头看他“显奕,这矫诏,由你来写!”

    袁熙愣了下,虽然不知道袁绍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点点头,这个扬名的机会袁熙自是不会放过,苦思两日后终于写出了篇檄文,交由袁绍传抄天下。

    其文道

    “绍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

    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邺城,州牧府中。

    韩馥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份檄文,请属下的从事们来商议,说道“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有些恼火地说“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谈到袁绍、董卓!”

    韩面有惭愧之色。

    刘子惠又劝说道“兵者凶器也,不能抢先发动。现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有人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韩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赞同。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