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章 继续发展
    时间过得飞快,1883年年初,璇玑号再次归航。

    部族军再次壮大!

    随船回来的有足足一百名学生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名“准童生”和“童生”。合计一百三十多个,按照计划,其中会挑出三十个送到不莱梅船厂做学徒。

    由于船期关系,这些学生有第一批的,有第二期的,还有第三期的!还有本来就有些文化知识的“准童生”“童生”。

    而且,此时还有足足两百名学生在校学习!

    李栖凤校长信中说明,在第二期第三期中,有多达十人进入中学学习!

    要明白,这些孩子,有的或许有些学习基础,但短短一年或者一年多点或者不到两年完成小学课程,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脱颖而出,足以说明那被挑选出来的十个孩子是多么优秀了。

    现在,读过书的新兵,有了个别名:学兵。

    第一期学兵,三十九人。此时经过训练,留在部队中的一共二十八人。而且在完成半年的新兵训练后,被挑选出来了十二个已经成了船员,护航的同时也为将来的海军做准备。九名女孩子全部送到医院充当护士,将来这些女孩子将会成为部队的卫生员。因此,第一期学兵留在陆军一线的,其实只有七个。另有插班生(准监生)四人。

    第二期学兵,一百人。虽然经过了初步筛选,已经有三十个会被送到不莱梅船厂,但能够成材多少,至少得等半年的新兵训练结束才知道。按照目前的训练模式,新兵的淘汰率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不过,哪怕不能被纳入部队,这些少女少年们也会被分配不同的工作。李林杨这里严重的缺人!

    进入1883年。在教官韦伯少尉的协助下,练兵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规范。

    第一个阶段:一名新兵首先要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目前新兵训练乃是由一名德军教官和五个刺猬族女战士负责。衡量标准“细红线”战术过关。这一阶段,着重培养的乃是士兵的纪律服从以及基本的作战技能。

    第二个阶段:半年的专业兵种训练。随着第一批学兵完成新兵训练,部队已经分兵种训练半年了。这个阶段由两名德国教官和壮壮负责,其中壮壮负责训练神枪手。

    第三个阶段,半年的战术综合训练。这个阶段由韦伯少尉负责。

    以1883年初为时间点,班达堂部族军拥有一百二十余人(另外有李春山一个排在矿山上,保密。),另有一百名的新学兵。按照韦伯少尉的判断,李林杨这一百二十人的部族军完成全部训练科目之后,完全具备和德国陆军对抗的水平!

    李林杨轻信了!但不是坏事儿,而是韦伯少尉出于某种自尊抬高了德军士兵的水平!

    另一方面,韦伯少尉所言也有相当道理,那就是部族军的军官素质比起德军有差距。毕竟部族军现在连个排长都选不出来,只能选出来了十二个班长。随着训练的进展,黑人和国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十二个班长中,黑人只有女战士壮壮胜任其职。而其他的三个黑人:南皮、呼噜、丁哈恩仅仅是勉强合格!其余的八个班长,全是国人。而且,除了张凤伍这个辎重班班长,石富贵这个工兵班长,其他六个全是第一期学兵!前文说过,第一期学兵,真正的留在陆军作战部队的其实只有七个!七个学兵,六个班长!成材率算是非常高的了。其实,如果部队规模再大一点,唯一一个不是班长的学兵,也肯定是班长!这个学兵叫做周纲吉!乃是韦伯少尉练兵的助手,地位高于班长。

    武器方面。李林杨感觉有点脸红,身为一个穿越人,而且是工科男,两年多时间,哪怕是从盘下不莱梅船厂开始算也一年多了。但是,他的科研项目,进展非常令人脸红。

    首先是步枪。在拿了汉斯.阿登纳先生送的美制雷明顿五发弹舱的步枪之后,李林杨就相中了这款步枪。后来让李新宏在德国找了一家位于巴伐利亚的枪厂,注资之后,改了一下口径(和M1911A1相同的口径)并稍加改进,就成了拥有自主产权的步枪。照着样品山寨改造一下,就耗时一年半。产量仅仅月产三十支,够用是够用。但,论投资,还不如直接从美国购买呢!不过,等工艺技术进一步成熟,未来李林杨准备搞一条生产线,而且是流水线。算是为将来打基础吧!

    另一个项目60毫米迫击炮,怎么说呢,算是成功了。但是限于材料,射程和重量以及造价,都太过高昂。除非大量的生产,否则成本绝对难降低。因此在生产了几门之后,暂时搁置。

    李林杨曰:真不能怪我啊,这年头的钢管生产,还没有曼内斯曼穿孔轧机,无缝钢管只有两种生产工艺:挤压和机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