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章 军工业
    克雷斯岛的危机以及贝拉港的危机,都是要应对的,红旗军在做准备。但是,在红旗军做准备的时间段,李林杨忙碌的却不是军事,而是军工,他每天忙,仿佛成了当年的打工仔。

    从一军之首变成打工仔,实在是被逼无奈!

    军工厂投产了,也都有德国的工程师和技工指导。而且工人不是小学生就是从各地招聘的工匠。资金更是总后勤部尽一切努力保证供应。而且,所有生产线都是在德国已经试生产投产的设备,甚至原料也是原厂采购。

    但就这样的条件,设备安装完毕已经小半年了。可是废品率居高不下,生产成本比购买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

    人人都在努力,包括总后勤部长邓宝山这个小胖子现在都瘦了!尽管如此,产量,质量都令人羞愧!

    邓宝山管理商业,管理矿业都干的井井有条,甚至可以说是财源滚滚。可是,工业这一摊子,这位小能人就玩不转了。

    问题很明显,其中最最关键的是,他现在招收不到合适的能胜任的工业管理人才!甚至是合格的工人!

    工业生产不是拍脑袋就能大干快上的,生产管理和每一个工艺环节都需要优化。

    虽然,这些设备在李林杨看来很落后,但你要知道,这已经是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仿佛天外来客,黑科技满满。故此,农民出身的工人缺少一种和机械“亲和”的天然基础。

    当初,李林杨把船厂工厂设到德国,其原因也在于此。

    没想到他做了几乎是最最完善的准备,但实际生产仍然困难重重!

    这种情况下,他这个算是红旗军唯一精通工业的,也只能全身心的扑到车间里,一点点的完善管理,完善工艺!

    关于工人和机械亲和力的问题,这是李林杨最想不到的,在他那个时代,中国可是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就拿最简单的产品手榴弹来说吧。

    铸造。不过是最最粗糙的小高炉熔炼铁水,砂型是人工捣筑,简单的不得了。炉体说白了就是一个铁壳子内衬耐火砖。动力不过是一台蒸汽机带动的鼓风机。但是工人对轰鸣的蒸汽机风机心存恐惧,个个都是绕道而行。

    另一方面,累死人的抬铁水,造砂模,工人们却显露了超人的技艺和吃苦耐劳。

    德国技师一方面吐槽工人不爱学机械,一方面又对工人们的勤劳聪慧赞叹不已。

    车加工环节。工人们对劳累异常的人力小车床车手榴弹木柄,仅仅几天就如同老工人,熟练而精准。但对车加工手榴弹弹体外壳,这个环节不是人力,而是靠蒸汽机为动力,大轴从车间高处通过,然后用皮带传递到车床。工人们表现的就很是“愚笨”。

    这种“怪异”现象,几乎充斥了所有生产环节。

    对此,李林杨给予了极大耐心,人才的培养,其实不仅仅是读书,还有见识!

    虽然磕磕绊绊,但手榴弹好歹算是顺利投产了。

    主打产品步枪的生产,那可就一言难尽了!

    初期的生产,连钢锭都是进口的。但产品出来,精度比起在德国制造简直差了不是一个等级!

    比步枪生产遇到问题更多的乃是小小的子弹生产,步枪合格率不高,但主要问题出在精度上。而子弹生产的废品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只能回炉重新造。当下,军工厂仅仅是生产圆头铅弹,弹头成品率还尚可。而一枚小小的弹壳生产,需要十次的冲压拉伸,并且中间还有数次退火工艺。其中退火工艺,这个年代没有太多的精密仪器,火候完全看工人的经验,这就造成了一旦报废就是一炉子半成品,因此成品率低的可怕。

    李林杨一边俯下身深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还不得不亲自参与炼钢!

    尤其是炼钢!

    半年多时间(不是全时间)里,李林杨耗资巨大,炼了几十上百炉废钢,终于搞出来了三种钢材!

    即便如此,也不是李林杨有这样的真本事。而是他穿越带来的M1911A1手枪以及不锈钢蜜獾笼子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