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场上,红旗军主力高歌猛进,几乎是按照演习一步一步的推进。甚至演习都不如实战那么顺利。
从十二点十五分的炮击开始,垛顶山日军的每一步应对都没有超出红旗军的预料。
大规模的炮击不仅让摧毁了日军的心理,还非常彻底的摧毁了日军部署的本就不完善的工事。话说,日军指挥官山口素臣之所以选择垛顶山为司令部,原因在于此处山小易藏兵,不容易被偷袭。那是因为日军一个旅团司令部仅有不到一千人,一旦在这座小山中积聚了一万多人,那是真正的灾难。开场炮击半个小时,一万发炮弹砸下来,日军士兵甚至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小小的山区根本就没办法构筑像样的工事,顷刻之间就是三千伤亡!
炮袭结束,红旗军两个主力步兵营对日军主阵地垛顶山西段就发动了夹击进攻!
也就是说,两个步兵营从山体两侧同时发动进攻。
步兵第一营,营长张永达,绰号张砍头。要知道张永达在婆罗洲之战中,他实际上已经担任了旅长职务,功劳自不必说。但回到红旗军,仅仅只是担任了一个步兵营长。不过,这可不是李林杨打压张永达。而是红旗军主力步兵营长,军衔和轻步兵团长都是少校,而且实际的地位应当说更高。张永达因战功卓著,军衔乃是上校,在红旗军目前的营长团长中间,占了首位。
要知道,张永达也是“学渣”,算是红旗军中实战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婆罗洲一系列战斗中,这位的领兵能力和综合管理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没有去国外读军校,但这几年读书不少,长进极大!
红旗军的主力步兵营,兵种复杂,几大学渣虽然作战勇猛,日常管理这一个营的话,除了最出色的轻一团长吴天行有能力管理指挥一个主力步兵营,其他的几个真的都有可能乱套。
步兵第一营营长张永达,在李林杨的小本本上,评价是非常高的,高居红旗军五个将种第一的位置。
步兵第二营,营长刘闩。当年中法战争,李林杨收的新兵。不仅作战很有天赋,加上本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属于第一批十七个被送去读中学读军校的精华之一。十年的学习,十年的磨练,终成大器,成为红旗军主力步兵营的营长!军衔少校。
步兵第三营,营长陆阿宋,虽然属于学院派,但知识水平只能说凑合,也不嫌丢人,读了个德国幼年军校。这一类非正规军校的军官,红旗军中有好几个。不过,李林杨并不觉得这钱花的不值,还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见识也是战斗力。
红旗军以两营步兵,强攻垛顶山西段日军四五千守军!已经够“不自量力”了。但更加“不自量力”的是,这两个营,各自兵力是一千多,真正参加进攻的,其实只有七百!
甚至可以说只有五百!
红旗军主力步兵营,下辖五个连,其中三个步兵连一个山炮连,一个重机枪连。另有营部和一个大编制的补充连,两百余兵力。全营目前兵力一千出头。
在九月份,主力到达山东时间,一个营只有六百兵力。全营甚至没有一名战士的从军时间低于三年的!
在十一月,红旗军甲午年年初培训的新兵经过半年训练之后,长途跋涉到达山东。其中有一千五百学兵,一千五百广西青壮。一千五百学兵,大部分都补充进了三个主力步兵营,这才使得步兵营达到满编。要知道,冀宏海的轻九团,在红旗军几个轻步兵团的战斗力排名中,仅次于第一二三四这四个轻步兵团,其士兵组成就是那一千五百名广西青壮。而,主力步兵营,不仅补充兵是经过半年训练的学兵,连山炮连和重机枪连内的辅助人员,也全都是训练半年以上的学兵。其任务帮一线作战士兵运输物资弹药,转移伤员。由此可见,主力步兵营的规格之高了。士兵使用的武器,也与其他部队不同,是红旗军最优秀的甲午栓动步枪,6.8毫米小口径,十发弹匣。
负责主攻的两个主力步兵营的兵力,拉开战线足足铺开了一公里宽度,纵深也有差不多五百米。
五百多兵力的主力步兵营,铺开如此宽大的正面,显得兵力非常薄弱。
而且,零零散散,很有点乱的样子。
但,鬼子哪里看的明白。这可是三三制的进攻队形!看似混乱,实际上却是井井有条。
步兵战士三个人形成一个三人小组,人与人之间间隔五六步,形成一个小三角形。三个组构成了一个稍大点的三角形。正副班长则在两翼负责指挥,话说副班长往往是神枪手,而班长则是挎着一支大口径的冲锋枪。
排级部队三个班又构成了更大的三角形,更有一个一挺马克沁机枪的重机枪组成的重火力班在侧翼提供交叉火力支援。
到了连级,三个三角形的步兵排又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角形。并有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
而营级,则是三个连构成了一个前宽后尖的倒三角队形。其中后面的一个连负责为前面的两个连随时提供支援。而重机枪连则是由营长直接指挥,随时压制敌人的火力点。
本来,红旗军主力营的重火力支援按正常的话,应当是一个山炮连。
但是,在这场战斗中,还有一个装甲连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营属炮兵连负责打击远距离目标。
整场战斗中,火炮的支援一刻都没停!真正的步炮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