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林杨和宋老将的约定是夺回乐亭,宋老将保举朱玉为一个总兵。约定已经完成,但新的战斗又开始了,李林杨也就不好撒手不管。实际上,这不是撒手管不管的问题,而是红旗军此来就是打仗的,为了扭转局势而来!
这时候,刘坤一得到李林杨红旗军增援的消息,还打了一场大胜仗,于是给李林杨发了一封声情并茂的电报。总之,不论是不是淮系湘军,只要来前敌作战,就是好样的,并空口许诺了一堆。
李林杨也向刘坤一提出了要求:把淮扬镇总兵潘万才,徐州镇总兵陈凤楼,以及肃州镇总兵田在田给调归自己指挥。前两个乃是李林杨这个江北提督名正言顺的下属,后一个乃是在山东招收的兵,其下六个营,有五个都是红旗军小分队掌控。
要求虽然正当合理,但是,刘坤一不可能全答应,尤其是徐州镇总兵陈凤楼,他的部队不多,只有五营,但却是骑兵,现在正在和日军第五师团那个支队对抗呢。而且,无论是潘万才还是陈凤楼,都是老资格的总兵,出身淮军,绝不可能老老实实的服从李林杨的。
随即,李林杨又接到一份来自朝廷军机处的电报,明确了指挥权:红旗军将会在刘坤一的指挥下作战。正如,陈凤楼和潘万才两个总兵是李林杨名正言顺的部下。李林杨这个江北提督,乃是正牌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部下!
这个,很有必要!红旗军打仗,需要粮饷!以后,就找刘坤一!
“我部守城,你部在外游击!”
针对日军即将到来的进攻,宋老将道。
在李林杨明确表示了会留下了一起作战的态度之后,宋老将的安排还是很够意思。话说,守城看似有依托阵地,但很容易会陷入重围,对大多数清军部队来说,差不多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从战斗力分析,这样的安排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李林杨道:“还是我军守城,贵军在外!无论如何,乐亭是不能丢的!”
宋庆道:我亲卫一营也放在城内。话说,宋庆的亲卫营虽然没有太过出色的人才,但其中宋家的子侄辈,孙辈,足足三十余人。老将以此为保证,毅军不会见死不救。
“不必如此。"李林杨道:“两军战术风格不同,配合上多有不便。只请宋老将为朱玉补充两百青壮即可!”
“行!”
定下了大框框,两人再次商议具体安排。
"反击不可能太早,而且兵力也不够!兵力方面,肯定得调!以目前情况看,至少还需要十个营,当然,能多尽量多,争取一拳把日寇打倒!否则,反击很可能功亏一篑。”
“十个营,我来想办法!”
李林杨道:“五日内,援兵到,第六天里应外合决战!”
宋庆停顿一下:“五天,你这边没问题吗?”
李林杨道:“应该撑的住!不过,还请老将军抽一两个精锐营,轮流夜袭,不求有多大战果,但一定要疲惫日军!此外日军如果增兵,咱们这边至少按两倍兵力继续增援!”
“好,这个我知道。保重!”
随即,李林杨和毅军的几名将领马玉昆等告一声“保重”。
其他将领在历史上没留下名号,但马玉昆可是有些名气的,很值得结交。
朱玉以及混成团立刻开始行动,布置防御。
李林杨叫来传令兵:调十一团张永达,五天内就位(其实已经出发至少三天了),但不要暴露给日军,也不要暴露给毅军!等城内发信号,再参战。记住,没有信号的话,那怕是这边已决战,也不要参战!告诉张永达,如果没有信号,城内就没有危险。十一团是充当一锤定音或预备队,由他自行决定!
战场,意外无处不在!而且,此战李林杨所知的历史绝对没有,完全不同于山东战场。那场战役,李林杨提前做了一年多准备,虽然不是万无一失,却也是胸有成竹。
红旗军一千五百多兵力守城,李林杨有信心,那怕日军第四师团全部登陆部队进攻,自己也能守五天!
但,更多兵力呢?
傍晚,日军已经逼近了乐亭。
“报告,日军分三路对乐亭形成包围。”
不出意料。乐亭南面是一条小河(同时是护城河),虽然难以阻挡大军,但却是毅军所在。
"主力在哪个方向?”
“兵力差不多,都是一千五百左右。”
“哪一支有大炮?”
“都没有,应当还在后面!”
“好。继续侦察,观注大炮!”
看看一营长关玉成,李林杨下令:“短切出击!你自已选方向!”
仅仅三十分钟,一营就做好了出击准备。十五分钟,部队已出城并列队逼向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