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新政 1
    在奉天,李林杨每天忙碌,开会,整军,确定下一阶段的战略。但,实际上这一个月时间,李林杨的忙碌只是表象,他艰苦思考了整整一个月,艰难的做出了最后的决断!他顶住了内心最大的诱惑!造反尚需等待!

    红旗军整个集团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资金。比如人才储备。比如经过一年的战争,不少火炮都濒临报废,炮弹储备也濒临危险线。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李林杨手中其实还有两大“杀手锏”一曰“生”,一曰“化”。

    这两大杀手锏,抗日他都没拿出来,更不可能用在反清战争中。当下,只看满清还能凑起上千营的大军勤王,就能看出来满清并没有尽失人心!争夺天下,就是争夺人心的战争!

    一系列的会议上,最终确定,祝之三,周润奇,莫迈七等东北军高级将领有关东北军发展的战略框架!总的方针:实质上形成割据!但不宣布造反!

    军事上,东北军将会组建一个脱产的主力师:该师一个旅级的师部,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兵力两万五千。组建一个地方守备师,实际上就是以连为单位,分布于各县,或者乡镇,分田种地,有些建设兵团的意味。

    人员方面的调整是重中之重,红旗军发展到目前的程度,系统已经成熟。人,会成群。团队内部也会有派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枪杆子不能失控,乃是基本的原则!东北军几个将领都很可靠,但李林杨却不能以人品观感等来统帅大军。不存在对个人的信任与否,组织系统必须避免一切危及整个团队的可能!当然也不能以影响战斗力为代价。对于东北军人员的调整,李林杨很小心,但很快就做出了部署。

    师旅一级的军官全都不动,但将来会轮换。然后以红旗军主力部队中有功军官,根据战功升一级或者两级,补充到东北军中充任团营连级别的军官,占全师大约半数的军官。宣抚官系统,以红旗军主力中有功劳的排级宣抚官充任东北军主力师所有的连级宣抚官。

    同时会调走东北军中并不胜任的军官。东北军的人员来源十分复杂,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山匪土匪江湖黑道人,虽然这些人走上了抗日战场,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甚至有不少都立有战功。但英雄也不可能完美,尤其是某些人参加东北军的目的并不纯粹。其中投机的都还算是好的,曾经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不在少数!因此,某些人不经过教育是不可能堪任军官的,甚至有些人哪怕是经过教育,也不可能合格。这部分“回炉”接受教育的军官或者士兵大约一千多个。

    一下子抽调这么多军官,而且大都是有声望,有号召力的。哪怕是逐人做了解释,做了思想工作,仍然是免不了一些动荡的。不过,红旗军主力在!强有力的维持了整军秩序。经过这么一番调整,不仅仅是提高了东北军的组织度,提高了战斗力。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枪杆子不会失控!

    武器装备方面,红旗军主力部队把几乎所有的李氏步枪A\,缴获的杂号枪支全都留给了东北军(有部分会调配给漠北军),并且把一百多门状态良好的迫击炮和五十多门状态不错的山炮野炮也全部留给了东北军(部分会转交给漠北军)。反倒是主力部队,除了训练用濒临报废的老炮以及重炮,没有几门山炮野炮了。如此,东北军两万五千,漠北军两万,将会真正的齐装满员!

    整军完毕,接下来就是民政经济方面的事务了。与江北相比,东北军这边的民政经济管理模式就比较粗放了。

    管理人员:江北会抽调一百多名小掌柜,中层掌柜和大掌柜和一百多名宣抚员加入东北军守备师。在实质上,那些掌柜和宣抚员全部成为盛京各州县的知府知县!协助东北军掌控盛京!

    至于民生经济的模式,很简单,六个字:砍树、种地、移民。

    清嘉庆之前,东北只有区区一百万人口,之后清庭才有限度的放开了关内的灾民移居东北。到了甲午,整个东北所有族群加起来也就六百万人口。这么点人口,产出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而且,关外虽然已经是汉人比例较高,但是并不占主导地位。因此为了打造红旗军的基本盘,进一步的削弱满清势力,需要移民!

    第一批移民,就是红旗军双配套的八十一个步兵连。

    其中有文化的或者战场表现突出的,约莫一千八百余人,将会转调到江北进行集中的学习训练,争取都培养成军官。当初的民团六万余,经过几轮裁汰,能选出一千八百多个有文化的(水平大多不高)足以说明中原腹地的教育比海安营周边地区还是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