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章 后世风貌,义务教育【求追读】
    很快到了第一个正戏剧情,坐飞机。

    因为不了解现代航运规则,朱元璋等人一开始也是看得迷糊。像什么“2b”之类的谐音梗,自然是不懂的。

    等看到宝强喝牛奶的剧情,老朱忍不住了。

    “这飞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这么不许带,那也不许带?”

    刘宽道:“陛下记得微臣说过比蒸汽机更高科技的内燃机吗?后世火车可以用内燃机,类似马车的汽车也能用内燃机。”

    “然后就有人把内燃机用在类似木鸟的工具上,于是就有了飞机。”

    听见这话,顿时不少人注意力从电影上转移了。

    老朱更是忍不住接着问:“你是说后世人可以乘坐木鸟飞天?”

    刘宽道:“木制飞机只是初代,后来基本都是钢铁、合金制作的飞机,因为那样才足够结实。”

    朱元璋试着想象巨大铁鸟载人翱翔于天空的场景,不禁露出神往之色。

    其余人也是如此。

    刘宽则道:“至于有些东西不许带,自是为了安全。飞机翱翔于蓝天,一旦飞行过程中出现什么事故,大概率会坠落,机毁人亡。”

    “不仅飞机如此,火车也是如此——日后大明铁路运输开通,也要进行类似的安检。”

    “寻常百姓上火车,火药、燃油这类易燃易爆物品肯定是不能带的,便是刀剑、弓弩最好也禁止带上车。”

    “因为火车一车厢能载几十上百人,一列火车往往能载上千人,一旦某人心怀不轨,带着危险物品上车,轻易便能威胁数十上百,乃至上千人的生命。”

    朱元璋点头,“没想到乘坐火车、飞机还有这么多讲究。”

    说话间,电影上出现飞机起飞的画面。

    刘宽再次暂定,指着平板道:“陛下请看,这就是六百年后的飞机。”

    朱元璋皱眉,“太小了,看不清啊,没有大点的?”

    刘宽露出无奈之色,“陛下,这部戏中应该就这一个画面有飞机。”

    朱元璋不再多说。

    电影继续。

    飞机因天气原因返航、停飞,倒霉二人组不得不转乘火车,于是众人看到了后世10年左右的春运场面,顿时又是一阵惊奇。

    “天啊,这么多人乘坐火车?”

    “三姐夫说一列火车能载上千人,看来不假。”

    “这么多百姓聚集在一起,若是发生骚乱可怎么办?”

    “应该会有官军或差役维持秩序吧?”

    “···”

    议论间,观影众人终于看懂了一个笑点,那就是宝强与徐争座、让座的场面。

    朱元璋却问:“这火车票也有造假的?”

    刘宽道:“这世上事,只要有利可图,自然有人去做。当然,在后世各种造假都是违法的,官府抓到会严惩。”

    朱元璋点点头,只觉得后世朝廷单是能操持好火车运输、飞机飞天等事,便足见了不起。

    再接着,众人又瞧见了火车飞驰于铁路上的场面。

    因为看过飞机,倒是没多么震撼。

    到了火车上,三个年轻美女主动于帅哥搭讪的场面,后妃、皇女们也没再奇怪,只是确定,后世民风确实比此时开放许多。

    等到火车因事故半路停下,倒霉二人组转乘汽车,朱元璋等便看到了后世的多种汽车行于公路上的场面,又是一番赞叹。

    看到汽车在村里撞人的剧情,朱元璋便注意起村里的房屋、百姓——虽然他知道这是戏,可还是想借此一窥后世风貌。

    ‘这村子看起来倒是颇为富足,却不知戏外是否也如此。是一地如此,还是各地皆如此。’

    再到宝强遭遇“女骗子”的剧情,电影中频繁显露城市高楼。

    朱元璋看了几眼,便猜测道:“这些极高的楼房,莫非就是用水泥钢筋建造的?”

    “正是。”

    “咱看着一栋楼似乎有几十层高,是否太过,人若住在里面,岂不是相当于住在山上,每日都要上下山?”

    朱标、朱橚等年长皇子也闻言也看过来,显然同样不解。

    刘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他道:“陛下,这些高楼里面都是有电梯的,上下方便得很。”

    “电梯?”

    “类似于用一个吊篮,将人从低处拉到高处。当然,电梯是一个金属房间,肯定比吊篮宽敞、稳当、安全很多。”

    “另外,跨江大桥南桥头堡中便有两部电梯,可惜断了电,电梯间封闭,无法使用,否则陛下倒是可以去体会一般。”

    朱元璋听了一喜,“这么说咱大明也有电梯了?好,好!刘宽,若有可能,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咱大明也用上电!”

    ‘那电梯可不是大明的,而是后世国家的,大明只不过好运捡到而已。’

    刘宽心中嘀咕了一句,口中应道:“大明想要用上电,怕是需要几十年之功,想要将之运用于电梯上,则需要更久,微臣只能说尽力而为。”

    虽然刘宽的话有点扫兴,朱元璋却也没介意,继续看电影。

    这时候,后妃和年轻的皇子、皇女们已经在讨论“女骗子”的事。

    “这女子是骗子吗?”

    “看着不像,之前她还把捡到的纸钞还给那人了呢。”

    “我觉得商贾猜测是对的,那女子多半是骗子···”

    争论还没有个结果,电影剧情便来到宝强苦等“女骗子”的地方。

    先前认为女子是骗子的人,顿时得意起来。

    “看,我就说那女子是骗子吧?”

    “那个叫牛耿的伙计看着就不聪明,被骗也正常。”

    议论间,电影到了两人住旅馆的剧情,这段不存在理解问题,倒是引得众人一阵捧腹大笑。

    等看到二人组再遇“女骗子”,得知“女骗子”真相后,先前支持“女骗子”的人倒也没得意,只是唏嘘。

    朱元璋道:“这后世看着远比咱大明富裕,竟也有孤儿?”

    刘宽道:“什么时候都会有孤儿,后世十几亿人口,贫民、孤儿乃至乞丐自然也有。”

    “但国家有孤儿院、福利院等机构,基本可以保证孤儿长大成人,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何为义务教育?”朱元璋敏锐地抓住了刘宽话语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刘宽道:“就像陛下推行官学,后世也推行学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三至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两年。”

    “其中小学、初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国家为了保证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便施行义务教育。”

    “也即是说,所有国家规定年龄段的孩童,不论男女,都要上小学、初中。”

    “最开始国家财政不足时,是要求父母必须供应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待到后来国家财政允许,便是由国家负责支付主要教育费用。”

    九年义务教育?

    由国家财政负担?

    不论男女皆要入学读书?

    刘宽这番话让朱元璋、朱标,以及其他年长懂事之人都露出了震惊神色,觉得不可置信。

    好不容易回过神,朱元璋不由问:“照你这么说,后世岂不是人人都识字断句?甚至几十年后,人人都至少上学九年?”

    刘宽笑道,“后世确实称得上人人都是字——嗯,也有些年纪较大,出生于建国前,或是没赶上国家进行扫盲之事好时候的人不识字,但已经很少了。”

    “至于最少上学九年的景象,倒是没有。因为少部分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辍学。”

    “陛下应当能理解,有些时候,国家律法规定并不能保证一切,总有人违背。”

    朱元璋点头,“说得倒也是,不过,即便少数人没能上完九年,这九年义务教育也是极为难得的壮举了。”

    朱元璋这句话感慨语气很浓。

    因为他对推广教育之事的艰难感受很深。

    自建立大明后,从洪武二年便开始推行官学。虽然大明没施行义务教育,可每年在教育方面的开支却也不少。

    各级官学的教师、官员俸禄都是由朝廷及地方官府拨付不说,对优秀学子还会免收学费,甚至给予钱粮补贴。

    到目前为止,教育方面开支每年都在大明财政总开支的前五名之内,甚至能排到第三。

    稳居财政开支前两名是军费与官吏俸禄。

    正是知晓这些,朱元璋才愈发钦佩后世朝廷施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要知道,按刘宽所讲,后世人口可是有十几亿。施行义务教育花费的钱粮,必然也数以亿计!

    电影继续,但剩余剧情却没有让朱元璋窥得更多后世之事。

    倒是后妃、皇女们对徐所主演的老板家事颇感兴趣,小声议论了好一会儿。

    朱元璋始终惦记这那部关于天崩大灾的戏。

    见《人在囧途》放完,他便催促:“现在可以放那个叫《流浪地球》的戏了吧?咱倒是要看看,那虚构的天崩大灾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宽笑了笑,点开了《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