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太子的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李世民态度不明确。
跟太子翻脸,还没有做好准备。
褚遂良其实也清楚,但不能不说,他可是拿了好吹的,不能只拿钱不办事。
事能不能办成,那就只能听天命了。
终归只能是先耗着。
散会后。
李治来皇宫进行汇报。
关于最近长安的情况。
来皇宫的次数,李治现在比李泰都要更多了,虽说名义上是禀告公务,可总归是两三日就能见上一面。
这大半年来,长安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比如今年过冬,长安城内,几乎大半人家都在烧煤炭。
李承乾东征后,煤炭厂的生意可没有停下来。
汉王李元昌跟赵节,整日里四处奔波,大肆招收工人跟开矿事宜。
依照先前太子已经整理好的制度,照着模子去搬运,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因为太子东征的关系,李世民顺势就把煤炭厂的利润直接收进内帑。
这让李世民的腰包,一下子就鼓了起来。
当然,造船的事情也没有停下,江南各地开设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家造船厂,专门打造用来运输i煤矿的大船。
煤炭实在是太赚钱了,哪怕是去掉各项成本之后,每个月进入李世民内帑的,都能有数万贯。
数万贯,可就是数千万钱。
一下子来这么多钱,让李世民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还有关于水泥厂的事情。
长安城现在,过半的街道上,都已经改为了用水泥铺设,包括四面城墙,也全都用水泥覆盖了一遍,再到夏天,长安城就不会出现黄沙漫天的景色了。
现在的长安城,可谓是真正的文明之都。
所有外来的商人,都要被震撼。
尤其是异国外邦之人,进入长安再对比自己的国家的王都,这完全没有可比性。
殿内。
李世民接过李治递过来的文书,仔细的看了看。
这是关于长安城内各类案件的汇总。
按照现在的统计,大约七成的陈年旧案已经被处理干净。
还有三成,多是已经找不到人。
“办得不错。”
李世民看完后,满意的点点头。
对于李治,这也是自己的嫡子,自然是喜欢的。
只是相对太子跟魏王稍微差一点。
这个时候,李世民可没想过让李治来继承皇位。
“谢父皇夸奖,这都是我份内之职责。”
李治拱手作揖道。
李世民想了想,把案几上的一份文书,拿给李治。
“稚奴且看看,这是你大兄在辽东的新政,对官职的一些安排。”
听到是太子新政,李治心头一跳,赶忙接过查看起来。
这般一看,看得是心惊胆颤,更被太子的想法所折服,情不自禁的一直往下看去。
作为皇嫡子,李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站在皇室这边来考虑问题。
文书中对于官员权力拆分的观点,让李治觉得很有见解。
下意识的,就认为这个制度,比现在大唐的还要好。
“不错吧?”
李世民看着李治沉浸的神态问道。
李治下意识回道:“妙啊,妙啊。”
刚说完,就反应过来,连忙解释:“父皇,我.”
这可是太子新政,他这么称赞太子新政,要父皇如何作想?
李世民摆摆手:“朕可不是腐朽固执之人,对于太子新政,朕较为看好。”
“且有意在大唐国内,也按照太子新政实行。”
“只是大唐跟辽东有所不同,自然不能是生搬硬套,应是有所修改支出。”
“稚奴你且好好看看,可是有什么见解。”
李世民是个听劝的君主,毕竟魏征那么劝谏都能受下来,到了太子这里,在最开始的新政气愤过后,冷静下来思考,便觉得太子分化地方县令权力这个办法,其实是很不错的。
权大腐败,这是在任何朝代都无法根治的弊端,毕竟这个天下,是官在管人。
而太子的分权方式,只是从纸面上看,可以有效的对县令的权力进行分化,从而达到县城之内,三权鼎立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县令县尉县丞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腐败问题的出现。
曾经县令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现在则是三个人,贪腐的难度提高。
况且,刑部跟大理寺单独成套的体系,使得县令,县尉,县丞形成了矛盾冲突,各有利益,很难说完全搞在一起。
最为主要的是,这样的权力架构,毫无疑问使得朝廷的权力加强,皇权影响加大。
唯一付出的是,更多的官职,更多的俸禄。
但偏偏,太子这边的煤炭厂,给李世民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又从根本上把俸禄的问题解决了。
自然而然的,李世民就想把太子在辽东的新政,在大唐这边进行沿用。
然而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模仿太子新政的事情,不能是由李世民自己提出来。
他若提出,这像个什么样子。
岂非是承认太子新政了。
朕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是以李世民突发奇想,想到了李治这里。
如果是李治提出来,这就不同了。
李治显然是没能体会到父皇话里的深意。
想了会后,迟疑道:“大兄的很好,我我觉得好。”
历史上的李治,在定为太子后,李世民费尽心思去培养他,还给写下帝范。
这个时候的李治,虽是有天赋,但在帝王术这块,并不熟悉。
所谓帝王术,不仅仅是权衡之道,包括对政治制度的了解。
李治这才刚看完大兄的政治改革,李世民要他一下子说出来什么见解,属实是有些为难了。
不过李世民也并未是真的想他说出多少见解来。
“你回去仔细想想,明日朝会时,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李世民也没有太过于转弯抹角,直接就给点明了。
李治还有些迷糊,但既然是父皇说了,自然就应了下来。
事情结束后,李治告退。
李世民看着李治的背影,微微摇头。
心中下意识的将太子跟李治进行对比。
人啊,就怕比。
一比起来,差距就太大了。
太子都在辽东实行新政了,可稚奴这边,却连新政的利弊都看不明白。
青雀那边,大概也是如此吧。
比来比去,最好的继承人人选,还是太子。
只是太子太过优秀,优秀到他这个老子都有些驾驭不住。
——
按照惯例,李治自然不会直接出宫。
而是来到了他跟武曌越好的地方。
并非是同一个地方。
每次进宫,李治都会早跟媚娘那边的婢女春雪传信。
新的地点,一般都是媚娘来定,毕竟媚娘长期在宫中,更为熟悉情况。
而春雪在这个时候,都会静静等待李治出来,然后领路前往。
某个宫殿里。
武曌已经等候多时。
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就会在此提前等候,在李治到来时候,就在香炉里插上一炷香。
时隔多日不见,李治再见到媚娘,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情不自禁的拉住媚娘的手。
人嘛,终归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武曌也没有甩开,四手紧握。
片刻温存,李治这才说起今日的事情来。
便也把文书拿给武曌看。
武曌快速看完,心中惊叹,问道:“陛下是说,让你把见解,于明日朝廷上讲出来?”
李治有些郁闷的点头道:“是啊,不知父皇为何要这般做。”
“往前这些事,也不会落在我头上。”
“大兄在辽东的新政,这叫我如何提出见解嘛,说好也不是,说坏也不是,真是让我好生为难。”
“前些日子,四哥找我吃酒,就特意嘱咐于我,关于夺嫡之事,不得与他为难。”
“若是我为太子叫好,消息传到四哥那边,定然是觉得我在帮着大兄。”
“可父皇这意思,似又有支持大兄之意。”
“媚娘可有什么两全之策?”
李治对于太子新政,是提不出什么见解,但他知道,魏王那边肯定会有想法。
如今夺嫡之争,最难的就是怎么脱开身。
不被魏王牵扯进去。
往前长安城里,魏王跟太子斗,顾不上他。
现在太子不在长安,就很容易被盯着了。
武曌仔细的想了想,说道:“不管你如何去说,只要在朝廷上说起此事,则必然会让魏王觉得,你有支持太子的想法。”
“既是这样,不若是你现在就前往魏王府,把陛下的交代,一五一十的告诉魏王。”
“如此魏王的疑虑就能彻底打消,况且魏王也不可能说,让你违背陛下的命令。”
武曌的想法,顿时让李治眼前一亮。
忍不住抱住武曌欢喜道:“媚娘,你可真是我的女诸葛。”
一炷香后。
李治连忙匆匆前往魏王府。
魏王府中。
热气冲天。
只是到门口,都能感觉到比周边都要暖和些。
李泰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在这次东征回来后,私库丰盈的李世民,对李泰进行了大笔赏赐。
虽说李泰因为五姓七望的支持,并不缺少钱财,但父皇的赏赐,更多的是代表态度。
除了钱财等基本赏赐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煤炭。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煤炭这东西,几乎没有成本,自然随手就是数千斤的赐给魏王府。
还不是一次两次送,而是隔三差五的送。
上万斤煤炭,这让李泰一个冬天能用完?
延康坊的百姓可就得了好处了。
李泰大手一挥,只要是延康坊的百姓,都给送个百八十斤的。
不仅是如此,魏王府各个房子里,都在用煤炭,乃至于为了让花园温度适宜,都用了大量煤炭去烧。
李承乾:感情烧老子的钱,是一点都不心疼。
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场景,或许李承乾在水洗煤这块的技术,就不会搞这般好了。
说不定能把魏王给整点什么幺蛾子出来。
当然,实际上烧煤炭容易中毒这个事情,已经是被熟知的。
魏王府大量烧煤,在通风这块,也是有所保障的。
李治来的时候,魏王府正在日奏笙箫。
阵阵悦耳的声乐不断传出。
“晋王,魏王有请。”
听到是晋王过来,管家连忙出来迎接。
魏王跟晋王那点事,是皇子兄弟间,他们这些下人,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李治一进大厅,暖意裹挟着丝竹声乐扑面而来,他抬眼便瞧见李泰正慵懒地靠在榻上,手持酒盏,眼神微醺。见李治进来,李泰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放下杯子说道:“稚奴,今日怎有空到我这魏王府来,可是有要事?”
李治拱了拱手,脸上挂着几分无奈:“四哥,实不相瞒,今日父皇给了我一难题,我实在没了主意,只能来寻四哥拿拿主意。”
说着,便将父皇交代自己明日在朝廷上讲出对太子辽东新政见解之事,原原本本道出。
李泰听完,微微挑眉,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摆了摆手,让舞女全都退下,屏退左右。
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父皇这是考较你呢。”
随即踱步到炭火旁,伸了伸手烘暖,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依我看,父皇此举,未必就是真心想听你那些见解,不过是做给旁人看看。”
李治面露难色:“四哥说得在理,只是这事儿不管我怎么说,都怕落了不是,所以才赶忙来知会四哥,还望四哥指点一二。”
李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稚奴,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见外。依我之见,你明日只管如实说些无关痛痒的皮毛,莫要过分褒贬即可。”
李治心中了然,果然如媚娘所料,当即忙不迭点头:“多谢四哥提点。”
随后,李泰招呼舞女继续歌舞,又拉着李治入座,递上一杯酒:“来,既来了,就陪四哥好好喝几杯,莫要再愁眉苦脸。”
酒过三巡,李治便离开了。
李泰收起眼中迷离,再次让舞女退下。
而后对柴令武问道:“看来,父皇那边,对于太子似有重视之意。”
柴令武沉声道:“若是在大唐,陛下效仿太子新政,这让天下臣民,定然以为太子稳固,于魏王大不利也。”
李泰沉默片刻,而后咬牙道:“若真到了那时候,便休怪本位把太子谋反之事,公之于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