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嫂进屋慢慢说。”
陈荣住的地方与其说是屋子,倒不如说是靠着山体做了个窝棚。这里的山石很硬,刚好能遮风挡雨,逃进山中的人就用树木搭建住处。
这处住所稍远,平日里放风用,要再往前走两三里,才是多数人的居住地。
“平日里就几个汉子轮流住着,东西都简陋了些。”
他们是轮流把风,这阵子刚好是陈荣。
陈荣用木杯子给郑氏盛水喝。
郑氏一杯水下肚,这才道:“我们今年的日子过的好,不但村中不愁吃喝,还能省下银钱送过来,都是因为……谢大娘子让我们卖藕炭。”
陈荣不知晓这些,只是听郑氏讲前因后果。
郑氏说了他们这几个月的经历。
陈荣满脸感激:“那谢大娘子对陈窑村有恩,假以时日若是有机会,我们定然报答谢大娘子。”
陈窑村活下来的汉子不多,他们将村中老小都看做自己的家人,村子日子过的好,他们才有盼头,也能接着熬下去。
郑氏想要接着陈荣的话茬说下去,却又一时不好开口。
陈荣看出嫂嫂的异样道:“阿嫂有什么话就直说,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好隐瞒的?”都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阿嫂的手还是救他才变成那般模样,如果不是朝廷抓捕的太厉害,他一定会留在村中照顾阿嫂母子。
郑氏深吸一口气:“现在谢大娘子被人害了。”
陈荣惊讶:“什么?”
郑氏道:“应该是刘知府那些人。谢大娘子的藕炭和泥炉卖的好,就被那些人惦记上了,他们想要争夺这买卖,就想出法子陷害谢大娘子。”
“又是这些人。”陈荣一股怒气冲头,眼睛里还含着无尽的恨意。
“那些人在大名府为所欲为,不知害了多少百姓。”
“要是当年韩二哥顺利去了京城就好了,”说到这里陈荣又改嘴,“也不对,或许还是一样的下场,都是一群狗官,没有一个好东西。”
郑氏道:“平哥儿的先生,也在设法为谢大娘子伸冤,这次好像不太一样,那些秀才写文章很是厉害,都刻印在一张纸上,向外流传。”
“还有一位贺巡检,与刘知府那些人不是同路,一直帮着谢大娘子,这次他们是趁着贺巡检不在大名府,向谢大娘子下的手。”
郑氏说的恳切,但陈荣却一脸麻木,大梁的官员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当年那位兴仁府通判还不是名声远扬?大家都说他骁勇善战,忠心赤胆,韩二哥觉得找到他定能捅破大名府的天。
结果呢?
大哥将韩二哥救回了陈窑村藏匿起来,村正却将他们告发,整个陈窑村都遭了殃。
不过陈荣虽然不信,却还是能感觉到郑氏有别的思量,他抬起头:“阿嫂有什么思量?想让我们去找贺巡检?”
其实郑氏就是这样想的。
郑氏点点头:“我与大家商量之后,都觉得应该这般,能帮了谢大娘子,说不定也能为你哥他们伸冤。”
陈荣听到这话,面色立即一变,他有些怀疑地望着郑氏:“阿嫂你们是不是被人骗了?”
“那些人什么手段都能用出来,谢大娘子怎么就用咱们村中人卖水?那些人的心思是我们猜不透的,他们转头就会将咱们卖了。”
“这次来这里,也是那谢大娘子让你来的?”
郑氏来之前已经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们被坑骗怕了,根本不信任何人,所以别看她在谢大娘子那里做活儿,却一直不肯提这桩事。
即便她看到谢大娘子对付杨家、谢家使出那般手段,也会心动……想求谢大娘子帮忙,为他们伸冤,可是很快她就将这个念头压下去。
不是不信谢大娘子,她是知道很难说服陈荣他们,再说那些官员不可信,尤其是这桩案子太大,容易将谢大娘子拖下水。
郑氏道:“我没有与谢大娘子提及这些,我就是看到谢大娘子被抓,才自作主张前来寻你们,也不会让你们出面,我只想拿着证据先去寻贺巡检,若是不行……你们就当没有这桩事,万一做成了,你们再出山不迟。”
陈荣冷声道:“阿嫂能看出那贺巡检是不是真心?韩二哥他们被对付之前,还相信那狗官会带他们上京告状。”
提及这个,郑氏也不知该如何辩解。
这是真真切切发生的,那次害了那些人命,也怪不得陈荣会不信。
可不知为何,郑氏就觉得谢大娘子不一样。
“那些聪明人,不是我们能比的,”陈荣道,“他们要么出身大族,要么懂得读书,随随便便一个念头,就将我们耍的团团转。”
郑氏还想将佛炭的事说了,就听到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鸟叫声。
这时候哪里有鸟儿,分明就是有人传递消息。
陈荣整个人一凛,他看向郑氏:“嫂嫂上山的时候,确定没人跟着?”
郑氏脸上也闪过慌乱,她点头:“没有,我……我绕了路,黑夜里才摸上来。”战战兢兢在村中多年,她能确定衙署的人不再盯着陈窑村,这才敢跑出来。
陈荣心中却坐实了郑氏被人欺骗,但他不怪郑氏,匆匆交代:“一会儿若是确定有人摸上山,阿嫂就往西边走,跟着山中人一同逃离。”
说完陈荣就急着赶了出去。
郑氏哪里肯这样逃走,她也跟在陈荣身后去看情形。
只见门口立了两个衣衫破烂的汉子,其中一人道:“有人上山了,远远看去是一男一女。他们身后还有些人马,不过那些人在山脚下站住了,没有跟着一起上来。”
郑氏是一个人来的,且手臂上系了红布,那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于是守在山下的人就没有惊动众人。
现在不同,郑氏刚到,就又有人前来,显然这不寻常。
听到一男一女。
郑氏不知怎么的,脑海中浮现出谢玉琰的模样,会不会真的被陈荣言中了,谢大娘子有意让她来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