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7章 动心
    谢玉琰不在大名府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来杨家。

    “那几个开石炭场的老爷过来问过,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再就是三河村那边,还有谢家陶窑的工匠。”

    “三河村倒是好说,知晓你回来了,那边也就安心了,”张氏说着顿了顿,“谢家陶窑的雇工和工匠要怎么安排,还需要你出面。”

    谢玉琰离开大名府时很匆忙,有些事没有交待,或者说没到该处置这些的时候。

    谢玉琰点点头:“明日一早让谢家陶窑的工匠来永安坊。”

    张氏见到那些工匠和雇工的时候,委实吓了一跳,因为人数委实不少,当时谢玉琰说,这些人手她都能用得上,她也没觉得有什么,直到自己亲眼所见,才知晓谢玉琰的厉害。

    当时承诺接手这些人,谢玉琰没有半点的迟疑。若是压在她头上,只怕她要忧愁的睡不着觉。

    “身上的伤怎么样了?”张氏道,“若是不舒坦,就再歇几日。”

    谢玉琰面容舒展,她指了指肋下和脚:“这两处稍重些,不过也好了许多。”

    张氏登时紧张起来:“怎么伤的?现在还疼吧?走了这么长的路,会不会牵扯到伤口?快脱鞋看一看……要么叫个郎中过来……”

    眼看着张氏就要忙碌,谢玉琰开口阻止:“娘不用担心,我在冠县的时候,郎中就来过了,要如何处置,我带回的医婆都知晓。”

    张氏仍旧不放心:“那就让她先看看,早知道不急着让你回来,再养一养就好了。”

    “若是严重,我就留在冠县了。”

    说话的功夫,于妈妈就将婆子带进内室,两人一同脱下谢玉琰的鞋袜,露出了包裹好的布巾。

    见到没有渗血,婆子道:“看着无碍,等晚些时候再换药就好。”

    张氏点了点头,看谢玉琰的脚被妥善处置的模样,可见这医婆是个有本事的。可她哪里能想到,这是出自王郎中之手?

    王晏在这桩事上,比批公文还要仔细。短短几日,他的手法就愈发娴熟,她估计鲜有人能出其左右。

    谢玉琰还曾与他笑谈:“下次再受伤,就要去请王郎中了。”

    接着她就感觉到脚上一暖,仿佛被人轻轻握了一下。

    王晏抬起头:“那娘子还是不要来寻我的好。”

    其实直到现在谢玉琰也没弄清楚,那感觉到底是真的,还是错觉?王晏不动声色,看不出半点端倪,而那又发生的太快,她来不及去确认。

    几日的换药,她已经习惯了他的触碰,难免反应有些迟钝。

    她也知晓王晏是有意为之。

    自从她带着摩尼教的人去营救王晏,他们之间的相处就与从前不一样了。不是因为她救了他性命。而是两人都在自己设下的边界上,主动踏出了一步。

    他在危急关头,送她离开。而她冒着危险再度回来。

    以他们的性情,这两件事不该发生。

    王晏不能放走一个处处有疑点,不能完全看透之人。

    她,谢玉琰也不该将自己陷入险境。

    有些事不必戳破,彼此之间就已经心知肚明。

    就像寒冷的冬日,那温暖的朝阳只将光芒落在你的肩膀上,想不动心,着实太难。

    至于以后会如何,谢玉琰并不去思量,没发生的事不必发愁,许多人很重要,不过仅限此时此刻。

    许诺常伴的人,转眼可能就永不复相见。

    更别提她与王晏。

    一个不受拘束,一个牵绊太多。

    他们在同一个方向,但并不同路。

    谢玉琰想到这里,身上一重,玉尘跃入她怀中。

    玉尘抬着爪子,努力向上攀爬,谢玉琰低下头,大大的猫脸就凑上来,在她脸上蹭了又蹭。

    谢玉琰抚摸玉尘毛茸茸的大头,玉尘这才重新蜷缩在她怀中。

    “你不在,连这狸奴都不好好吃东西了,”张氏道,“你瞧瞧才几日就瘦了许多。”

    张氏说着擦了擦眼角:“下次可别这样了,委实太吓人。”

    谢玉琰又伸手拉住张氏的手:“我知晓了。”

    张氏破涕为笑:“那就好。”她的想法很是简单,刘知府被抓了,日后大名府应当就会越来越好。

    歇息片刻,谢玉琰换了衣服,才去堂屋里见谢子绍。

    谢子绍和杨钦正在说大名府小报。

    “只要朝廷不会下令禁止大名府小报,小报就是咱们这次得到的最大好处。”

    杨钦不明白,他盯着谢子绍:“为何?”

    “这还不清楚?”谢子绍露出一抹笑容。

    杨钦发现这人笑起来的时候,就给人种漫浪的感觉。就像他俩第一次相见时一样,杨钦总觉得这个人……不可靠。

    事实证明,杨钦错了。为了给生母伸冤,差点付出自己的性命,这样的人值得他钦佩。

    谢子绍道:“买小报的人多了,将来大娘子想要做点什么,只要刻印在小报上,很快就能流传出去。”

    “还不明白?”谢子绍从腰间抽出扇子敲了敲杨钦的肩膀,“譬如,大娘子想要向大名府外卖泥炉,只需要在小报上写,有意者来永安坊杨家商议。”

    杨钦本就聪明,只是差在阅历上,听谢子绍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

    “我们能写,别人也能写,到时候谁想在小报上刻印这些,都要来问我阿嫂。”

    杨钦点头:“对了。”

    杨钦之前都没发现,这是个好买卖,怪不得阿嫂要在上面花那么多银钱。家中的买卖当中,就数小报最花钱。

    “让我想想,”谢子绍道,“小报上第一个刻印的消息,应该与咱们的新窑口有关,就是不知晓大娘子要如何写?”

    杨钦也跟着皱眉思量:“就只能直接写,想要卖咱们瓷器的商贾,就来大名府……”

    谢子绍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现在新窑口烧制的瓷器,已经算是有些名声,但怎么能借着这个风,将火烧得再大些,顺顺利利卖出去一批,还得动一动心思。

    两个人都没想出好法子,一道声音刚好在门口响起:“二月初二,宝德寺会为大殿重建做一场法会。”

    谢子绍眨眨眼睛,法会上卖瓷器?大和尚肯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