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雷洛明
工程师们每当接到领薪水通知那一天,穿戴整齐。他们打领带,穿西服,皮鞋亮,头发打蜡,恭恭敬敬地走进财务室。</br>赫朋公司的财务看到这个情形,不由得感动,她们双手把钢笔递到他们手上。</br>他们是保密工资,每人一页工资表,财务把工资册反转摆在工程师的面前,站起来让他们坐下核对和签名。</br>钟如忆和夏泊舟看到他们这种仪式,心里也十分的感动:工资不单只是薪水,而是劳动价值的一种体现,他们用这种形式来诠释一个月知识技术运用和认真劳作的过程和结果。</br>雷洛明文问钟如忆:“钟小姐,听口音你是济洲人?”</br>“是的呀。”钟如忆看着他回答。</br>“那你认识钟石鸣吗?”雷洛明问。</br>“钟石鸣是我父亲啊。”钟如忆惊诧。</br>“他可是我父亲当年的得意门生。”雷洛明说。</br>“父母离异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钟如忆幽幽地说。</br>“你父亲后来跟一个工人再婚,一九七0年去世了。”雷洛明黯然地说。</br>钟如忆眼里滴出泪珠。雷洛明忙递给她纸巾。</br>他们越聊越近,最后变得无话不谈。</br>她喜欢看见他,文雅中带刚毅的俊逸。</br>他也对她有好感。她秀美文雅,声音温和干净,做事认真仔细。这种情愫萦绕在他们心头。</br>雷洛明像一颗石子投在她平静的心湖,泛起欢喜的涟漪,仅仅是涟漪。她把他当成大树,可以遮挡烈日煎熬的大树。在树荫下,她的呼吸感到清凉平静。</br>孤独的晚上,他的音容笑貌,他浑厚的男中音和关切的眼神在她脑海。但她每天家里家外累得很快就入睡了。</br>她默默地关心他,他能感受到。</br>他晚上望着窗外的明月,她的影子也在眼前晃动,时不时地来到他的梦里。但妻子的音容笑貌常常在耳边,印在他心上。</br>他们双方都没有问及对方家庭,她没有倾诉自己对家庭的不满,他也没有向她诉说和妻子两地分居的孤独。</br>夏泊舟想帮钟如忆的儿子转学,她打电话过深圳:“小文,你现在怎样,顾校长身体好吧,有空过来玩。”</br>顾小文再不开心,接电话也会热情:“我马马虎虎,我爸身体蛮好。”</br>“我想问下他老人家,这边的教育系统有没有熟人。”夏泊舟说。</br>“应该有的,你打电话吧。”顾小文回答。</br>……</br>她们挂了的电话。</br>夏泊舟拨电话:“顾校长,上一次您来,没好好地带你到处走走。下一次一定带您到处逛一逛。”</br>“谢谢泊舟。”顾校长说。</br>“顾校长,我同事的孩子想转到好一点的中学,我想您西海一定有学生!”</br>顾校长爽快地:“有。你记一下。”</br>夏泊舟赶紧拿出纸和笔:“您说。”</br>“李行道,电话……”夏泊舟快速记下。</br>中午11点,夏泊舟把电话拨通:“您好,李科长,我是顾校长南山的学生夏泊舟。想请您吃饭,请教孩子读书的问题。”</br>“好,晚上见!”对方爽快回答。</br>下了班,夏泊舟和钟如忆开车到临海大酒店。她们点好菜,恭候客人。</br>房间门一开,她们看见两位男士向他们走来。</br>李行道中等个,有神的眼睛,国字脸,穿着灰色的的西服,没系领带。手拎公文包。</br>她俩赶紧迎上前去与他们握手,李行道介绍:“这位也是老乡,他现在自己做老板。”</br>夏泊舟他们和一一握手,并介绍:“这是我的同事,钟如忆。”</br>钟如忆走上前去。</br>他们互递名片,夏泊舟让座倒茶。</br>夏泊舟把菜单双手递给李行道说:“点了菜,不知合不合你们的口味。”</br>他看了一眼说:“都行,都行。”</br>夏泊舟把菜单收起,她走出房门对服务员大声说:“靓妹,上菜!”</br>她给李行道让菜:“李科长,这鱼新鲜。”</br>“不客气。”李行道点头说。</br>夏泊舟说:“听你们口音亲切,好像回到南山。”他们健谈开了。</br>李行道对夏泊舟说;“你我都是顾校长的学生,我六三届高中毕业。”</br>夏泊舟赶紧说:“我是七六届的。”</br>“我们差一辈人。”李行道感叹。</br>“当时我师范毕业分来西海,这里比我们南山差远了。一开始我分到海岛。我的女同学,也就是我现在的爱人写信过来,不能直接寄到手,要通过组织审查。这里是边防前线。”李行道爽朗地笑道。</br>夏泊舟大笑,她挑出话题:“那你们怎么说悄悄话呢。”</br>李行道笑道:“那时的书信像公文。”</br>夏泊舟笑着说:“是不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br>大家大笑。</br>她接着又问:“当时生活困难吗?”</br>“有工资生活还好,海鲜随便吃。特别在海岛做老师,渔民常来我家,手信(1)是海鲜。”李行道说。</br>李行道眼睛闪烁着回忆的烟云:“但渔民生活困难,当时这里到广州要坐五六趟船,所以渔民自己打捞的海品大多自产自销,渔民手上没钱。”</br>李行道瞭望窗外:“原先这一带是渔村,渔民住在船里,岸上简陋的屋子只是歇脚的地方。现在城中村改造了,他们过得比我们富了。”</br>他们谈笑风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一家至少两三套房,一些有七八套,真的‘打跛脚都不用愁了’。”</br>“是呀,今非昔比。”她们附和道。</br>接近尾声,夏泊舟指着钟如忆对李行道说:“李科长,她儿子想转好一点的学校。”</br>李行道沉思一会:“现在学校的教学质量都高,老师和校长是高薪从外省外市聘请过来的。只是生源的问题。我回去看看。”</br>说完李行道对钟如忆:“孩子读书一般情况下没问题。你是泊舟的同事,我会尽力的。”</br>钟如忆赶紧为他们续茶:“感谢李科长!”她站起来:“我以茶代酒敬李科长。”</br>说完,她悄悄去前台埋单。前台说单已经埋过了。</br>注:(1)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