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章 、裁撤冗官
    简短的会面结束,李牧就带着一行人参观军营。

    在大虞朝,武将的份量从来不在于官职高低。

    谁手中的军事实力强,谁说话就更加硬气。

    作为朝廷任命的参将,麾下的部队全是朝廷在册的兵,完全没必要藏着掖着。

    糊弄一群不知兵的文官,只要看起来样子不错,那就可以宣布是精兵。

    骑兵训练时间短,暂时没法进行表演。

    好在这些士卒,本来就是从步卒中选拔的精锐,被李牧带着见过几次血。

    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远远就能让人感受到杀气。

    “李参将真是练兵有方啊!”

    古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扬州营才组建三个多月,就有眼前的成色。

    若是过上几年,绝对是大虞军中的精锐。

    在京中的时候,听说朝廷要加强对东南各省的控制力,他还没当成一回事。

    现在看来当初的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眼前这支部队一旦训练成功,未来南方有变,完全可以就近进行兵力调动。

    不需要千里迢迢,再从京师调兵遣将。

    在和平年代,应付一般的小乱子,这样的兵力部署已经够用了。

    “知府大人过誉了,本将只是履行了本分职责。

    全天下的精兵,都是钱粮喂出来的。

    如果财力能够保证,天下能够练出精兵的人多了。”

    李牧坦率的回答道。

    全都是大实话,在钱粮有保障的情况下,大虞朝真不缺将才。

    尤其是九边之地,能打的将领,真心不在少数。

    倘若朝廷能够筹集足够的军费,扫清外患也就三五年的事情。

    “哈哈,衙门中还有事,本府就先行离开了!”

    听到钱粮两个字,古有文急忙哈哈一笑,赶紧找借口跑路。

    直觉告诉他,如果再留在这里,今天又少不了大出血。

    倒不是他反对砸钱练兵,恰恰相反古有文是文官中,少数支持增加军费投入的官员。

    在翰林院的时候,他就上书过朝廷,希望能够增加军费支出。

    政治上支持是一回事,要自己掏钱是另外一回事。

    当了家之后,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现在对李牧的最大支持,就是他自己不出来捣乱。

    见古知府转身就走,连挽留的机会都不给他,李牧很是无奈。

    不就是多要了几次军费嘛,这种事情是个武将都会争取。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军费这玩意儿自己不主动去争取,人家还以为拨付的钱粮够用了。

    平常时期不多叫苦,等衙门有钱的时候再去,黄花菜都凉了。

    别看扬州营的日子不错,扬州正在重建中的其他军队,那是一个比一个苦逼。

    州县下面的巡检司、守备营,全部都是空壳。

    重新挂出招牌的扬州卫,也只是前景光明,现阶段还在吃糠咽菜。

    朝廷划拨到扬州的军费,优先保障战斗力更强的募兵,地方部队一应待遇都要靠后。

    扬州营展现了自身的价值,才能够从府衙中抠出钱来。

    很多地方将领,现在手头就几个亲兵,连架子都没搭起来。

    跑去衙门要钱,一个个都遭受了社会毒打,领教到了什么是文贵武贱。

    不备上一份厚礼,连门都进不去。

    ……

    文渊阁,五大阁臣齐聚一堂。

    “诸位同僚,裁撤冗员的计划,遭遇到了困境。

    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就是要商议一下,后续该怎么推进下去。

    史阁老你之前负责吏部,对冗员问题最熟悉,先说说具体情况吧!”

    庞亨升率先开口说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内阁重组之后烧起的第一把大火,就遭遇到了麻烦。

    如果此时放弃,对内阁的权威,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首辅,从清查情况来看,朝中的冗员主要有三部分。

    一部分是陛下日常封赏的,这些人多是宗室、勋贵、外戚。

    直接把人赶出朝堂,这肯定是不行的。

    吏部的计划是保留这些人的职衔,允许他们享受相应品级的待遇,但发放俸禄时会增加宝钞比例。

    目前进展相对顺利,这些人不指望朝廷的俸禄过日子。

    除了嘴上骂了几句之外,倒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麻烦的是后面两种。

    我朝除了科举入仕,还有承荫制度和举荐制度。

    第二部分冗员,就主要来自承荫。????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承荫入仕的大都会被安排到闲散衙门。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群体也日渐壮大,导致很多衙门超编。

    第三部分冗员,则是正统科举入仕的。

    或是因为考核不过关,或是遭到贬斥,造成了一部分官员被边缘化。

    这些官员等同于虚衔,平常时期无事可干。

    除了领取俸禄之外,一年到头都不会到衙门中报道。”

    史元虎脸色阴沉的说道。

    事先没有把脉络捋清楚,低估了裁撤冗员的难度。

    别人都可以理解,但他这前吏部尚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就太不应该了。

    尽管大家嘴上没明说,心里对他的办事能力,还是产生了怀疑。

    偏偏他也是有苦难言。

    吏部尚书不是万能的,有些敏感的事情,他是无法过问的。

    在入阁之前,他绝对不敢谈裁撤冗员,哪怕关注一下都不行。

    内阁拟定的裁撤标准,本身就非常的宽松。

    只要手头有事情干,甭管是否重要,都不算是冗官。

    尴尬的是清查之后才发现,平常不干事领取的俸禄的官员,比实际干活的人还多。

    这种得罪官僚集团的活儿,除非内阁足够强势,否则根本推行不下去。

    “看来是我们之前考虑不周,既然大家的入仕方式没有问题,那就不能直接把人赶回家。

    我看对一应闲散官员,主要以劝返为主。

    临近致仕的,那就安排他们提前致仕,一应待遇按正常官员致仕执行。

    不愿意离开的,朝廷也不采取强制措施。

    户部在发放俸禄的时候,逐步提高他们的宝钞比例,未来致仕也以发放宝钞为主。”

    徐文岳开口说道。

    冗官数量太过庞大,裁撤势在必行。

    不然日渐庞大的官僚系统,就能够把大虞朝掏空。

    可官场也是人情社会,直接把人赶回家,也太过不近人情。

    强行执行下去,下面的抵触情绪,肯定非常大。

    冥思苦想之后,他选择了折中处理。

    有了裁员的消息冲击,再提出降低俸禄,大家的接受度就高了很多。

    何况他们还不是直接削减俸禄,只是增加了宝钞在俸禄中的占比,名义上待遇还是一样。

    大家的面子,也算是保住了。

    再劝返几个倒霉蛋,剩下的人心里只会庆幸,就顾不上俸禄降低的小事。

    毕竟,大虞朝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不依赖俸禄过日子。

    天下只有穷酸秀才,没听说过穷举人,更不用说在职官员。

    哪怕一文钱的俸禄不领,光接受乡邻投献的免税田,也有不菲的收入。

    承荫的那帮的权贵后代,从来就没缺过钱,更不需要大家操心生计。

    “徐阁老言之有理,确实不能把事情做绝。

    我们裁撤冗员,主要是为朝廷减轻负担。

    既然减负的目标达成,裁员就不再那么重要。

    我看就定下一个目标,裁撤一百名冗官,给外界一个交代就行了。”

    一旁的吕阁老开口附和道。

    得罪人的活儿,谁都不想干。

    内阁重组后的第一把火烧这么大,实际上也被局势给逼的。

    上一届内阁可是完成了盐政改革,哪怕盐商报效的银子不算,盐税也破纪录的到了五百万两。

    宋阁老死后能够获得哀荣,很大程度上就是沾了盐政改革成功的光。

    哪怕不是他主导完成的,可内阁既然配合了工作,那就有他一份功劳。

    如果是他亲自主导完成的,那么获得的谥号,没准还可以再往上提提。

    为了生前身后名,大家都得做点儿事。

    裁撤冗员难度大,但风险却不高。

    毕竟,尺度在他们手中握着,可以灵活的进行调节。

    “吕阁老,我们前面搞出那么大的动静,现在这么草率收场,对内阁的权威影响非常大。

    对闲散官员的处置没有问题,但裁撤一百名冗官远远不够。

    要知道这些事情,未来是会被记入史书的。

    这么小家子气,让后人看到了,我们几个就成了笑话。

    既然已经决定搞了,那就搞出点儿成绩出来。

    我看从地方到中央,合计裁撤一千名冗官,以凸显我们肃清冗官的决心!”

    裴学庆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中。

    生前身后名,这玩意儿没人能不在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