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97.四面皆敌
    从1094年到1100年六年惨烈的大战期间,泰拉各国共有大约800万名士兵成为敌军俘虏。

    与地球二战时还在呼吁的人道主义原则不同,泰拉并没有任何国际公约,更别提即便是有国际公约的情况下,也在战时沦为废纸一张。

    因此对于俘虏的处理方式,交战各国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只有“优待俘虏”这条是一个美好的骗局。

    因为优待俘虏的前提是有这个优良条件,而偏偏战时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在六年的折磨后,泰拉士兵往往没人会信这种劝诱投降的鬼话。

    只要投降,基本一定会遭遇惨痛的对待,要么被拉进山沟沟里毙了,要么被哪个充满仇恨的敌人发泄处死,军官会漠视滥用暴力,而士兵们也毫不担心他们有一天会落到这个下场,环境已然如此。

    最好的情况是活着抵达战俘营,充当苦劳力,但在那里也逃不掉一番折磨虐待,能活下来全凭运气,在囚禁中暗无天日,身心俱损。

    “对于那些被俘者,死亡才能救赎他们。”

    一名惩戒部的希之翼老兵在看到战俘营的制度之后,如此说道。

    ……

    一名穿着破烂的萨尔贡情报官员郁闷的打量着金丝线师被轰炸之后的阵地。

    在半个小时前,希之翼空军发射的Ju-23导弹再次袭击了他们,炸飞了那两门重要的四联装pk24速射炮,让金丝线师官兵们感到沮丧。

    伪装网失效,敌军袭击的频率很频繁,攻击也很准确,以至于他们都怀疑,自己的情报部门是不是出了叛徒,不然希之翼空军怎么跟长了眼睛一样。

    “俘虏们供述的情报足以让我们获得一些线索,但也不多。”

    萨利夫冷哼一声,坦白直言,说完以后,把这叠充满了俘虏们血泪的供述文件交给了情报部门的一名官员。

    交战各国都有多样的残酷刑讯手段,对待某些有价值的重要俘虏,多多少少都会使用这种方式撬开他们的嘴巴。

    希之翼军队对待俘虏刑讯基本上采用化学方式审问,其他人直接用大记忆恢复术。

    总而言之,核心目标都是获取更多的情报来源,交给情报部门汇总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只有天知道搞到这些东西花了多少功夫,而且这些情报也不一定都有价值。

    萨利夫没趣的想着,他不想再看到情报部门的人再委托自己审讯俘虏这样的脏活,基本上,审问俘虏得到的也就是一个部队番号是可靠的而已。

    “行,你们这里的俘虏,最高军衔是一名上尉?”情报部门的那名萨尔贡军官问道。

    “我们在这周抓住了五个医疗人员,一个营长,两个上尉连长,两百多名士兵和士官,都是溃逃中投降的敌人。”萨利夫回答道。

    “没什么大鱼。”情报人员有点无奈的说,在文件上标注了一下。

    萨利夫耸了耸肩,肩膀上的金丝线随风摇曳:“那没办法,师长级别的大鱼都是贵族,你也知道,那帮莱塔尼亚贵族跑的一个比一个快,不是我们这种配合坦克的支援步兵能抓住的。”

    实际上,战场情报获取一直是自古以来的难题。

    从地图绘制到敌军部署,决策层需要详细可靠的信息,才能决定下一步的部署。

    有的时候,获取情报的手段不同,可靠性也不同,侦察机及一线部队获取的战场情报无疑是最准确的,缴获的敌军装备也能给装备针对性改进提供参考。

    而俘虏及间谍获取的情报往往是二手情报,可靠性不足,且大多具有时效性。

    如果太久远的情报,那决策的时候就很难以此作为依据了。

    进入工业时代后,战场侦查主要依靠侦察机及其他专业的侦查车相互配合,提供的消息相互印证。

    因此只有可靠性最高的情报才会进入决策层,交给总参谋部商议。

    从俘虏嘴里获得的战场情报,尤其是敌军动向,可以说是情报链的可靠性较低的一部分,需要至少另一个情报来源印证才能确信。

    但另一方面,如果是涉及到技术方面的情报,那相对来说价值更高一些。

    有很多有价值的敌军专业技术人员会承受不住严刑拷打,透露相当一部分情报,有可能是地形情报,也有可能是人员情报,这在战时相当常见。

    很多个俘虏供述的数字综合起来,再结合战场侦查去判断,尽管如此,情报部门还是会给出一个不确定的数据。

    这样的情报战往往隐藏在黑暗中,决定了交战双方的优势,各国间谍激烈交锋,就是为了比敌军获取更多的情报,以占据信息差。

    所以希之翼的侦查卫星带来的是每几个小时就确切全面的战场侦查,情报优势至关重要,以至于协约国几乎不可能误判敌军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