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章 联袁灭刘还是联刘灭袁,刘标索要弘农王妃(加更求月票)
    “反了!反了!”

    “满朝公卿,州郡大臣,竟无一人是忠臣贤臣良臣。”

    “朕乃大汉的天子,受命于天的天子!”

    哐当一声。

    精致的玉杯被刘协摔落在地。

    就在方才。

    曹操迈着六亲不认的脚步来见刘协,给刘协送来了表文,口称绝无僭越称公的意图。

    又请刘协降诏,斥责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将军袁绍和伏波将军刘标。

    虽然口称“无意”,但言行举止无一不在向刘协释放一个态度:孤只是在按照礼法辞让,陛下你千万别当真。

    什么是礼法辞让?

    帝王登基、大臣就封等场合,要彰显儒家的谦逊。

    哪怕心中很想要,都得装模作样的推辞谦让。

    通俗点讲就是:脱裤子放屁。

    若只有一州上表,刘协还会认为这是有人要恶心曹操。

    可七州共举,刘协不相信这其中没有曹操参与。

    大汉才几个州?

    再有曹操那骄矜跋扈的态度,以及不加掩饰的暗示,刘协最终得出了结论:

    曹操,已经有了王莽之心!

    封公,是曹操故意唆使的!

    七州共举,也是为了颜面。

    曹操得扮演一个“委屈”的人设。

    不是曹操想封公,是众望所归。

    至于这众望所归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似乎是为了配合曹操的“礼法辞让”,在刘协降诏斥责了各州刺史州牧以及袁绍刘标后。

    陆陆续续的,第二道奏表又来了。

    内容同样是表彰曹操的功劳,请曹操继位“韩公”。

    袁绍的奏表中甚至还以“圣明的天子应当对臣子有信任,不能因为封公就对臣子有猜疑之心”为由,希望刘协不要怀疑曹操。

    在曹操的“辞让”下,刘协再次驳回了各州的上表。

    当各州第三道奏表送到许都时。

    刘协尚未被气倒,尚书令荀彧先病倒了。

    这段时间。

    荀彧受到了不小的精神摧残。

    曹操一边怒骂袁绍刘标阴险狡诈不当人子,一边欣然的接受了即将被封公的事实。

    更令荀彧心哀的是:当各州第三道奏表送到许都时,朝中公卿大臣竟有一大半都支持曹操封公!

    平心而论。

    荀彧其实不在意天子姓刘还是姓曹。

    能看出袁绍成不了大事、能看出田丰等人的性格缺陷,自然也能看得出曹操的不臣心思。

    若荀彧真的忠于汉室,就不会竭尽心力的去辅佐曹操。

    在决定了辅佐曹操时,荀彧就已经有了曹操会取代汉室的心理准备。

    荀彧真正在意的是匡朝宁国,即:匡正朝堂且令国家安宁。

    就如同苏轼的评价:荀彧辅佐曹操,不是在教曹操怎么将汉室取而代之,而是教曹操怎么扫荡群雄。

    等扫荡群雄后再效仿“尧舜禅让”来成为天下之主,即“天下既平,神器自至”。

    苏轼认为荀彧是“圣人之徒”。

    而如今。

    曹操受不了封公的诱惑,不仅不阻止反而纵容,想效仿嬴政、刘邦以“王”的身份讨平天下。

    在荀彧看来,这是很愚蠢的。

    时代不同了。

    嬴政本就是一国君王,刘邦是秦灭后项羽分封的诸侯王。

    在讨平天下的大义上。

    嬴政和刘邦是没多少阻碍的。

    曹操不同。

    大汉四百年,不论是制度还是思想都跟秦汉之初有显著的不同。

    放弃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在荀彧看来是非常愚蠢的。

    虽然这么想,但荀彧苦恼的是:曹操不听劝了!

    曹操分明是想趁着这个机会顺理成章的称公。

    即便称公后袁绍也会跟着称公,曹操也觉得这是值得的!

    刘标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袁绍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曹操同样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天下都三分了,还留着刘协这个天子作甚?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刘标还是袁绍曹操都是有共识的。

    只不过。

    以前是没机会。

    现在是大势所趋!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称公,曹操自觉对不起这泼天的富贵。

    得知荀彧卧病在床,曹操这心中也有几分愧意以及几分担忧。

    若因称公而让荀彧一病不起,对曹操而言也是不利的。

    荀彧府邸。

    曹操收敛了连日来的自矜:“文若,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若孤不称公,袁绍和刘标定会联手先灭孤,大势不可违啊。”

    荀彧心情沉重。

    曹操的判断,荀彧也是认同的。

    七州共举,袁绍和刘标一同上表,这本身就是在暗示曹操:不听话就先打你。

    以曹操如今的势力,以一敌二没有任何胜算!

    荀彧叹气:“明公,天下未定前决不可行僭越之事!”

    见荀彧没有坚持“不能封公”,曹操也暗暗松了口气。

    能听劝就好。

    曹操当即向荀彧保证道:“文若勿忧,孤明白的。孤向你保证,倘若天命在孤,孤当为周文王。”

    曹操这话相当于给了荀彧承诺:有生之年,都会是大汉的臣子。

    至于死后。

    那就得看生前能不能如周文王一般给周武王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王朝根基了。

    “明公有此心,我也安心了。”

    有了曹操的承诺,荀彧的心结也解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荀彧又道:“明公若是称公,袁绍和刘标定也会紧随其后。”

    “今后争胜,就是公国间的争胜了。”

    “明公可曾想清楚:是联刘攻袁,还是联袁攻刘?”

    曹操不假思索:“奉孝之意,是联袁攻刘,先除掉刘标。”

    荀彧轻轻摇头:“明公,联袁攻刘之策不可再用了,必须得先除掉袁绍!”

    曹操蹙眉:“文若,孤也要到知天命的年龄了。”

    “刘标还只是弱冠之年,孤的长子又早逝,其余几个儿子都不是刘标的对手。”

    “倘若先除袁绍,一旦孤有个意外,恐怕难以跟刘标争锋。”

    荀彧凝声道:“汉高祖反秦时,都已年近五旬;项羽虽是青壮,但也败于垓下。”

    “明公正值壮年,又何须担忧刘标年少?”

    “刘标跟袁谭是义兄弟,若是联袁攻刘,袁谭未必会肯,反而会遭刘标算计,挑动明公跟袁绍相争。”

    见曹操沉默不语,荀彧又问:“明公自比袁绍,孰强孰弱?”

    这.....

    曹操再次沉吟。

    良久。

    曹操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凝重:“虽然孤在官渡一战胜了袁绍,但彼时用兵,是兵行险着侥幸取胜。”

    “袁绍根基深厚,也非一战可灭;若再跟袁绍相争,孤恐怕难以取胜。”

    荀彧又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又经营河北日久,是如今势力最强的一方。”

    “联袁攻刘,就是在联强攻弱,一旦刘标势力覆灭,明公也难以跟袁绍争锋。”

    “刘标雄踞荆扬徐三州,即便暂时败了也不会消亡,争不了中原还能退保江东。”

    “刘标一退,袁绍必定兵指明公;倘若刘标再趁机侵扰明公后方,又会是旧日官渡之势。”

    “反之,若联刘攻袁。刘标取青州,明公取并州,东西对峙,同分幽冀,谁也不会担心会被侵扰后方。”

    “就如昔日楚汉之势。”

    “以明公之神武,定也可如高祖一般,灭刘标于垓下!”

    荀彧徐徐将心中的战略规划,向曹操尽述。

    相对于郭嘉喜欢走奇和险解决最危险的人,荀彧更喜欢稳扎稳打用大势横推。

    诚然。

    刘标年少,曹操诸子中没有能跟刘标抗衡的。

    可曹操如今也就刘邦刚起兵的年龄。

    在荀彧看来,十几年的时间足够为下一代打造根基了。

    即便曹操真的遭遇不幸,也还有文武众将辅佐少主。

    荀彧更在意的是打不死刘标,刘标就会蛰伏。

    官渡击败袁绍时,曹操本可以乘胜追击,却被刘标从中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