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朦胧,江雾如烟。
波光渺渺,白帆点点。
虎踞龙盘、山河险固的千古雄城,气势磅礴的静静伫立在大江之畔,冷看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白云苍狗,时空变幻。
六朝云烟,明初风华,都在大梦大醒间。
即便是北军楼船,千寻铁索,也消磨不了金陵王气,山川依旧枕寒流。
朱寅等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踏木屐,站在甲板观赏江景。
江水如咽,微雨如愁。
这次跟随朱寅来南京的,多了六个人。
岑秀冰、丁红缨也一起来了。
岑秀冰是为了回家,干脆和朱寅一起来南京,寻找在南京的家族商铺,打算让商号派人送自己回去。
很多土司家族都在南京有商铺。除了经营买卖,就是联络官员,打听消息。
丁红缨之所以来,纯粹就是想来游玩,看看大城池的繁华,开开眼界。
整天看海,她都腻了。
但她的理由却冠冕堂皇:保护虎叔,这是义。保护父亲的救命恩人,这是孝。保护少主,这是忠。保护孩子,这是仁。
一刀在手,她就是十人敌的存在,当护卫岂不是再好不过?
这个理由实在太过强大,忠孝仁义四字她都占全了,丁火根怎么反驳?只能同意她来。
只有一个要求:千万不能任性,惹出事端!
就是被人调戏,也要忍着!
另外多出的四个人,是丁火根送给朱寅的水手,都是为人可靠的忠谨之人,用来帮朱寅行船。
一行共有十六人。五匹马,一条狗。
南京段以下的长江叫扬子江。江面之上,秋风萧瑟,已经凉意泠泠。
宁采薇左看右看,皱眉道:“码头呢?为何半天看不到码头?我们怎么停船?”
“码头?”朱寅神色讥讽,“如今的大明南京,哪里还有码头?至于停船么,只能随便靠岸抛锚,搭船桥上岸。”
宁采薇不禁摇摇头。
她历史知识很一般。却知道明朝为何这么干。
这不是因噎废食么?太短视。
朱寅初见南京的好心情,顿时又有点不美丽了。
说来也是好笑。
此时的南京,百里沿江,居然没有一个码头!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这就是事实,真没有。
这也是为何,南京没有码头文化。
南京本来是有码头的,而且还比较出名。但是明初之后为了禁海,废弃了南京码头,不许再建。
从六朝到唐宋以来的著名码头,比如长干里、燕子矶、幕府山等古码头,全部废弃不用。
美其名曰:防备海盗倭寇。
就好像南京没了码头,敌船就打不了南京。
这就造成了堂堂南京,沿江重镇,居然没有一座水运码头。
码头云集的南京下关,还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江边没有码头,我们就干脆驶入长江支流秦淮河,从秦淮河顺着水门,直接入城,把船停在内秦淮。”
熟悉历史的朱寅早就有主意了。
几个水手领命,扬帆继续逆流而上,往河口而去。
随着船逆江而上,东边江湾处,出现一个大船厂。靠岸巨大的水坊之上,是几个大字:兵部督办新江口船厂。
这船厂规模很大,却显得很冷清。看不到那种热火朝天的船厂气氛。
叮叮当当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船厂中传出,很快就被江涛的声音掩盖。
很明显,船厂里工匠很少,造船任务少。
宁采薇有点感慨的低声说道:“宁氏集团的江海造船厂,就在附近,我还去船厂视察过。”
“四百多年的时光,就是大江也变窄了很多。那个河西州,现在还是个江中小岛。”
“现在的长江,可真是深啊。这处江面,平均水深估计有二十米。”
“那当然,这里能建大海船。”朱寅指指大船厂说道,“知道著名的郑和宝船吗?主要就在这个新江口船厂建造的。”
“明初几十年,这沿江两岸,船厂云集啊。”
宁采薇道:“如今造船厂这么少啊,我就看到这个新江口船厂。”
朱寅闻言,只是默默点点头,都懒得回答了。
答案,他自然知道的。
嘉靖三年彻底停罢海运,海漕完全废止,海船厂皆废弃。
于是,大明官方仅剩一个海船厂:新江口船厂。
可在明初,仅在南京,就有快船厂、马船厂、龙江船厂等几个大船厂,皆造海船。
当时的明朝,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造船规模,都是领先世界,莫与伦比。
可是如今,官方就剩一个新江口船厂能造海船,也是勉强维持,十年后也被废弃。
此后,明朝官方再也没有能造海船的船厂。
如此短视保守,难怪最后穷死,被满清得了天下。
但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和海军,有长江天险,有海贸之利,最差也能混个南北朝。
真是不冤。
两刻钟之后,沙船终于到了秦淮河口,但见进出秦淮河的船只,已经很多了。
朱寅下令直接驶入秦淮河,也就是外秦淮。
一进入外秦淮,又变成了顺流南下。没驶出数里,就看见了一坐巍峨的城关,城门下河水滔滔。
这就是外城的水门,定淮门!
直接进入南京城的船,都是从扬子江进入外秦淮,然后从定淮门或者江东门进入外城。
再从三山门或者通济门进入内城,行于内秦淮河。
南京有两座水门可以行船进入内城。就是三山门和通济门。
内秦淮反倒有很多小码头。只要花银子,随便就能找个地方停船。
为了观赏更多的外秦淮风景,朱寅决定从更远的通济门进入内城。
此时,船刚刚从扬子江进入外秦淮河,前面就是进入外城的定淮门,附近河面舟楫如云,十分拥挤。
和后世的收费站堵车差不多了。
外城郭是南京四重城墙最外面的城墙,周围一百多里,将孝陵所在的钟山,都囊括在内。
朱寅看着高大的外城水门,不禁说道:
“真是…江势天合,城门向水,落霞楚岸,夕露吴台。”
水门关前,守城的士卒和税吏,正在检查一艘艘进城的船只。
主要是查货物和路引等通关文书。
可实际上,也就是收取城门税、过闸税。
按照制度,城门税只是抽取商税。可实际上,只要进城,哪怕是条狗,城守和门吏也可以收税。
至于大明律…那么认真作甚?
没有路引,按说也不可通关进城。可明中后期法度废弛,《大明律》、《大诰》中的许多条款形同虚设。
唯钱而已。
交钱,就是路引。
不交钱…或许你的路引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这种**,反倒是方便了朱寅等人。
痛痛快快的交了十六个人、五匹马、一条狗的“过闸税”,以及没有路引的通关钱。
过闸税不多,这条船也就是八两纹银。可是代替路引的通关钱,那就不少了。
通关钱,纯粹是官吏的非法收入,本质上就是贿赂!
你没有路引,按律不可通关进城。可只要你花大钱,那就让你过!
所以这种钱不是税,既不入户部太仓,也不入皇帝内帑。纯粹是地方官吏的小金库。
至于这么干会不会让敌人、坏人混进城,那应该不会吧?
于是,没有路引的朱寅,就只能大出血了。
又缴纳了五十五两“买路钱”。
花钱通关进入定淮门,顺着外秦淮一路南下,很快就看见了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泊。
微微秋雨之中,娴静幽邃,水影迷离。
莫愁湖!
莫愁湖上,真就是清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一眼望去,三五艘画船在波光潋滟的湖面徜徉,清歌如许,缥缈如梦。
沙船大煞风景的穿过莫愁湖,迎来湖面上一片异样目光。
哪来的丑船?
真是一艘俗气。
过了莫愁湖不久,就是长干桥了。
长干里。
河水右边,就是聚宝山,雨花台。
大报恩寺的晨钟声,悠悠从雨花台传来,洒满一河梵音。
斗笠蓑衣的朱寅,踏着木屐合着钟声,看着这长干里的风物,不禁心怀缱绻。
朱雀桥边,参差碧瓦。谢家子弟,金粉世家。
一杯金陵美酒,一曲秣陵秋声。
清波悠悠,长干行啊。
过了长干里,就是通济门了。
通济门不但是南京占地最大的城门,也是当今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
连瓮城都有三道,共有四道城门。
朱寅知道,数十年后的弘光帝朱由菘,就是从通济门“鱼服弃国”逃走,被清军抓住后,又是从通济门押回南京。
呵呵。
更无语的是,进入通济门,仍然要缴纳过闸税和“买路钱”。
因为是进入内城,金额是之前的数倍!
一共交纳了两百四十两纹银的进城钱。
两百四十两!
管钱的宁采薇,快要吐血了。
如果有路引,这批大钱就能省掉了。
可问题是,众人身份上就是流民,怎么开路引?
要进城,只能老实挨宰放血,花大价钱买路。
沙船随着船流从水闸下面通过,连过三道瓮城,这才进入内城,驶入内秦淮。
一进入内城,眼前风物陡然大变。
但见高楼迢递起,台阁嵯峨飞。耳听那朱门绣户之中,广厦深宅之内,鸾弦代雁曲如语,清歌婉转烟柳地。
而那绿荫成林的街衢大道上,冠盖华輈不绝,翠軿雕车络绎,阵阵香风如醉,串串笑声如铃。
马骡如流,行人如雨,摩肩擦踵,举袖成云。
即便是两岸如梦的河道之中,也是舟楫如梭,川流不息。要么是画楼花舫,要么是楼船牙舰,要么是乌篷青舟。
茫茫人海之中,贫富贵贱、三教九流,都在这一幕画卷,活色生香,穷形尽相。
大街小巷的商楼店铺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市井噪杂之声,沸反盈天。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腻腻、暖融融、香喷喷、华丽丽、软绵绵的气息,令人有种酥软舒适的畅意。
放眼望去,真真就是繁华如烟,富贵无边。
朱寅等人并未细看,只是站在甲板上走马看花,就感觉一股中人欲醉的盛世风华,无可抗拒的铺天盖地而来。
只是看一眼,只是听一听,就能采撷一夕清梦了。
“这就是南京啊。”
朱寅和宁采薇姐妹即便来自后世,此时也不禁为四百多前风流荟萃的南京,心生迷醉。
古典华夏的盖世风采,犹如一位神秘的面纱美人,惊鸿一瞥之间,就芳容绝世。
风流之中,又自有一股恢弘磅礴之气,堂皇正大,雍容华贵,绝非假山假水,忸怩作态。
这是近古时期,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最繁华的超级大都市——南京!
朱寅赞叹道:“不愧是南京,真是又大气又风流。”
宁采薇看着宛如初识的南京,眼眸有点湿润。
这个城池,哪怕只看到一个角落,就比她百亿修建的古城商业街,强出百倍。
“真好。”她只说了两个字。
别说兰察等女真人已经目瞪口呆,就是岑秀冰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土司公主,此时也惊叹不已。
她是去过广州、梧州、桂林的,可是和南京一比…就是已经给过她震撼的广州,也是相形见绌了。
丁红缨脸色绯红,如饮美酒,眼睛都不够用了。
只觉得长到这么大,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跟着小老虎叔叔来到了南京。
哈哈,以后可有的玩儿了。
朱寅却是忍不住想起了南京的遭遇。
自言自语般说道:“真是…一醉昏昏天下迷,犹在浓香梦魂里啊。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悲剧是什么?是将美好撕给人看。”
可怜繁华无限,最终在满清刀弓、太平军的怒吼、日军的铁蹄之下,腥风血雨,几度草连天,狐兔眠。
要保住一些东西,很难。包括自己的初心。
人烟如火,红尘如炉。只有那颗凡心,一如当初。
此时是白天,秦淮河上虽然热闹,却还没有那种意境。
到了晚上,才是十里秦淮胭脂河的真正风采。
朱寅的沙船实在太丑了,在美丽如诗的内秦淮上,显得格格不入。
不知道引来多少人揶揄鄙视的笑容。
朱寅年纪小,脸皮厚,全不以为意。
到了响午时分,沙船终于在桃叶渡停下来。
十里秦淮有很多小码头。桃叶渡是最大的,已经停了很多船。
在此停船,当然要收停泊费。
而且,很贵。
沙船一抛锚,桃叶渡的守渡人就悄无声息的出现了。
“船主请了。五丈沙船一艘,按说是…每天五钱白银。但…”
宁采薇蛾眉一皱,清声稚气的说道:“我们的船,是四丈多点,哪有五丈?”
守渡人微笑道:“五丈。”
语气不容置疑。
宁采薇又道:“好吧,就算五丈。可我们要停很久,能不能…”
守渡人摇头,还是笑眯眯的:“不能。”
宁采薇呵呵一笑,“每天五钱,一个月就是十五两!一年超过一百八十两了,我都能买条新船了。”
“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离谱?”
守渡人摇头,“小娘子算错了。按说是五钱,可这船有点丑陋,有碍观瞻,所以要加一倍,每天一两!”
PS:晚上还有一章,要到九点吧。追读啊,呜呜呜。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