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丹凝聚伊始,时映雪现在就要开始全神贯注地看着这颗初丹,绝对不能让它在鼎炉之中四散开。
时映雪初开始等的时候,只觉得神识之中一团平和,一点儿也没有问题,她心中却不敢轻视,还在持续关注着鼎中的情况。
这时候鼎炉之中还没有酝酿出丹气,炉中除了能感知到一点儿变化也没有的初丹,别的什么也察觉不到。
这个时候对持续的火焰供给就有着较高的要求了,还好时映雪能够一直源源不断地为火槽口之中的青火提供灵气,她只需要看着初丹,让初丹平稳地度过这一段性状不稳定的时期。
时映雪也不知道自己在鼎炉前盘腿了多久,她双手微微向前伸出,将灵气渡让给青火,双眼紧闭,唯有神识在打量着初丹的情况。
就在她觉得一切可能都要接近尾声的时候,那颗初丹忽然就动了一下。
神识之中的动了一下就足以说明初丹已经开始裂变,时映雪这个时候必须赶紧将青火温度降下来,以使得裂变的初丹稳定下来。
青火的温度缓缓下降,初丹的波动果然缓缓地慢了下来,时映雪再用神识仔细查看鼎中的初丹,果然清晰地在初丹的一侧看到了一条不到一指宽的裂痕。
裂痕好还好一些,要是精粹承受不住青火的温度四散开来,那就更棘手了。
时映雪先是用神识将这裂痕修补上,一点一点地用灵气填充着裂痕的缝隙,很快就感觉出来这裂缝幸好并不深,整颗丹药也就是表面有些开裂,并没有危及到丹心。
躁动的精粹有了灵气的填补与安抚,逐渐地稳定下来,丹身上的裂痕也没有继续变大的迹象,这是个良好的开头。
时映雪一边用灵气维持住精粹的稳定,一边又缓缓地将青火的火势稍稍加大,缓缓地往上升。
果然这温度的升高使得精粹又开始躁动起来,不过青火的升温被时映雪有意控制地极慢,所以这份躁动也不算十分明显,还是时映雪的神识与灵气可以控制的范围。
温度的渐渐升高就仿佛温水煮青蛙一般,就算这个时候青火的温度已经又重新达到了刚才的温度,精粹的躁动也远远没有刚才大了。
看来这样先降温再缓缓升温的行为是可取的,果然炼丹这种事情还是实践出真知,当真是要从炼丹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
青火慢慢地熬着,温度越来越高,不过精粹的躁动已经缓缓地安静下来,时映雪觉得时机已经到位,是该结束这初丹凝聚的时期了,却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丹室之中,按规矩是没有沙漏之类的计时工具的,就是为了防止炼丹者心中躁动难忍,觉得时间太过漫长。
时映雪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丹室之中炼了多久的丹,她丹田之中的灵气精粹远远比同境界的人要多,青火熔炼精粹产生的消耗对她来说不过就是九牛一毛,一点儿也不痛不痒,所以也不能根据灵气的小号来判断自己炼丹的时长。
只是时映雪觉得初丹凝聚的这个状态实在是不太妙了,她总觉得假如自己不做些什么,这初丹凝聚永远都是这个样子,青火熬着,一点儿变化也没有。
书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究竟是要怎么度过初丹凝聚这个时候,自己在脑海之中想的时候觉得一切好像都安排地明明白白,可是当真自己开始做了,就会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想的这么容易,反而云里雾里的多。
时映雪大胆猜测君姑姑会在两人都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把他们放进丹室之中,大约就是想要看看两人自己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如何,毕竟如果每一个步骤都写的清楚明白,那弟子照本宣科就完事儿了,一点儿自己的本事也没有。
这样想着,时映雪就觉得豁然开朗起来了。反正还有能够尝试的机会,这时候试一试别的操作也未尝不可,看看能不能主动结束这初丹凝聚的状态,将过程催化到下一个阶段之中。
就算是失败了,时映雪也可以从头来过。
她又不害怕失败,前人一个个的尝试,难道就没有经历过失败吗?倘若失败能够积累经验,时映雪就觉得失败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可怕。
既然心里已经这样想了,不试反而说不过去,她一切想得豁达,就觉得心里没有压力。
故而时映雪先是尝试着用神识压了压这一团精粹,见其没有反抗之意,甚至还顺着时映雪的压力往内缩了缩,时映雪心念一动,干脆猛地将神识一收,甚至拿出自己的灵气化为实质,将精粹用力一拢。
这一团团原本只是黏连在一起但是并没有融合在一起的精粹猝不及防地被时映雪强行按在了一处,被迫融合了起来。
时映雪觉得可行,便加大了神识按压的力度,没有想到精粹忽然爆发出反抗的力量,时映雪没有料到,应对不及,神识之中猛得传来一阵刺痛。
她连忙维持住自己这个状态,也不敢直接将青火的温度往下降,只能缓缓地一边忍受着神识的刺痛,一边用心念控制着青火的温度,顷刻之间身上就出了一身大汗。
功亏一篑在前,时映雪觉得自己还有容忍的余地,冷汗从额头上大滴大滴地往下落着,她还在强忍着神识的刺痛控制青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青火的温度应该是降到了躁动的临界点往下,这反抗的力量渐渐地小了。
不过她明显能够感觉到被迫融合的精粹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各自的活性,竟然当真往一种半生不熟又失去了活力的状态之中过度,反抗的力量自身就已经变小了。
难道?
时映雪觉得神识收到的阻碍已经小了许多,经历过上一次莽撞的时映雪也不准备再次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几乎自己都感觉不到似的再次用神识催动初丹之中的精粹融合。
这一次就要比上一次顺利多了,神识反馈回来的阻力愈发小,时映雪也用心念控制着青火逐渐升温。
很快在时映雪的努力下,刚刚还十分反抗各自为营的灵气精粹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丝毫看不出之前的样子了。
它已经成为了一颗圆球儿,虽然还有些绵软如水,但已经分不清楚其中究竟有几股精粹,而成为了一团混沌灵气。
这一团灵气之中分不出你我他,只能感觉到它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的活性,明显能够看出来它的内里性质已经稳定下来了。
稳定的一团混沌灵气?
那这不就意味着初丹凝聚的过程早已过去了么?
时映雪这时候才敢分心擦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珠,明白自己已经成功地将初丹凝聚成了一颗成品丹药,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可以开始用青火文火慢熬了。
这个阶段算得上是已经成功了一半,对比起之后开炉取丹时丹气蒸腾升华的阶段来说,这个阶段是对心神耗费最小,也是最轻松的。
丹气还没有熬出来,通俗来讲时映雪现在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用青火一直稳定炼丹,将已经成形的成品丹药熬出丹气,等到那个对于第一次炼丹的时映雪来说十分神圣的“时辰到了”,她这一炉子丹药才算是真正成功了。
不过她浑身紧张,对于她来说其实还是非常期待自己的第一炉丹药的,谁不希望自己第一次炼丹就能够成功呢?
既然一时半会儿不需要将神识分出来照顾丹药了,时映雪干脆就把自己的全部的神识都放在了青火之中,想要努力将青火调试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之前时映雪炼器的时候还没有发现,这时候才看到在火槽口之中摇晃着的青火焰心有点儿稍深的颜色,她把神识靠过去,就显然能够发现这一点儿焰心的温度要比外层的蓝火低上不少。
低上不少的温度?
时映雪又若有所思起来。
倘若青火分层,每一层用肉眼看有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温度,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时映雪能够直接通过控制焰心的大小来紧急控制青火的温度呢?
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想法令时映雪心里有些跃跃欲试,不过她面前这炉子丹都已经成功一半了,时映雪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奇思妙想就毁了这一炉好不容易炼制出来的丹药,只打算把念头按下,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再试验。
青火和时映雪一样坚韧不拔,就算是长时间地呆在鼎炉底下的火槽口之中,它也有没有一点儿抗拒的意思,只是和时映雪一样,想要默默地等待着这一炉丹药成功炼制。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时映雪放出自己的神识一看,只见鼎炉之中一片云霞蔓延,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云霞如梦似幻,仿佛天边苍穹落幕时夕阳点起的火烧云,灿烂而艳烈。
时映雪并不知道丹气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不过这鼎炉之中丹气已经结成,至少这一关时映雪又是成功闯过了。
那么“时辰已到”,又究竟是个什么判定方法呢?
这个所谓的时辰,究竟是个什么时辰?
上一次自己的试探不知道究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次的时映雪不免多了一些小心翼翼,少了一些懵懂莽撞。
她也不再想着自己能不能搞出什么新鲜的花样子来,只准备老老实实地再用青火熬上一会儿。
时光在飞速流逝着,长期地供给灵火,时映雪也渐渐地感觉出一些灵气不济的味道来了。
灵气对于修士来说简直比血液还重要,每一个修士身上都常备补充灵气的补灵丹,时映雪储物戒之中还有不少,都是之前元浅送给她的。
这些小玩意儿也不算值钱,反而是元浅的心意重要。
时映雪拿出补灵丹服用的时候不免想起了元浅的好,现在想想,也不知道丹室以外的世界已经过去多久了,元浅会不会也在焦急地等待她炼制成功?
若是她知道不仅仅是元浅,还有元若,叶清秋,甚至司明净和宫听雨都在等待她的结果的话,心里的压力是不是小一点儿呢?
这会儿的时映雪什么也不知道,她还在用青火缓缓地熬着鼎炉之中唯一一颗的丹药,等待着“那个时辰”的到来,等待着开盖取丹的那一刻。
就在时映雪将一整瓶补灵丹都通通吃完的那一刻,她忽然就觉得脑海之中轻轻地“嗡”了一声,就像是有什么在冥冥之中告诉她,她一直在等待的时机已经到来的那一刻一般。
这一次,时映雪稍稍有些谨慎,她没有立刻就将鼎炉的顶盖掀开,反而再次用神识查探丹炉之中的情况。
然而这一次,时映雪只能看到一片纯白的乳色,什么也看不清楚,神识就仿佛落在了一碗浓稠的牛乳之中,什么也查探不到,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难道是炼制失败了吗?
时映雪心里控制不住地狠狠往下一沉,不过她并不觉得这个结果接受不了。
原本第一次炼丹不成功也是常事,她已经从这一次炼丹的过程之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于是这一次炼丹的结果究竟成没成功,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她心平气和地将青火暂时收了回来,轻轻地将手搭在鼎炉的盖子上,缓缓地往上一提。
-----
“师尊,阿宁师弟的丹成了!”
君姑姑还坐在自己的洞府之中静心琢磨炼丹古籍,就远远地听到自己的小徒儿在喊。
这个徒弟是她在谢宁之前收的倒序第一个小徒弟,如今也是名正言顺的云浪道弟子燕玉儿。
燕玉儿还小,不过炼丹的成就已经非常高了,她的年纪和谢宁差不了多少,如今不过三十,在修真界之中还算是年纪尚小的女修。
谢宁和她的关系颇好,君姑姑没空指点谢宁的时候,都是燕玉儿在指点教导他,与他的情分非比寻常,对他这一次的考校也十分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