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广陵传来消息,梅成和桥蕤部遭到陈瑀的伏击,全线崩溃,开始全面撤退。
“理所当然的溃败……”周瑜随口说道,“陈瑀是陈氏子弟,广陵的地头蛇,要说对那边的熟悉情况,梅成和桥蕤根本比不上。”
朱信其实更想吐槽,把‘没成’派去当主将,失败才是真的理所当然。
奈何这个时代发音,和标准普通话是有区别的。梅和没的读音差异很大,这种谐音梗玩不了。想想也是,如果读音没两样,这孩子的父母,怎么会取这样倒霉催的名字。
发音方面可以那么说,先秦的官话,随着赵佗带到岭南,也在两广南部保留下来;汉朝的雅语,有些接近楚国的雅语。据说随着东晋南迁,带到江南一带,据说和潮州福建一带的方言接近。是不是朱信不知道,毕竟他也不是历史学家。
主要没听过那边的方言,最多只能说和闽南话不太一样。
总而言之,就是梅成作为主将去攻打广陵郡,最后没成败了,在朱信看来,很合理!
“现在可是盛夏,莫非那陈瑀不讲武德,在大夏天的发动奇袭?”朱信调侃道。
陈瑞此刻颇为无语,他也来自广陵陈氏,陈瑀还是他族兄来着。见别人那么编排,按说怎么都要出来维护一下……
“还真就是这样……”周瑜回道,“陈瑀就是趁着梅成罢兵休整的时候,发动了突袭。”
对,的确没有人规定,夏天就不能开战。真要算冬天最冷的时候,要打也可以打。
梅成没有做好戒备也是个问题,自己中招不能怪天气不好。可按照约定俗成,这陈瑀的这个奇袭,也的确不够厚道。
“现在的问题在于!”吕范出面,“在把梅成驱逐出广陵郡后,陈瑀把笮融也给赶跑,据说后者向北跑了。也就是说,目前陈瑀也就成了广陵实际的太守。”
“他不可能放任我们在下邳,挥军北上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周瑜总结,“广陵给笮融祸害不浅,还聚集了一大堆的僧侣,整个郡乌烟瘴气的,不整顿一段时间,陈瑀根本没办法北上。入秋后北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话虽如此,这位既然不讲武德,谁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突袭。
“军中的戒备工作,我会做好的!”祖茂自然是闻弦歌知雅意,出面表态。也是吐槽,这梅成到底是多么松懈,才能让陈瑀突袭成功的。
“其实我的意思是,笮融残部两千人左右北上逃窜,必然会经过下邳郡。”周瑜看向众人,“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携带了大量的钱财和物资,是条肥鱼!”
众人闻言顿时明白,周瑜的意思是,这条鱼儿那么肥,不去抓起来太浪费了。
“另外虽然只有两千人,但若是和张飞配合夹击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麻烦。他麾下的这两千人都是佛兵,战斗起来悍不畏死,再加上笮融本身是个将领……”吕范提醒道。
两千人配合张飞那边的几千人,加起来七八千战兵。
张飞是四级职业者,淮阴城里面还有三千丹阳兵,配合笮融两千佛兵,说不定真的能战胜她们这几千兵马。
毕竟扣除孙坚旧部那几千人外,其他几千战兵都是新兵,再不然就是招降过来的祖郎旧部,或者陈温旧部,训练程度各不相同。
再说,孙坚旧部在袁术麾下,也有几年没有好好训练和作战,战斗力略有下降。之前去打庐江,打都没打,陆康就投降,自然也达不到练兵的目的。
“要怎么打,直接说就是了!”黄盖看向周瑜,她比较喜欢干脆一点的。
“考虑到我们若是拔营攻打笮融,张飞可能会衔尾杀来,只能分出五百骑兵,一千步卒,最多其中包括一百弓箭手去对付他。”周瑜分析,“谁愿意去?”
分兵太多的话,那么淮阴这边就容易顾此失彼。相对人数少也有人数少的好处,那就是机动性比较高,调度起来也方便。
“不必说,我来出阵吧!”祖茂当即出面,“不管是侦查还是打仗,我都能胜任!”
觉醒了‘探子’职业之后,祖茂的价值的确提升了许多。至少能提前发现敌人,并且做好安排。更别说,他本身也是个合格的骑将。
“我来!”孙策也举起了手,“我要去,我要去!”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在军营里面,这位已经是闷得不行。换了平时,还能去周围的山林里面打猎解闷,可在这里怎么能随便出去。
“驳回!”黄盖直接给了她脑袋一个手刀,“哪有身为主将离开本阵的道理?”
“公覆,这样打下去我会变笨的。”孙策捂着脑袋,黄盖很多时候就和她老娘一样,虽然都是一个辈分的存在。
可问题是按照辈分,叫她‘黄姨’会被打,叫‘黄姐’良心又过不去,最后索性用表字来称呼她,实际上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倒是觉得,多敲几下或许能稍微聪明一些。”黄盖作势又要开始敲。
“对不起!”孙策果断道歉,求生欲满满。
“我来……”祖郎举起手来,话说又不是举手回答问题,你举个毛线的手。
“夫起的话倒也可以……”周瑜点了点头,同时有些担心,这位的智商不太够的样子,随即看向鲁肃,“再安排一个副手怎么样……”
视线一直在周瑜身上的鲁肃见状,就要开始表态,谁知道祖茂先一步发话“没关系,我会看着夫起的,有什么也能在旁边帮衬一下。”
主要是他认为,既然要分兵,那么就不适合去太多,他和祖郎两个一千五百人足够了。
“没关系,打仗而已。”祖郎也对周瑜的轻视有些不满。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一千打两千,且不说旁边还有五百骑兵掠阵,自己这一千人莽过去也没什么难度。
“那就这样好了。”周瑜见状,也不好拒绝,否则的话祖郎那边估计有意见。
粮食问题,有两个提议,要么就是带一百火头军随军,准备十到二十天左右的材料。要么就是带上几天的干粮,不建议在沿途的万事屋采买,毕竟战时是三倍价格。
一两个人倒不值几个钱,上千人一天三餐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祖郎最终选择一百火头军,胃口被朱信养刁的她,已经吃不惯干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