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牙刚洗漱完,抹了把脸匆匆而去,路上刚好碰到了宁战,忙笑着打招呼:“宁将军。”
“啊,孟首领早。”后者同样抱了抱拳。
片刻后,众将齐聚中军大帐,互相小声讨论攀谈着。
在场的都是高级将领和谋士,校尉级军官是进不来的,南疆兵那边,孟牙的副将也没资格参加这种议兵。
不多时,萧远入内,并未着盔甲,而是一身便装锦衣,腰间玉带,玉簪束发。
众将讨论声立止,迅速分列两边站好,齐齐抱拳弯腰:“参见陛下——”
“诸将免礼。”
萧远并未落座,站在正上方的帅位前,开门见山道:“目下,鬼军各防线的情况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今次议兵,将制定突破性战术。”
众将闻言,皆是一正,心底亦产生了某种激动,之前都是试探,现在终于要真正开打了。
萧远继续道:“之前,贾攸曾谋画三条灭敌计策,朕思虑再三,综合战场各种情况,决定采用第三策。”
“不过在此方略上,还要改动一二。”
贾攸的三策,依次为:
围城打援。
避实击虚。
声东击西。
其中围城打援,是剪除乌骨山两翼,使其孤立,然后以重兵包围。这个策略可以用,但不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一来,秦军将会长期在野外驻扎,而乌骨山军工设施齐全,里面有河流湖泊、仓库民居,是有一定自给能力的,非短期可困毙。因而被萧远否掉了。
避实击虚,其中的‘实’就是乌骨山,既然是硬骨头,那就留后再啃,先突破其他地方,这个策略也可以用,但它同样有一处弊端,那就是突破其他地方后,秦军粮道会受限,有乌骨山这颗钉子在,你就算去攻打塞斯城也不安心,如果短时间内没有进展,就会面临运输线被切的风险。
最后的声东击西,是最适合目前战场情况的。
贾攸原策为:佯攻砂碑,实攻乌骨。
但在这一策上,萧远作出了一定的改动:
一,砂碑要攻,但不是佯攻,而是真正的猛攻。
二,实攻点由乌骨山变为鬼军南线据点,而且是以精锐部队闪击。
三,从鬼军南线突破,迂回至乌骨以东。
四,另一支部队于正面、两翼进攻乌骨,实则,迂回部队抓住时机,突袭乌骨东门,相当于绕后。
乌骨山只有东、西两门,西门是面对秦军的,而东门,连接塞斯城,在正面秦军猛攻之下,鬼军必定严防死守,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恶战上,届时,他们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身后会突然出现一支精锐部队。
简而言之,吸引火力点在砂碑,突破点在南线,最终目标在乌骨。
萧远早已经抽出了战剑,侧身在地图上不断指点圈划。
将此方略讲完之后,他环视一周道:“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秦军高级将领,哪个不是久经沙场打过来的,一番谋划,众人当即明了。
萧远又看向贾攸等人:“诸卿可有异议。”
贾攸由衷说道:“陛下用兵如神,臣无异议。”
“此策上佳!”王肃跟着道。
娄鹤道:“陛下之武略,令微臣心折,此番鬼军必败矣!”
“那好,就照此方略行事。”萧远看向下方:“众将听令!”
众将身子一震。
“徐荣!”
“末将在!”
“昨日你已经打过砂碑了,更熟悉那里,令你继续率部攻打此地!记着,朕不是让你佯攻,而是真正的猛攻!可集中兵力,争取突破鬼军据点,就算突破不了,也务必要震动整条防线,迫使其他地方的鬼军必须驰援砂碑!”
“得令!”徐荣抱拳震声。
萧远心里很清楚,昨天的试探性进攻,必会让鬼军警觉砂碑之薄弱,继而在此地布以重防,他要的,也不是徐荣能攻破这里,而是必须得让这里成为最大的火力吸引点。
“张大山!”
“末将在!”
“令你率本部人马,佯攻乌骨山以北。”
“得令!”
“卫庆!”
“末将在!”
“最关键的地方,朕就交给你了。”萧远看向了他,正色说道:“率一支精锐,在砂碑恶战之时,闪击鬼军南线,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此地,迂回至乌骨以东!”
“末将领命!”卫庆奋力一抱拳。
“宁战!”
“末将在!”后者跨步出列。
“在卫庆迂回东门后,令你率军正面猛攻乌骨山!”
“得令!”
这是一场多处进攻路线的战役,有主有次,有佯攻有恶仗,有突袭有闪击,看似复杂,实则非常明确,各部将领都有着自己的主要任务,带你的本部,完成作战要求即可。
萧远又看向了孟牙:“南疆众兵士,负责战场的救治,和各处接应。”
“得令!”孟牙跟着震声领命,没有觉得任何不妥,反而心里一喜。
这一场战役很重要,是奠定消灭鬼族的关键,容不得半点失误,所以萧远是不可能在这里将南疆兵用到决定性战斗上的。
而南疆兵的军备,大多是布甲长矛,掺杂一些竹片连接的那种简甲,少有的盔甲,也都在南疆将领身上。
说句不好听的,以其战力,正面碰上鬼军的话,还真不好说打成什么样。
或许能赢,但若败则影响全局的事,萧远绝不会做。
下达完这些命令后,萧远返回帅案前,背着手站在正上方,震声说道:“此次一战,至关重要!诸将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告诉将士们,定要奋勇杀敌,为国灭贼!”
“末将领命!”众将声势如宏。
“都下去准备吧,此战定于四月初六,辰时发兵!”
“臣等告退——”众人齐齐施礼。
议兵过后,已是天近中午,萧远于帅案翻了翻卫庆之前看过的兵书。
片刻后,有士兵端着饭菜走了进来,恭敬放于帅案。
简单的两个菜,一荤一素,一碗米饭。
萧远端起碗拿起筷子,干起饭来,心思却飘到了战局上。
毫无疑问,此战之关键点,就在卫庆的迂回部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