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九百八十二章 亲事与政事(两更合一更)
    高大的殿檐下。

    章越一眼望到尽头,无数盏的鱼碗灯高悬殿顶,这是他中状元后唱名赐第的地方。

    从嘉祐六年至今,屈指算来已过了十五年,快十六年了。

    这恰好是一个婴儿长大成人的光阴。

    初为官时,他站在殿外,远远地韩琦,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王安石他们的背影,官帽上左右晃动的长翅,宽袖袍裾摆动。

    站在这里,章越有等目光所及皆是过往的错觉。

    在朝堂上一年所学到的,足足抵在外三年。

    这是天下人尖子所在的地方,放之四海都找不出这么多精英。

    放到历史上而论,唐宋八大家有六人与他同朝为官。

    当时自己对他们望之如长者。

    如今多年手握权柄,宰执之位则给了他收放自如的心态,章越从容不迫地站在那,沐浴着阳光,就连身边的天子内侍都是低垂着头,屏住呼吸。

    更不用说同属文臣的李清臣毕恭毕敬,任何时候都以宰臣是瞻,看宰臣的眼色行事。

    随着宣赞第二次宣名,章越手持笏板,轻提袍角跨过了门槛,步入殿中。

    到了金殿之上,章越行礼参拜。

    官家亲自下阶相扶看了章越一阵道:“章卿仍是风采依旧,与一年前出京没什么分别。”

    章越抬起头看着官家霜鬓,有些不忍道:“臣劳陛下记挂了。”

    说完章越奉上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所写下的国书,国书里便是这次谈判之事。

    国书是用汉文和契丹文书之,官家看了国书后不胜欢喜。

    官家当即让内侍给章越颁布诏书,其实内容是打算夸奖章越制辽之功,但碍于两国的‘邦交’,至少不能在面上说什么,否则就落人口实了。

    所以诏书夸得是章越多年以来辅政之功。

    官家考虑的私下说得怕别人听不到,必须用诏书的形式颁布天下。

    宣诏的清朗之音,听起来琅琅上口,通过大殿再通过广场传播出去,缭绕于皇宫之上。

    次日将见于邸报,朝报之上。

    四方臣民的可以读之,确认我大宋有了一位相公。

    当然给你的,日后也可能收回去。

    不少皇帝用你时候好得和穿一条裤子的,但翻脸的时候也是眼睛不眨一下。

    但至少北宋的皇帝很少这般待大臣。

    诏书宣毕,章越道:“陛下厚恩,臣愧不敢当!全赖陛下在京运筹帷幄,对臣推心置腹,方退辽国三十万大军。”

    “更何况辽主耶律洪基只是暂且接受了对夏调停之事,是否从此罢南下之意还是两说。若年后复来,乃臣之罪也。”

    官家可以用诏书当众夸奖你,但章越永远明白,功劳归于主上,同时话不可说满的道理。

    永远记得谦虚谨慎,生在官场一日,便要时时如履薄冰。

    官家道:“辽主年后必不能来,要来也要等到明年秋后或是后年了。那时候交趾已平,朕无南顾之患,朕召卿回京正是要以后日日咨询以国事。”

    顿了顿官家对内侍道:“赐座!”

    内侍当即搬了一张交椅放在官家御座之侧,这位子比去年章越拜枢密副使时,离皇帝距离近了三尺。

    这是更进一步的心腹股肱之臣待遇。

    章越仍旧持笏道:“臣诚惶诚恐之至也!”

    皇帝越对你推心置腹,反而越要讲礼数,这样才能长保富贵,圣眷不衰。

    章越坐下后半边屁股坐上锦褥,然后向天子进言,如今的章越早已不是当初在制举考试时,在应答国策上都要斟酌再三禀告的士子了。

    同时章越也意识到,皇帝如今早有了自己成熟的见解,以及自己的一套治国安邦的理论,也不再似当年时说什么都拍手叫好。

    没看到如今的官家连王安石也忽悠不动了吗?

    官家示意内侍退到一旁,知道君臣私密的话要说,然后立即抛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朕决意改元,卿以为如何?”

    章越听了官家的话,心底一凛第一个反应就是下意思的反问道:“陛下,打算明年就改?”

    但转念一想,章越立即面露喜色地从椅上起身道:“臣恭贺陛下终于下此决断了!”

    官家闻言很高兴,什么叫肱股之臣,这就是了。

    官家有什么重要决定或是打算,二人总是能合拍。

    改元的用意是什么?有点类似网名改来改去一般,感情上有了新变化啊,人生思考有了突破起飞,或者纯粹换换心情啊。

    而皇帝改元意义更加重大。

    打个比方明清都是一元一帝,比如万历皇帝当了四十几年皇帝,就一直用万历这个年号代称,这是没问题的。

    唯一就是经历土木堡之变的那位兄弟,用了两个年号,那是人家当了两次皇帝。

    但宋朝不同,仁宗皇帝就用了九个。

    年号中比较经典的绍圣和崇宁,分别是哲宗和徽宗表示要继承神宗熙丰之政所采用的年号,也是向天下宣告的一等形式。

    官家见章越领会了他的意思,却故意道:“仁庙在位四十二年,用了九个年号,如今是熙宁九年,也当是变一变的时候了。”

    章越当然配合官家的意思道:“陛下,臣记得国朝百余年,年号无过九年者,譬如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为天禧,庆历九年改为皇祐,嘉祐九年改为治平,唯独天圣尽九年,而十年改为明道。”

    官家听了心底高兴,什么叫心腹之臣,天子说了一个意思,身为宰相的就给你找理论支持,把以前的数据拿出来,做到理由充足。

    官家又道:“还有一个用意,上九,亢龙有悔。九乃阳数之最。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缘故,让子孙遵而行之。”

    “所以朕想改元方为周而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章越听了官家的意思,也是明白。

    熙宁变法进入第九个年头,也是盛极而衰了,有些东西必须改一改。

    改元的情况一般是新帝登基,一个是天子亲政,这都代表权力发表了变动。

    以宋徽宗的年号为代表,他刚登基的年号建中靖国,就是对新旧两党都采取一个拉拢的姿态,我不左不右,走中间的意思。

    后来改元崇宁就是追述熙宁之政,我站新党的意思。

    改元政和则对旧党态度又有所缓和,你们两党不要再搞来搞去,消停一会。

    正如章越之前反复劝官家要亲自主持大政,由你亲自主持变法一样。现在改元代表着天子从二府手中接过接力棒,亲自主持变法事宜。

    所以官家一问章越改元的打算,章越立即起身附和,并且只言不提当时是自己劝皇帝亲自主持变法的。

    但这事官家肯定心底有数了。

    官家心底,王安石与章越不同,王安石毕竟是老臣,几乎是自己老师,对于权势越来越盛,羽翼已经日渐丰满的皇帝而言,双方的抵触和矛盾日益加深。

    如今的官家已经不容许再有这么一个人,处于师位,对自己指手画脚,事事教你该怎么样怎么样为之。

    此事演变到其他朝代里,就演化为秦始皇杀吕不韦之事,古往今来这样例子太多了。

    但在宋则大可不用担心,卸了磨不会杀驴,还会给你养老让你善终。

    不过在官家心底,王安石的罢相肯定是进入倒计时了,而下面的人选中自己对章越有知遇之恩的。当然官家也早忘了自己还未当太子时,在章越那学过书法的事,也亏十七娘没让章越当皇帝名义上的老师。

    确立了这个事实后,官家决定更近一步了,那就是第二个事实。

    官家道:“朕打算两年后起兵灭夏,卿以为如何?”

    章越道:“陛下,臣实话实说,此事当从长计议。”

    官家道:“朕等不及了。这些年朕的身子一直不好,去岁还掉了一颗大牙,如今右边的一排也松动了,真可谓是鬓毛已衰。”

    章越看了一眼官家的脸色,知道正常人哪有这般眼窝深陷,脸作苍白的模样,这都是休息不好,思虑过甚所至。

    章越道:“陛下年富春秋,正要御极万年何出此言,臣请陛下节劳少思,至于制夏之事,则可以缓……”

    官家疾声道:“章卿,朕缓不得,这十年变法所图是何?国库已是日渐充盈,再无当初朕刚登基时窘迫,如今朝廷可以在陕西囤下足够三十万大军一年所支的粮草,为伐夏之事,洗刷仁庙当年之辱!”

    “这事朕日思夜想,登基至今从未放下过。你也说过,朕他日要为中兴之主的。”

    章越闻言沉默,官家此志不可拔,看来是谁也劝不动的样子。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要为伐夏之事,一是继续削减其国力,二是待其国中有变。二者缺一不可。”

    官家道:“朕晓得,你放心,朕这一次不会急于求成。但朕的身子却是日渐不好,有些似极了先帝之症,有时候稍动怒则日头晕眩。”

    章越心道,这症状是高血压吗?

    官家反问道:“章卿你的身子如何?”

    章越道:“臣的身子还好,但也有偶感风寒,体力和饭量也不如数年前了。”

    天子身子不好,你总不能在他面前说,我吃好睡好,吃门门香。

    官家道:“那就是不错,是了,朕听说你有两个儿子,长子应是有十五岁了吧。”

    章越低下头道:“回禀陛下,臣犬子确实这般年纪,平日甚是顽劣不堪,实在令人头疼。”

    官家笑道:“那是他性子未收的缘故,找个贤淑的女子成了婚,便知道何为担当了。性子也沉稳下来了,以后也可以继承宗祧了。”

    章越道:“臣谨记陛下之言,回去一定劝诫犬子,但盼他稳重一些。故而臣与右正言黄履议定了亲事,也盼他能够早些懂事。”

    官家闻言脸色一变心道,他之前打听得很清楚,章越长子根本没有定下婚约。怎么一下子就有了婚约。

    事实上章越确实是知道官家可能向自己提亲后,连夜向黄履提出婚约。

    黄履也是吃了一惊,他们在路上才说了此事,怎么章越如今焦急地就找自己议亲。

    黄履确有一女待字闺中,不过才十岁左右的年纪,要议婚本也要等到十五六岁以后。本来宋朝议亲都是非常繁琐的,而不用说是章越,黄履这样的官宦之家。

    当时黄履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就让自己妻子沈氏与章越的妻子十七娘商量。

    对沈氏而言,自己的女儿能与章越这样的宰相家说亲,那是何等光彩之事啊。不过沈氏这样出身吴兴沈氏这等大家族的女子,也不是单纯那等爱慕富贵的见识短浅妇人家。

    对于章家她了解得非常清楚,章越为官如何不用多说,十七娘也是知书达理,她对二个儿子也是管教甚严,完全没有衙内那等纨绔子弟的习气。

    自己女儿嫁到他们章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至于十七娘也是没有言语,从那日皇后找自己说话时,她便有所猜到了。公主的婆婆有几个好当的?

    这个时候皇帝虽然取消了升行之礼,但自己敢当真。最重要是章越的仕途,章越如今是文臣领袖,成为外戚后就失去了文臣领袖的地位,以后再统御百官也是底气不足。

    在宋朝无比讲究制度二字。

    所以皇帝的女婿肯定是不为之的,所以如何不得罪皇帝地回绝就是一个问题,那么唯有自己先定了亲再说。

    所谓挑儿媳妇先看亲家母,作为出身兴吴沈氏这等大族沈氏出身教养不用多说,沈括还未续弦前对她还是颇为疼爱,虽然后来遭后母刻薄,但没几年就嫁给了黄履。二人成婚后,夫妻是举案齐眉。

    再说黄履是何人?那是官人的同乡同窗发小啊!平日里两家经常都有往来,对方家里大人和孩子是什么性子的一清二楚。

    黄履人品不用多说,若两家下一代能够联姻,那是可以成为世代之好的。

    十七娘出身宰相家,自己又嫁给宰相,但深明什么叫高门嫁女,低门娶媳的道理。到了自己儿子这一代,更没有什么再娶宰相之女,让自己官人背负上结党营私的嫌疑。

    黄履这般身家清白,又是知根知底的再好不过了。

    当两边合了八字后很是般配后,两家人见此都是大喜,二话不说就定了亲。

    其实好姻缘,都不用多磨。有的就是这么简单,看上了眼,一路顺顺利利的,没啥折腾事。在外人看起来有些草率,但以章黄两家的交情而论,一点也不草率。

    得知此事后,章越也放下了心事,黄履是自己兄弟,是彼此可以托付性命家小的那等,如今成了秦晋之好,自己是真高兴,也是圆了自己一桩心愿。

    今日来金殿上见了官家后,未等对方开口自己就将此事道出。如此方才不伤了君臣之情。

    如今看官家的脸色,真有此意,章越暗道幸好,幸好。

    官家没有多想,此刻唯有拍断大腿之憾。

    但官家不能表露出来,微微笑道:“朕听说汴京世宦子弟,泊于绮执之好,凡择女所配,必于寒素之门,可有这个说法?”

    章越笑道:“陛下所言确有这个道理,当初臣也是蒙老泰山赏识,正是识拔寒俊于稠人之众,故而成了吴家女婿。”

    官家心底遗憾,但面上却装作无事地道:“真是好姻缘,朕也是为你们高兴。黄履如今只是右正言吗?朕记得他当初曾为御史,但因上疏直言斥变法之失而被罢去此职。你们二人身为同年,他还是进士前十名,但仕途上倒是悬殊甚多。”

    章越知道黄履当初为自己出头而被贬,其实当时沈括与王安石关系很好,黄履完全没必要得罪人家的,可他还是这般为之。

    章越道:“回禀陛下,黄履是臣知己,他也支持新法,只是天生豪迈侠义,于仕途反不是那么在意,当时见新法有不足之处,固然尽御史本分上疏直言。不过臣也是喜欢他这般闲云野鹤的心境。”

    官家道:“善。”

    然后官家走到屏风上数了数,用笔将黄履的名字写上去。

    官家一看其实屏风上早有黄履名字,这是当年王安石推荐他为御史时。

    对于官家而言,最看重的就是臣子无所党,说白了就是孤臣。王安石提拔了他,他仍是可以言新法之非,这与蔡确有些相似啊,此人日后看来是可以重用的。

    至于章越虽没有与自己结亲,但他安排的这婚姻,自己也算接受。

    黄履如今只是小臣而已,也是出身寒门。章越与他结亲,不是看对方的门第如何,官位如何,而是看在多年的交情上,这点说明章越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不似其他的宰执,一个个的相互联姻,一心长保荣华富贵。最后宰相与宰相家联姻,执政与执政,两制与两制,简直是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连刚回朝的冯京都与蔡确定下婚事,这其中有什么用意?着实令他无语。

    官家讨厌下面官员将亲事与政事混为一谈,但忘了自己不也是如此嘛。

    在官家心底,似章越这般,才是君臣始终之道,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Ps:有说法黄履的女婿是吕惠卿,不过这不太像真的,另外黄履女儿确实不错,据记载懿淑端庄,举止循礼,“所以事父母者,曲尽其意。识趣高迈,尤深于老庄之书”,黄履“未尝不叹息以为不可及也”。黄履为挑个好女婿也是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