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法僧皆能口灿莲花,引经据典,所讲之法围绕五性九识为核心。
以入定,参禅为路径。
尊佛性天成,本自具足,行诸戒律压制人性劣根,挖掘自身佛性抵达彼岸。
金山寺讲法僧金池,继空明寺、大慈寺后第三个上场。
爬上十米高的讲法台,站上法台俯瞰,声音如洪钟回响:“五性:声闻,缘觉,菩萨,不定,无性。”
“身闻之妙,在于…………”
金池讲完佛陀五性九识妙境,开始宣讲佛性,继续开口道:“欲见佛性,需行戒律,首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杀生使人…………”
讲经台下。
身穿锦衣华服的贵人侧耳倾听。
时而疑惑,皱眉思索,时而点头,恍然大悟。
伪法,亦有一套合情合理,能完成逻辑闭环的理论。
不是修行者,以古代人掌握的知识,很难堪破这一场骗局。
够格被骗的都是读过书,家境不凡之辈,平民根本没有被骗的资格,只是来凑个热闹,蹭一蹭不知道有无的福气。
陈景也在台下听经,明知是伪法,却依旧听的津津有味。
“金池以戒律见佛性,学说倒是比金山寺完善不少。”
陈景作为金山寺经堂常客,本身也是一名讲法的高手。
和其他唯识宗僧人不同,并没有对伪法有半点轻视之心。
能够击败真法的伪法自有可取之处。
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解析伪法,不仅充分去理解伪法,还对修持有几分感悟。
伪法:佛性修持法门。
境界为真,修持法为假,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人体就是一座巨大宝藏,只需要不断向内挖掘潜能,就能具备超能力,进化飞升。
佛性法门和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挖掘潜能的前提是有潜能,人类又不是被封印的仙人。
祖上没有阔过,或者说现在就是人类最阔的时候。
物种之间竞争何其残酷,根本容不得半点留情,哪会有现成的财宝埋起来等待被挖掘?
不过人体是宝藏这句话也不算完全错。
只是关键并不在于宝藏,而在于开启宝库的钥匙。
修仙,挖掘的宝藏并非已有的宝藏,而是通过修持法,破限法,让人类某项弱小的特质变得强大起来。
亦或者寻找到存在感微弱被人类忽略的能力,然后再重复上诉步骤,让弱小的特质变得强大。
修行更像是种田,寻来合适的种子在土地种下,挖地,浇水,施肥,除草,挖地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项而已。
伪法盲目的挖掘潜能,就像是在一片适宜种庄稼的沃土,疯狂挖地,想挖出石油一夜暴富一样荒诞。
肉体如此,精神如此,性亦如此,不破限不管怎么挖掘,终究只是一名凡人。
“…………”
然而,伪法却有着真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法门简单易懂,只要是个读过书的正常人,都能听懂,知道该如何修持。
其次容易执行,无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只要有一定控制力,就能轻松达成目标。
最后没有危险,只需要坐枯禅就行,不会有精神异变成疯子的危险。
法门简单,修持容易,还没有半点风险,却能成为大神通的佛。
啧啧……这恐怖的投资收益比。
哪怕是最有勇气骗子,也不敢给出如此夸张的回报。
他们顶多也就装装秦始皇,给颗长生不死药,装装阎罗王,厂家直消生死簿名字而已。
可以说,伪法除了假以外全是优势!
“…………”
“身为唯识法脉传人,听闻佛性伪法竟然能怡然自得,难怪能成为金山寺主事。”
陈景耳边响起一道声音,回头便见到大慈寺跟在玄明后面的大和尚。
身为唯识法脉传人,对伪法的鄙夷溢于言表。
看向陈景的眼神,带着几分怒其不争,还有几分对愚昧之人的怜悯。
昨日,已私下找到法济要说法,但是对方含糊其辞,并不解释迦兰法脉弟子成为此行主事的原因。
而唯识法脉成为主事,讲经台金池却依旧在宣扬伪法,其罪责自然归于主事之人,让法恒忍不住出声喝问。
陈景没有半点被抓包的自觉,顿了顿回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心中无伪法,听一听伪法又何妨?”
“若没有动摇,何必舍真经而学伪经?”
“伪法有吞真法之心,真法却没有容伪法之量,为何不能在伪法中寻找答案,有容乃大,说不定兴盛之道就在其中。”
“你可记得四戒,谤菩萨藏,信相似法。”
“四戒不吝法不也无人持,同样是舍一戒,后者若能换来宗门兴盛,幽而复明,何乐而不为?”
“诡辩!法济怎么会把唯识真法传给你?同意以本届盂兰法会辩法输赢,决出唯识宗主脉也是因为你?你到底用什么妖言蛊惑法济?贫僧宁可犯诳语戒,也绝对不会将传承给你!”
浅聊几句不欢而散,陈景看着法恒愤然离去,依旧一脸平淡自语:“你若想让唯识宗兴盛,会将传承给我,你若想盗唯识宗真经,亦会将传承交给我。”
谈话结束。
金池从讲法台安全下来。
讲法,无人会质问,金池有几十年讲法经验,不会有任何问题。
唯一所需要担心的是金池年老体衰,从讲经台失足掉下来。
“…………”
盂兰法会第二日:讲法,在黄昏时分结束。
晚霞漫天,一名中年富态和尚,拿着一卷画轴走上法台:“诸位同门请看,此画中内容便是法会明日辩题。”
说罢,画轴缓缓打开,清晰展示给台下的众人。
只见画中佛祖手作拈花状,两指捏住一名僧人呈上的盂兰花瓣。
四周诸罗汉菩萨疑惑,唯有一名僧人露出微笑。
“明日辩题,竟是拈花一笑?”
法台下,不少辩法僧变了颜色,今年辩法的难度一下提升了好几倍。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将心印心,不落文字之法,传给了大弟子迦叶。
此为禅机源头,岂是等闲之人所能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