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三四章 走马灯们
    武文松回家后才知,他将要面临什么。

    读到这里大家别紧张,不是坏事,是好事,相亲的事。

    不过,是不是真的是好事,还要看当事人的感觉。

    武文松刚到家时,只觉得很兴奋,特别想把自己这些日子遇到的各种各样好玩的事告诉家人。

    所以一开始他压根就没注意,家里出现的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不时有熟面孔或生面孔的乡亲进屋来,随便在屋角找个地方坐下。

    说也奇怪,一贯好客的爸爸妈妈,似乎也并没有热情张罗他们,只是随意地招呼他们几句,然后继续兴致勃勃地听武文松说他的故事。

    武文松在外跑的时间长了,这会儿跟爸爸妈妈聊天,时不时地会迸出一些普通话的表达。

    妈妈倒没说什么,文松爸却有些不高兴,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他,让他说家乡话。

    说的次数多了,文松爸有点急了,带着训斥的口气说他“你这是到家了,别撇那个城里腔,跟家里人说话就得用家乡话。你撇着舌头说,就不怕把它闪了?”

    武文松挨了训,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还好,那舌头看来并没有闪着。

    来家里的那些乡亲一个个挺奇怪,除了愣愣地听他们一家人唠家常,再就是不住地上下打量武文松,然后蔫不出溜起身出门。

    出去一个,不一会儿又进来一个,就像走马灯似的。

    武文松过去在家时,从不关心街里街坊的来往,压根就没在意过平时大家相互串门,是什么样的情形。

    倒是在城里呆了一段时间,也时不时地去人家里,见识到并渐渐学会了城里人串门的一套寒暄礼仪。

    最让他有感觉的一句话,是临出门送别时,主人对客人说的那句。

    “慢点走。”

    头一次听到这话,是去车轴老伯伯家时,车家大妈送他出门对他说的。

    当时,他既没听懂,更不解其意。

    经历的次数多了,他知道了人家说的是哪几个字,“慢点走”。

    刚一听懂,他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一个老爷爷慢慢往前走的样子。

    为什么会想到老爷爷?因为年轻人没有走得慢的,哪怕就是身体稍亏的中年人,除了病病歪歪的那些,一般也很难慢得下来。

    车大妈,还有其他一些城里人,为什么送人出门时,要说“慢点走”呢?

    直到有一天,武文松从导演家送完东西出来,笑眯眯的导演夫人跟他问候完“慢点走”,送他出门之后,一个遭遇,让他突然有了“感应”。

    人家说“慢点走”,可他哪里慢得下来?

    隔着楼梯往下蹦着走,一个不留神,把脚崴了。

    这时候,他突然恍然大悟“慢点走”的意思,就是让自己时刻小心,照顾好自己。

    从此,他喜欢上了这句话,也时常把它挂在嘴边。

    不管对方是男女老少,是尊卑长幼,跟人家道别时说声“慢点走”,顿时就觉自己身上的“城市范儿”陡增。

    当然,在家的乡亲从不这样说,现在依旧如此。

    每当“走马灯”要离开时,一般动作都是掸掸屁股上的土,然后两手一揣,径直往门外走,只有少数人会哼唧一声“走求了”。

    主人基本也不睬他们,自顾聊天。

    武文松开始还有些过意不去,但他确实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知道,如果自己用家乡话跟人家道一声“慢点走”,就是爸爸不张口训自己,乡亲也得上前数落两句,“出外这半年多,咋说起谁也不懂的怪话呢?俺好腿好脚的,为啥要慢走哩?”

    直到“走马灯”转了好多圈,武文松才意识到他们是干什么来的。

    于是,他发火了。

    他没敢对爸爸,那可是家里的绝对权威,武文松内心里怕自己的爸爸,要比武文杰怕他亲爸更甚。

    他当然更不忍心对妈妈,他知道妈妈这么多年打理一个穷家有多不容易。

    武文松把火撒在了才迈出家门不久,虔婆味道十足的那位老阿奶身上,连带着,把上溯到一早家里刚开门就来了的各色人等,全都骂了一通。

    反正他们谁也听不见。

    那些“走马灯”们不是别个,都是来相人的。

    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曾被耕牛倒拖着满地打滚的傻小子,在短短时间里,竟会出落成今天这副样子。

    用“走马灯”们私下里讲的话来说就是“武家那厮娃,走的时候就像条癞皮狗,才过了拉泡屎的光景,咋就成了只小狼狗了呢?”

    话糙理不糙,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要说早先在村里时,武文松可真是巴不得家里能来提亲的,可那时,是越想有越没有。

    实在没别的招了,他爸才咬牙轰他去找他堂哥,争取让儿子在工厂“刷一圈金”。

    现在看这阵势,出去这一趟,儿子竟然练成了金身。

    其实,可能每个人原本都是金身,但假如没有放在合适的地方,金身或被污泥包裹,或沾染铜斑铁锈,会让别人甚至自己都产生误判,把自己当成“泥胎”或是破铜烂铁。

    所以,所谓的“镀金”,可能往往不是加上什么,而是减去什么,剥落掉的是那个蒙蔽自己的外壳,而现出的是闪烁光芒的真实材质。

    武文松向爸爸妈妈认真宣布,自己目前正忙,不打算结婚,也不具备条件结婚。

    当爹的听罢有些着恼,责问他还要什么条件?家里结婚的房都已经为他盖好了,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条件更大呢?

    武文松脸上的神情是“虚心接受”,但嘴角的弧度却显示出“坚决不改”的意味。

    在他的脑海里,迅速闪过了他亲眼见到的城里人所住的那些房。

    拍解放前戏的那片老破住房,工厂一排排的新旧职工宿舍,堂兄家住过的那两室一厅的房,还有堂兄现在的大房子……

    他知道那些都还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但在他内心里,他未来的生活,似乎也不该局限在爸爸帮他盖的那间大瓦房里。

    要是从前,儿子如果做出这副样子,文松爸的巴掌早就呼上去了。

    现在,他轻易下不了手了。

    不单单是儿子大了,实际上,之前之后差不了几个月时间。

    也不完全是由于儿子能自己挣些钱了,父母对于儿女挣多挣少,永远是无视的。他们关注的只是,孩子的钱够不够花,为的只是适时帮孩子一把。

    一俟孩子能挣出够他自己花的钱了,父母只要不是急需,从内心来说,并没有要从孩子那里获取什么的想法。

    只要孩子好,老人就安心了。

    文松爸突然下不去手打儿子了,主要是从儿子眼中闪出光里,他读出了一个男人成熟起来的味道。

    对于一些中国父母来说,打孩子是体现自身权威的一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会认为那是他们给予孩子爱的组成部分。

    什么时候,中国父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会收手?是当他们发觉,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那个时候。

    武文松的眼里,就有那个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