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戏,两个决裂。
一方面是友情的疏远,另一方面是爱情的取舍。在《日出》原著里,这两个人的相处就是比较柏拉图的那种。彼此是初恋也很有感情,经过了时移世易,两人的近况都变了,也没有办法轻易的在一起。
薄言虽然做了改编,比如把李一茹的角色稍做修改,让人物更集中,性格矛盾更突出。男女主的感情为了照顾看客的情绪,也做了一定的美化。比如女方的金主,银行家潘月亭,在这里只是一个背影。他的戏份被删减,知道有这么个背景板就好。男女主之间的暧-昧情绪也可以拉大一些,甚至可以有一些镜头隐晦的表示两个人有过一段。
但是,在故事发生的时候,他要确保整个剧情都很顺遂。画面里不要有任何的谈情说爱的镜头,但眼神,一些手指的小动作的设计,一定要到位,要让这种无形的张力从镜头语言里表述出来。
这里即使是最后的分离,他也想把这种欲说还休,无奈又拉扯的情绪拍出来。自己拍,和自己导,是完全两个概念。如果说,在一开始成立这个项目的时候,他还有点无所适从,对脑海里的作品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投射。但是,到了现在,他完全投入了导演的角色。
但他也是演员,一场戏在他脑内投射,再演绎出来,他考虑的就全面很多。再跟夏思雨做彩排的时候,看的就不仅仅是她,还有她身后的物件、她身上的衣服,周遭的一切环境。
可夏思雨一开口,一动身,他的目光,又会不自觉的被她吸引,代入。
彩排就如同他上午说的,只需要百分之五十的投入,他因此才有地方去思考她的服饰、环境、还有物件。可夏思雨却是百分百的投入,这种被带着走的感觉太强烈了。虽然按照剧里的人设,即使情绪起伏很大,她也不应该有什么大吼大叫,也不该有多余的动作,看上去应该平和静淡。但薄言就是感觉,自己的情绪被她莫名的感染,自然的融入到剧情里,一直到整段彩排完才反应过来。
可这边导演说“ok”,那边夏思雨就开始花枝乱颤。因为这场戏比较重要,她的妆容,头上的发饰,还有身上的旗袍不能乱,乱动会有褶子。头也不能乱动,发型比较难做,头上有首饰,摔了剧组穷,得她自己赔。她就在有限的条件下转动着手腕,手指灵活的表达姿势。
但一喊“开始”,她整个人的情绪瞬间又收敛起来,就像打了上课铃的学生,下课的时候别管怎么动如脱兔,一到课堂上又乖乖的静如处子。
一共彩排了几遍,每对一遍,薄言跟她对戏,感觉的最直接,她虽然每次都是百分百的投入,但细节上也会有微调。也许她不会表达,但她每次一演戏,看客在一边就是感觉对,就是这个样子,剧中人就是这样,就得这样演!
bqg99。bq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