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蜀王府世子妃娘娘,前世姜容对她的印象仅限于是明玉的母亲,冷漠高傲,很少露面见人。
她前世的结局姜容并不知晓,只依稀记得姜容还在西沣掌权时,老蜀王已经去世,蜀王世子承袭爵位成为蜀王,而蜀王妃薛氏,于四十高龄诞下麟儿,蜀王大悦当场就进宫请封薛氏长子为世子。
这才是薛氏最好的结局。
今世,姜容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不对,导致薛氏入了这种必死的局。
薛氏回去之后,原想好好睡一觉的,结果偏偏有人找死。
叶姨娘对薛氏没带姜麒姜琳入宫一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先前的闭门思过一个月,新仇旧恨,加了起来,难免有些不服气。
薛氏身边的丫鬟说明阳县主把姜二娘抓破相了。
行二,除了姜琳还能有谁?
也真是奇了,要是明玉干出来这事薛氏一点都不惊讶也不怀疑。
但是自己生的孩子薛氏是在了解不过的,明阳性子乖巧,这般行事肯定是有缘由的。
幸亏明玉入府之后先回自己的院子了,她年纪不小了若非之前受伤和母亲住在一起,她素日都是自己独住的,伤情愈合在住在母亲院子里,实在不合规矩。
若是明玉知道这种事,定是护着她的妹妹,指不定还会蛮不讲理的再去揍姜琳一顿,乱上添乱。
“沅娘比那姜琳要小上许多,怎么还能被沅娘抓破相?”薛氏不屑的勾了勾唇角,“真是废物。”
“奴婢也不知道,王妃娘娘在等着世子妃呢。”那丫鬟道。
啧啧,一月因为自己的女儿两次入了蜀王妃的院子,明玉明阳真是战果斐然。
薛氏进去之后蜀王妃的态度倒还算缓和“你今日入宫劳累原不该叫你来的。”
薛氏微笑道“妾身也不想来的,小孩子玩闹,没什么大不了的。”
话里话外,把明阳护的严严实实。
明阳跪在地上,她原本梳的精致发髻散乱下来,衣服也有些不整齐,她低着头,不想理蜀王妃。
祖母一直很宠爱她的,这件事情明明不是她的错为什么要罚她!
“世子妃此话差异。”叶姨娘幽幽道,“孩子在玩闹,也不该往脸上抓吧,琳娘以后是要嫁人的。”
薛氏把此事往轻里说,她偏要跟她对着干。
“我没有!”明阳倔强的看着自己的母亲,她道,“是姜琳先辱骂我的姐姐。”
“我骂你姐姐什么了?”姜琳瞪着明阳,她不承认,“你别乱说行吗?”
“琳娘闭嘴,一会有你说的时候。”薛氏不耐烦道,面对自己的女儿,她和善许多,“沅娘,你且说说。”
差别对待,薛氏在蜀王妃面前没有任何的收敛。
蜀王妃见过的各色各样的人真是太多了,婆媳两个相处这么多年,薛氏在蜀王妃心目中什么样基本都是固定的,若是薛氏对姜琳慈眉善目柔声细语,蜀王府反而会觉得薛氏心思深沉,还不如直来直去,光明磊落,不像柳妃那种人一样。
薛氏不知道的是,她眼中视为后路的姜容,也是这样的人。
不同的是,柳妃为的是权力,姜容,为的是报仇。
明阳年纪虽小但她口齿不错“我在府里玩耍,琳姐姐过来嘲讽我的姐姐。”
“她说。”明阳原本是跪在地上的,她站了起来,叉着腰,小脸趾高气昂的模样,把姜琳的模样学了个八成像,“听说你也快到了去太学上学的年纪了,跟你姐姐一样,学的不好就算进了太学也没用。”
“还不如把名额让给我哥哥。”
明阳年纪小,学不出来姜琳的那模样,引得薛氏莞尔“谁跟在明阳身边?”
明阳是县主,身边的人都是由薛氏亲自挑选的,那丫鬟也机灵,有薛氏撑腰她不怕叶姨娘“是奴婢,明阳县主是无意碰上二娘子的。”
“明阳县主性子软见到二娘子是想避开的,结果二娘子拦住县主不让她走。”
“二娘子她说……”
明阳到底是年纪小,说话抓不到重点,但她身边的奴婢都机灵的不得了,自然知道说些什么有利于自己的小主子。
薛氏冷冷道“今日我在这里,你说就是,不必心生怯意。”
“毕竟我才是世子妃,叶姨娘?呵!”
薛氏后面的那声冷笑比打了叶姨娘一巴掌还要难受,那是一种上位者的不屑。
那丫鬟定了心,沉稳道“二娘子……拿明玉县主掉马的事来说……”
姜琳急了“你胡说,我没有!”
“就是,我们琳娘怎么可能这么说?”叶姨娘也护着自己的女儿,“该不是明阳县主你想逃避责任在这编谎吧。”
“二娘子说了什么你原话复述。”薛氏完全忽略了叶姨娘和姜琳的辩解,她的脸色已经越来越冷了。
叶姨娘还想辩解,被蜀王妃瞪了一眼,蜀王妃脾气好,但不代表没脾气,叶姨娘怂了,噤了声。
“听说你姐姐最擅长御马之术,以我来看,还不如我呢,至少我不会掉马。”丫鬟身份低微,断不敢像明阳那样模样着姜琳的语气神态。
但这样平静的复述已经足够,薛氏不怒反笑,微微勾起唇角,她容忍叶姨娘已经够久了,她女儿还敢拿明玉掉马的事出来说,明玉明阳是她的逆鳞。
若说来之前,她还觉得明阳有错在先,现在,她只觉得对叶姨娘没有一再忍受的心情了“叶姨娘真真是养了一位好女儿。”
“世人皆知,明玉爱马如痴,今日我才知晓,姜二娘子更胜一筹。”
这话太难入耳,连蜀王妃听了都微微蹙眉,她道“琳娘,你说没说?”
姜琳怎么可能承认,她脸上的疤还火辣辣的疼,她仗着年纪比明阳大些,行事也是肆无忌惮。
结果没想到,明阳身边的那些丫鬟胆子那么大,直接把她压住。
她身边的那些丫鬟都是废物!人少不说,还不敢动手。
年纪尚还不大的姜琳怎么知道,一个县主的封号,到底有多么的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