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章:入朝议政(二)
    “对了,还有一件事,寡人打算看一看我大秦嬴氏后代的文韬武略。”嬴政突然说到。

    对于嬴政这前不搭边后不着调的一句话,吕不韦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嬴政是什么意思,犹豫地说道:“这是嬴氏一族的事情,老臣不应干预,全凭大王做主。”

    嬴政摆摆手,说到:“仲父,寡人的意思是考核第一名入朝议政。”

    对于嬴政的话吕不韦眉头一皱显然是不同意入朝议政这一件事,很显然这会制约他。

    “大王,老臣认为仅凭考核就让一人入朝议政难以服众,老臣认为此举不妥,还望大王三思。”

    “此次参加考核者皆为嬴氏王族之人,其中主要以寡人的孩子为主,考核只是为了让他们见见世面,顺便也看一看他们所学知识几何。”

    “如此,老臣明白了。”

    听了嬴政的话吕不韦考虑到嬴政只有四个孩子长子扶苏,二子元辰,三子将闾和四子高,而且这几个孩子年龄不大最大的扶苏也不过七岁,就是入朝议政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就同意了。

    “好,如此明日朝会便有劳仲父了,寡人这就通知孩子们。”

    “如果大王没有别的事情老臣就告退了。”

    “嗯,恭送仲父。”

    第二日,章台宫

    早上,众位大臣陆陆续续来到章台宫,章台宫面积极大足足能够容纳数百人,是大秦举行朝会的重要地点,不一会咸阳大大小小的官员逐渐赶到让章台宫显得拥挤起来,每几个官员围在一起探讨这这几天的奇闻异事。

    “刘大人,听说你这几天又纳了一房小妾,怎么样,漂不漂亮。”

    “张大人,朝会之后去我府上坐一坐,这几天我有弄来一个奇异的植物。”

    “诸位,听说大将军蒙武在边关抵御匈奴打了一个打胜仗。”

    众臣在说话时赵高走了上了喊到:“大王驾到,众臣早朝。”众臣马上安静下来站到自己的地方,吕不韦率领众臣,站在最前方的中央,正对王座。

    紧接着,嬴政龙行虎步的走上王座,待嬴政坐定后众臣行礼,然后赵高喊到“朝会开始。”

    整个朝堂马上沉静下来,嬴政说到:“众位大臣可有事启奏。”

    嬴政说完,昌平君熊启站了出来对嬴政躬身一礼:“启禀大王,相国,前线来报,大将军蒙武戍守边关多年,未从失误,而且前些时候匈奴犯境,蒙武将军更是歼敌十万,臣以为当召回将军给予赏赐。”

    昌平君说完一众大臣站出来说到“臣附议”

    “此事寡人已经知晓,蒙家为大秦做出如此贡献,当赏。”说完看向吕不韦:“寡人尚未亲政,此事有劳仲父。”

    吕不韦点了点头说到:“大王放心,蒙家为我大秦呕心沥血数十载,老臣定然不会让蒙家,让将士们寒心。”

    “还有何事启奏。”嬴政朗声说到。

    “启禀大王,据探子来报进来赵国邯郸城内发现有多名山东六国贵族频频相会,行动异常。”冯去疾站出来说到。

    “可查出是何原因。”嬴政问到。

    “禀大王,还未查出。”

    “启禀大王,老臣以为山东六国贵族尽皆入赵,却唯独没有通知我秦国,其中必定有阴谋,老臣以为应秘密探查,不宜打草惊蛇。”吕不韦站出来说到。

    “启禀大王,臣以为应当如此。”昌平君站出来说到。

    “嗯,就依仲父所言。罗网在仲父手中,此事有劳仲父多多费心。”嬴政说到。

    “这是老臣应做的。”吕不韦行礼说到。

    紧接着众大臣又向秦王奏明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但却都是交给吕不韦来处理,可见吕不韦在朝廷中有多大的权力。

    “众臣可还有事启奏。”嬴政看着下面大臣说到。

    ……

    ……

    见朝堂之上无一人回应,嬴政说到:“寡人打算在三日之后举行大比以此考察嬴氏王族以及众王子的才能,第一名奖其入朝听政,众位大臣可有异议。”

    听到嬴政的话后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交头接耳之声。嬴政看了赵高一眼,赵高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到:“安静!”

    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下来。

    “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谁有意见一个个说。”嬴政大声说到。

    “启禀大王,臣以为让嬴氏王族内部举行大比,有利于大秦选出有才之人从而重点培养,但是临超议政太过了些,不如将奖赏降低一些,赏第一名一些东西,这样既可以另其得到鼓励更加发奋,又能不另其骄傲。”王绾走出来说到。

    “启禀大王,臣附议。”一众大臣站出来说到。

    “左相,寡人奖其入朝听政不但是对其激励,更是要告诉天下我大秦渴望人才,只要其有才能寡人可任其选择,而且这件事是我与仲父商量的结果。”

    这是吕不韦站了出来:“左相,昨日确实是我与王上商量之后定下的,难道左相不希望大秦王族能人辈出?”

    王绾(wan)听到吕不韦话中的威胁只得作罢,连忙说到:“臣不敢,臣已知晓。”

    “众臣可还有人反对?”嬴政问到。

    看到台下无一人做声,嬴政说到:“好,三天以后举行大比。”

    “遵命”众臣齐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