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12 不辱君命
    “(沙沟水)东南径安昌城西,汉成帝河平四年封丞相张禹为侯国”。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安昌侯国为县。今汉省安昌入朗陵县。

    李通为防汝南、颍川黄巾,立营城中。所部称“义军”,或称“义贼”。与“宗贼”最大不同,便是一个“义”字。

    义贼和宗贼,皆属私兵性质。朱儁为交州刺史时,亦曾在本郡检选家兵五千,携往平叛。然与朱儁家兵最大不同,义贼和宗贼首领,并无诰命在身。属于非法组织。然若声势浩大,屡败官兵,终归会等来一册诰命。如白波、黑山首领,皆获朝廷任命,便循此例。后世美其名曰“招安”。

    正应了那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巾逆乱,群盗蜂起。郡县秩序,荡然无存。长吏多弃官,翻墙而去,乡民唯有依附豪强大姓,结社自保。比起豪强地主,乡野百姓更愿依附豪杰。李通便是如此。

    安昌城外。郭嘉儒服缣巾,单人匹马,赶到城下。

    门前乡勇,握缰喝问“何人入城!”

    “在下阳翟郭嘉,奉我家公子命,拜见李渠帅。”郭嘉顺势下马。

    “你家公子,是何人也?”乡勇又问。

    “洛阳宋公子。”郭嘉笑道。

    “洛阳……宋公子。”乡勇似有所悟“等着!”

    小跑入城,须臾又狂奔而出“足下请随我来。”

    “请。”郭嘉含笑点头。

    安昌本是侯国都邑。城高墙厚,内外二郭。极利固守。城内居民,虽面有饥色,却服帽齐整,并无异样。显然,未受恫吓胁迫。郭嘉这便心安。

    内城侯府,便是李通大营所在。

    郭嘉一介书生,未曾佩剑。卫兵抬眼扫过,这便放入。

    登堂入室。见上首端坐一人,阔面重颐,浓眉无须,英武而年少,郭嘉趋步近前“阳翟郭嘉,拜见渠帅。”

    “足下从阳翟来?”李通问道。

    “非也,乃从颍阴来。”郭嘉答曰。

    “哦?”李通又问“既是阳翟人氏,为何别居颍阴。”

    “因随我家公子,往来阳翟、长社、颍阴三县。今欲南下阳安,路经此地,特来拜见。”郭嘉答曰。

    “莫非你家公子,便是佩五县令印,为五县主取食的宋明廷。”话已至此,李通焉能不知。

    “然也。”郭嘉从袖中取名帖,双手奉上。与一般竹质名刺不同,此帖乃蓟纸制成。四周包裹蜀锦,居中名字皆为烫印。此名帖乃蓟国高官专享。腊赐时,千石以上方得发放。

    “足下所为何来。”李通细看名帖,又问道。

    “特来说降。”郭嘉开门见山。

    “哦?”李通一愣“你家公子虽佩五县令印,却与我朗陵并无瓜葛。莫非欲使我为长公主家奴否?”

    “非也。”郭嘉笑道“欲使渠帅为国效力。”

    “汝南乃大汉一郡,何来一国。”李通自当问个明白。

    郭嘉又道“管子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为‘家国天下’也。既为汉人,又焉能无家国。”

    李通轻轻颔首“明廷如何使我‘为国效力’。”

    郭嘉答曰“公子欲拜渠帅为阳安都尉,秩比二千石。麾下部曲,皆编为大汉兵卒。守备一方。”

    “令公子不过千石令,如何能举我为都尉。”李通不解。

    “我家公子单车入城,已定三县。先后举数人为校尉,都尉。既命郭嘉前来,又岂能独令渠帅例外。”郭嘉答曰。

    李通闻言,不禁沉思。三县之事,亦有耳闻。洛阳贵公子一道敕令,便使黄巾渠帅,举众来投。安民屯田,三县大治。此人身份神秘,只说贵不可言。却无人知其出身。颇多神秘。

    李通素来谨慎,焉能不生疑“敢问足下,令公子可是太平道中人。”

    郭嘉亦不禁一愣“渠帅何出此言?”

    “实不相瞒。我与黄巾贼众,时有往来。且与大帅吴霸,颇有仇怨。此人时常下山袭扰,并与刘辟、龚都等黄巾余部,遥相呼应。合称‘汝南群寇’。故深知黄巾众秉性因屡遭围剿,死伤无数,汝南黄巾各部‘只信黄巾,毋信赤(帻)’。令公子若仅是洛阳贵胄,又岂能令黄巾,轻易归降。”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时下赤帻,多指官兵。

    李通言下之意,黄巾与汉庭势不两立。如何能投靠五位大汉县主。若大军围剿,迫不得已,还好说。洛阳贵公子不过单人轻车,空口白牙。单凭一道敕令,如何能令一众黄巾宿贼,心悦诚服。若非有诈,必有隐情。

    “渠帅既有所问,在下便尝试作答。”郭嘉言道“黄巾彼时势大,欲夺天下。然兵败如山倒,大贤良师及各方渠帅,先后殒命。今沦落深山,早已不复先前。之所以‘只信黄巾,毋信赤’。窃以为,乃因人人喊打。便如渠帅,亦与之为敌。黄巾焉能轻信他人。然我家公子,却不同。”

    “令公子有何不同?”

    “我家公子轻车入城,先补官吏薪俸,又掷百万营城。便是赊取粮秣,亦约定三倍偿还。此行,只为长公主取食,全天家体面。”言及此处,郭嘉笑问“敢问渠帅,体面值几钱?”

    “生死一线,存亡之间。必拼死一搏,无所不用其极。要体面何用?”李通答曰。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对落草为寇的黄巾而言,生存存亡才是头等大事,所谓“体面”一文不值。

    “诚如渠帅所言。黄巾余众,之所以‘只信黄巾’,只因所遇官兵乡勇,皆欲取其首级,邀功请赏。此乃世俗之举。唯我家公子,为全天家体面。换言之,必不会拿首级邀功请赏。乃高士之举。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我家公子既‘不辱君命’。黄巾众焉能不信。”

    郭嘉所引,出自《论语·子路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言下之意,“士”有三等。下士,言必信,行必果。中士,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高士,行己有耻,不辱君命。

    郭嘉言外之意,公子非但言必信,行必果;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且还行己有耻,不辱君命。

    何为君命?为五县主取食,全天家体面。不为取黄巾首级,邀功请赏。

    敕令既出,黄巾余众,焉能不信。

    李通轻轻颔首“不辱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