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95 青史留名
    “传书鲁相,命颍川、汝南等地‘屯田吏士’,沿途接应。”张甯言道。

    “喏。”事不宜迟,二老忙去传书。

    既有公孙王后来函,张甯岂能不应。何况何后母子,兹事体大。断不得有失。

    何后借口探望何苗,车驾下山,先行半日。待心腹宫妃察觉,入国邸禀报公孙王后。此时,何后车驾,已至伊阙关下。

    洛阳八关,重兵拱卫。

    进出皆需盘查。尤其董卓接连遇刺,深受重创。八关守备,尤胜先前。

    何苗遣人投帖,不料骑都尉李肃,休沐洛阳,不在关下。此时闯关,恐为所害。便在进退无措间,忽闻头顶钟声阵阵。

    何后掀帘窥探。只见伊阙山巅,建有连绵楼宇,蔚为壮观。

    何后遂问:“此楼何名?”

    驾车青牛师答曰:“此楼名‘蜃楼’。楼悬绝壁,下临溪水。常有洛阳车马往来,却不知何人所造。”

    “寻路入山,借住一晚。”何后言道。

    “喏。”

    本以为山路必崎岖难行,岂料皆青石铺就。一路无阻,驶入山门。抬头可见连绵楼宇,悬于峭壁。宛如悬空一般。另有无名溪水,自山中涌出,汇入伊水。

    “何人竟如此不惜工本。”便是何后,亦不由慨叹。

    待车驾停稳。便有清秀童子,近前行礼。

    赵忠忽隔窗言道:“黄门佞童,太后小心。”佞,谄也。

    宫中隐秘,何后亦有耳闻:“莫非与先帝有关。”

    “老奴不知。”赵忠低语道:“闻桓帝有此癖。命黄门署豢养美貌童子。然至先帝登基,遂被窦大将军驱散。唯剩少许,侍奉云台殿。”

    见迎驾童子,连连摆手,一问三不知。

    赵忠又道:“果然聋哑天生。”

    何苗言道:“既如此,当远避。”

    “悬楼乃兴于蓟王,此楼制式,与九坂悬楼,大同小异。且临近关下,非同寻常。”何后已有定计:“且入楼一观。”

    “喏。”赵忠领命先行。

    楼外童子,口不能言。楼内童子,目不能视。赵忠遂了然于胸:“必是太仓顶上折桂馆。”

    “蟾宫折桂。”太仓隐秘,何苗亦知。

    “正是。”赵忠叹道:“莫非楼主,乃汉宫故人。”

    童子引路。乘天梯登顶阁。

    少顷,便有一鹤发童颜,矍铄老者,健步入内。

    赵忠肃容下拜:“老奴赵忠,拜见秦太仓。”

    “原是赵常侍。”秦太仓亦颇为意外。话说,秦太仓得前大将军梁冀宠幸时。赵忠亦不过是一介小黄门。时过境迁,不料竟在此地相遇。如何能不感慨万千。后梁冀满门伏诛。蟾宫遂被曹节所掌。如赵忠、张让等,皆无可染指。然却皆有耳闻。

    赵忠收拾心情,为秦太仓引荐。

    闻乃大汉太后,秦太仓伏地行大礼:“老朽,叩见太后。”

    “太仓免礼。”何后言道:“洛阳宫变,轻车出亡。奈何伊阙关禁,欲暂住一晚。多有打扰。”

    “太后圣驾,老朽蓬荜增光。”西园大火,京师人尽皆知。秦太仓掌《子钱集簿》,耳目灵通,焉能不知。

    更有甚者。楼下暗渠,可通函园地宫。秦太仓与耳室主记蒋干,时有往来。

    只可惜,秦太仓只掌子钱事宜。并不知晓何后诸事。

    赵忠更借口与秦太仓多年不见,促膝长谈。秦太仓分身乏术,亦无从通禀。

    一夜无话。翌日,何苗先行投帖,约李肃相见。

    李肃不敢怠慢。轻车简从,入蜃楼相见。

    “臣李肃,叩见太后。”

    “都尉免礼。”何后言道:“洛阳大火,西园尽毁。不得已,携麟子就藩取食。还望都尉网开一面。”

    李肃肃容再拜:“臣,敢不从命。”

    何后又道:“还有一事,劳烦都尉。”

    “请太后明示。”

    “待朕出关,你便寻机返回,向董卓告密。”

    “臣,焉能背主乎。”李肃以头触地。先不说董卓火烧西园,大逆无道。若此时助纣为虐,为天下所指。李肃焉有命在。愚行弄险,智者不为也。

    “无妨。”何后言道:“都尉只需听命行事。朕,必有厚报。”

    “恕臣不敢从命。”所谓口说无凭。太后若为董卓所害。何人能证明,告密乃太后所托。

    待屏退左右,何后遂授机宜:“王莽不出,光武不兴。董卓火烧西园在先,追杀朕母子于后。大逆弑君,罪无可赦。那时,蓟王兴仁义之师,兵发洛阳。拨乱反正,乾坤三定。都尉功在社稷,富贵荣华,享之不尽也。”

    “太后……”李肃又惊又俱,亦喜亦忧。转瞬之间,千回百转。一时竟口不能言。

    “朕母子,以身噬虎。为大汉江山,略尽薄力也。”

    再闻此言。李肃竟泪流满面。太后交心乃其一。所行义举乃其二。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想我李肃,位卑言轻,籍籍无名。何德何能,竟受此重托。’心念至此,李肃拭泪言道:“臣,敢不从命!”

    何后又取锦囊相赠:“内有绢书,细说详情。待蓟王上洛,当呈于当面。内中详情,一看便知。”后路亦留好。

    李肃再无身后无忧。如何能不效之死力。

    自屏后窥知一切。赵忠不由心生慨叹。若无董卓之乱,真乃大汉帝后也。

    此举,可谓一石数鸟。

    在明,待何后出逃,李肃虽快马密报。董卓必不追究。

    于暗,李肃怀揣绢书,待董卓事败,呈于蓟王,足可保全家小。

    无论明暗,李肃皆会放何后出关。

    放李肃先行打典。

    何后车驾,不疾不徐,列队出关。

    便有守关兵士,拦下喝问:“车内何人。”

    便有“千秋三师”之甘始,车下答话:“某乃甘始,携家小归乡。”

    “甘始,是何人也?某一概不知!车内人等,速下车答话。”守关门候,如何能知。

    “放肆!”正是李肃,姗姗来迟:“京师仙人,尔等岂能冒犯。”

    “都尉!”门候急忙行礼。

    李肃目不斜视,近前行礼:“见过上师。”

    甘始回礼:“平乐会一别,都尉别来无恙乎?”此语一出,众皆了然。二人乃是旧识。

    “上师何往?”李肃起身相问。

    “欲携家小归乡。”

    “车内何人?”

    “乃小女母子。”

    李肃心领神会:“原是『甘夫人(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