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看着刚才还屠杀一片的黑衣死士,一瞬间,就被突然杀出来的军队给冲散了阵形,然后仅仅是几个呼吸之间,无数的死士就葬身在了这批甲士的刀上。
这居然是骑兵!而且还是非常精锐的骑兵!
紧接着,后面的家族所带领的死士也被围杀赶了过来。
钟繇和韩荣、陈忠等人汇到了一起。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骇。
四大家族组织起来的精锐死士,在这些骑兵的面前,就像是鸡蛋碰石头一般,根本打不过。
钟繇目光所及之处,就是这些身披重甲的骑兵如同屠鸡宰狗一般屠杀着自己的死士,冰冷的长枪在黑夜中划过一道道银光,然后刺中死士们的身体,溅出一道道血花。
众所周知,骑兵跟适合大场面作战,尤其不适合狭窄的地方作战。
皇宫的后宫虽然不小,但是其实是不怎么利于骑兵作战的。
可是即使如此,这些骑兵还是能够随意屠杀着自己的精锐死士,而且随着死士们的尸体堆积,这些骑兵的冲势居然丝毫没有衰减!
钟03繇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一群经过特殊训练的,训练有素的骑兵!
在皇宫之内,怎么会出现如此精锐的一队骑兵?
随着后方的韩荣等人被杀过来,钟繇他们已经被这队骑兵给围在了一个包围圈中,而钟繇的表情,也是越来越惊骇。
很明显,对面是早有预谋的!并且早就在这里埋伏了!就等着自己带兵前来,然后前后杀出将自己围杀!
还不等他多想,紧接着他就听到一声令响,随后就看到骑兵突然停止了屠杀。并且很整齐地往后退了一下,随后开列出一个道,而从这条骑兵所放出来的道路中,却是缓缓走出了一个人。
只见这个人披坚执锐,狮盔银铠,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犹如星君下凡,脸上的表情镇定自若,眼神中更是投出了几抹自信和怜悯,仿佛眼前的这一群人在他的眼中已经成为一堆尸骨一般。
在看到这个人面孔的第一瞬间,所有四大家族的人都是瞳孔骤然一缩,钟繇韩荣等人更是眼前一黑差点吓晕过去,好歹稳住身形,也是惊骇地看着前方不能说出话来,一个个都呆呆地看着眼前出现的这个人。
曹植!
身后的死士们也是个个面露恐惧,他们慌张地看着四面八方将他们围住的精锐骑兵,一个个的枪尖上都沾满着他们同僚的鲜血,在月光下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红色玫瑰。
在这种局势之下,这么多人居然完全地寂静无声。彼此之间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脏砰砰乱跳以及曹植胯下的马在前进时的声音。
手中的长枪琤琤发亮,向上一划,划出了一道响亮的金属长鸣声,在皇宫中不断回荡。曹植的嘴角划过一丝冷笑:“四大家族?我曹子建等你们好久了。”
“曹植!”钟繇终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了一个名字,,目光紧紧地盯着曹植,睚眦欲裂,显得狰狞无比。
“怎么?钟尚书好像很恨本公子?”曹植看到钟繇像要生剥了自己的眼神,却是毫不在意,“不要这么紧张嘛,我只是想请你们去邺都,喝一喝茶。”
“曹植!你为何如此要和我们四大家族过不去!”这句话却是韩荣咆哮而出。
“我与你们过不去?”曹植不禁将目光投向了说这句话的人,认出了是韩荣后,倒是一笑,“并不是我与你们过不去,而是你们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韩荣他自然也是知道是谁的,韩浩的儿子嘛,现在颍川韩家的主心骨之一,另一个主心骨就是士子中颇有名望的韩嵩。
不过他却并不在意,说实话,韩荣的父亲,韩浩确实算的上是个人物,也是劝谏曹操推行屯田制的发起者,但是韩荣嘛....就算了吧。
“此北魏天下乃是我父亲辛辛苦苦南征北战方有今日,而尔等食我大魏俸禄,为我大魏做官,却不思报效,非但不尽心尽职,反而贪赃枉法,借此侵吞我大魏土地丰富你们世家自己的私囊。如此作为,还是我曹植与你们过不去吗?”
“如果不是我们世家的支持,你们曹家安有今日?”这次却是陈忠在说话。
“哈哈哈哈。”听到陈忠的话,曹植却仿佛是听到了全天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般,仰天大笑起来:“我一直奇怪,为何你们世家大族,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却为何如此不讲忠义,不知廉耻。明明是我们曹家在养着你们,你们却反过来倒吸我们曹家的血。难不成你们所学的孔孟之道,就是这样的吗?”
“尤其是你陈忠,居然还大言不惭,说如果不是世家,曹家根本不会有今日局面,我现在才明白,原来你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廉耻。”
“你难道忘了?兖州之战时, 父王对徐州用兵,难以周旋之际,曹植趁机对进攻兖州。你们陈家却在如此危机关头,不顾廉耻,张家集体叛变。结果导致兖州的郡县几乎全部倒戈,兖州短短几日,居然只剩下三个县。我父在回去救援时,还差点被一把火烧死在濮阳城。这不都是拜你们世家所赐吗?而现在,你居然说没有你们世家,父王难以成事?”
曹植心中清楚地很,曹操成事,还真不是全靠的世家,世家也许出了一点儿作用,但是绝对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么大。而在兖州之事过后,曹操已经对世家产生了一些忌惮。所以才会全力把张邈所在的张家进行打压。
后来,曹操采纳韩浩的建议推行的屯田制,其目的就是和大家族争夺劳动人口;还有他选拔人才实行唯才是举,就是打破当时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之后,他还为流民提供耕田和农具,就是为了防止他们投身这些大家族。
但是即使是这样,还是挡不住世家大族么们贪婪的胃口,况且这些制约,也并不被世家们给放在眼中。
直到曹植的改革屯田制和科举制的出现,他们所做的这些,才真正触碰到了这些大门阀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