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其实在曹植的心中,对于曹操之所以杀崔颖,更偏向于是曹操看崔琰不顺眼的原因。
历史上,崔琰最后是被曹操赐死的,崔琰的死也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向来被史学家引证为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
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在杀崔琰之前,曹操就曾经干掉汉末大儒孔融,帮助灭袁绍的许攸,辅佐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的评价为此三人“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都因为和曹操有旧交情,于是就蹬鼻子上脸对曹操不够恭敬,结果被杀。
可是崔琰之死与三人不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杀最让时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
其实曹植知道,这是因为崔琰太过于耿直,屡次触犯曹操的霉头,这才给自己招惹了杀身之祸。
曹操平定袁绍之03后,曾经了解冀州的户口资料,看后很高兴,对臣子们说,在冀州可以召集到三十万军队。别人都替曹操高兴,唯独崔琰兜头给曹操一瓢冷水。当时崔琰还说得义正词严:“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天下分裂,百姓涂炭,你曹操取得冀州之后不但没有推行仁政,关爱百姓,第一件事就关心能召集多少军队,如此穷兵黩武,不体恤百姓民生,实在是太让冀州百姓失望啊!
这崔琰的情商该有多低?
曹操向来是一个不怎么关心这等小事的人,他一直认为,只有尽早统一天下,结束这乱世,才是对百姓民生最好的体恤。
所以崔琰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泼曹操的冷水了。曹操向来就讨厌这种看起来正义但是对自己的实际发展并无用处的建议,但是自己又不能反驳他,不然天下的人就会说自己不仁义,所以只能面带微笑,认真道歉并且虚心接受。但是其实他在心中已经将崔琰认定为腐儒,不怎么喜欢他了。
最关键的还是现在,曹操已经上位为魏王,再过几年就要窃据神器,登基加冕当皇帝了,而崔琰却总是反对,这种情况下,曹操不想弄死他们全家才怪了。
不过在当初曹植当上礼部尚书的时候,就曾经对崔琰有一些恩惠,所以崔琰对于曹植的印象还是很好的。
况且曹植虽然现在主攻政治,但是当初打下的才子形象还是在士子中颇具名望的,很容易招到崔琰等士子的好感。
曹植也猜测,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想要让自己娶崔琰的女儿崔颖为妻子,因为这样一来,凭借着曹植的名望,很有可能会拉拢到崔琰,从而崔琰就不会反对曹操称帝,而是真正成为曹家的人。
毕竟,处理掉一个人,总是不如招服这个人来得好。
“怎么?不满意?”看到曹植仿佛欲言又止,曹操疑惑地问道:“容貌方面我都帮你打听过了,不会有问题,而且此女熟读经文,倒是也颇与其父文采相同,算得上是一个才女。”
曹操还在循循善诱。
“孩儿并非是不满意...只是...”曹植听到曹操的话,登时满头大汗,说道:“只是孩儿是不是现在还不是很是和娶世家女子为妻?”
曹操略一听曹植的话,登时就明白了了他的顾虑。
现在曹植可以说是曹魏世家的公敌了,所有的世家都是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
最早时候,就是曹植向曹操提出来的改革屯田制,这才导致曹操开始对世家动刀子。
到了后来,又出来了什么科举制,直接剥夺了世家们推举人才上位的权力,导致世家们不能再滥用职权给自己的后代谋官职。
而到了现在,曹植居然直接一锅端掉了四大家族,直接导致世家阵营大败,大魏的寒门疯狂地崛起,到了现在,已经是完全抑制不住了。
现在的世家,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过活,生怕稍有不慎就会被曹操给逮到机会解决掉。
可以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曹植。
世家们能不恨他吗?只是现在的曹植,权力太大了,眼看就是要被曹操给定为王位继承人,他们也不敢随意招惹,只能是在心中暗暗地念叨上几句。
曹操经过曹植这一说,也是反应过来,毕竟现在科举开始起来,崔家又是世家大族,绝对是反对的力量。
而如果这个时候,主角找一个世家豪族的女子当老婆,的确是不太合适。
其实曹植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他还有更中意的对象,而那个对象,就是甄宓。
传说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美得不可方物的美人。
其实到现在为止,曹植还没有见过甄宓的样子,自然也就还没有作出那 篇流传千古的《洛神赋》,而如果按照历史的话,肯定是要等到曹丕当了皇帝,他自己写完七步诗,人生大起大落之时,曹会有机会去写洛神赋。
然而现在很显然,自己对曹丕已经是绝对优势了,曹丕根本就不可能斗得过自己,而曹植也一直很好奇,这个传言中倾国倾城,让袁熙、曹操、曹丕和历史上的曹植都为之倾倒的绝世美人,究竟是有多么美艳。
但是曹操哪里知道曹植现在正在惦记着他二哥的老婆呢!看到曹植低下头沉默不语,只道是他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干脆也豁然说道:“那孤就不管了,这个你随便选吧,况且你已经到了娶妻之年,自己心中也要有数,孤的王业,可不能后继无人啊。”
曹植听到曹操的这句话,当即就是一呆,随之而来的,却是内心中的一阵狂喜。
曹操的意思,他之所以想要曹植快点娶妻,是不想让自己的王业后继无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曹操的心中,已经确定是要立自己为世子了!
而要当世子,自然是要子嗣旺盛,这是继承王业的一个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