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建安十五年,曹操于邺城召开铜雀台大会,摆宴群臣,四海宾服。
铜雀台正临漳河,中央乃铜雀台,左边一座名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各高十丈,上横二桥相通,千门万户,金碧交辉。曹植作为魏王公子,也是早早就来到了铜雀台。
饶是曹植见多识广,也下意识地发出了对铜雀台之宏伟的由衷赞叹。
曹植的内心也是十分激动的,这不仅仅是看到宏伟的铜雀台,而是在历史上,曹植就是在铜雀台大会这一天,凭借着一篇《登台赋》闻名天下,更是深得曹操的喜爱,让曹操从此产生了立曹植为世子的意思。
那顿时间,曹操甚至于都向贾诩咨询过关于立曹植为世子的意见,这足以证明曹操对曹植的喜爱之心。要不是后来曹植实在是太作死,曹植其实是很可能坐上世子的位置的!
不过往日都是往日,这是历史上的曹植,现在的曹植,可已经不再是往日那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曹家公子了。
他现在,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有一篇03《登台赋》!他想要在今天做到的,可是真正能让他声名远播,名著天下的事情。
这铜雀台大会很快就开始召开了。而且如同历史一般,是分为了几个活动,这第一项,就是武官比射。
曹操立于铜雀台上头戴嵌宝金冠,身穿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文武百官侍立台下。
看着台下面色恭敬的百官,曹操也是面露笑意,看着雄壮的兵马与斗志昂扬的将士,曹操更是多了一些威严霸气,有一种仰天长啸的冲动。
早先就与曹操有所沟通,曹植请命入了武官行列,也是穿了红袍,立马于武官的行列之中,看到铜雀台上曹操的伟岸身姿,也是不禁心潮起伏。
他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曹操拥有如此广泛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地追随于他。
这种临台之威,三国之内,何人能比?这种霸气非常,谁又能与之相较?
曹植的眼中,也不免露出了一抹向往之色,曹操真不愧是一世枭雄也!
曹操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文武百官们,也是微笑点头,尤其是再看到曹植后,更是笑容满面,他现在拥有着如此的军队,如此豪华的谋士阵容,还有一个文武兼备,且都是世间罕见之能的儿子,如何能不骄傲?
曹丕在文官行列中,看到曹操对着曹植的笑,却是面色铁青,但也是不能做什么,只是低下了头去,握紧双拳,一言不发。
随着一声鼓声响起,曹操下令让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在垂杨枝上,在下又设一草制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嘈杂的鼓声中,曹操看到众将已经集合完毕,面露一笑,命侍卫传令下去:“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酒水一杯。”
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视之,不是旁人,正是曹操的族子,曹氏一族的大将曹休。现在号称“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
曹植早就料到会是曹休先出来,毕竟他可是穿越来得,对于铜雀台的武将出场比试顺序了如指掌,如今看到曹休出来,也是眼神专注,且看自己这个族兄的实力如何。
只见曹休飞马往来,纵马奔驰三次,目光一凝,边伸手扣箭,拽满弓,对准一道靶子的红心一箭射去,只听得一阵烈风呼啸,此箭迅雷不及掩耳般正中红心。
见到此景,刹那间一片叫好之声,击鼓的士兵们也打地更加用力了。
一瞬间,金鼓齐鸣,众皆喝采,曹休立于马上,弓箭在手,面露张扬,好不风光。
曹操于台上望见大喜,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曹植也是面露欣慰之色,千里驹是曹休风光在外的外号,得源于曹操对曹休听说曹操起事讨伐董卓的时候,不远千里前去投奔的事情。如今曹操旧号重提,乃是在夸奖曹休的勇武一如其当初的胆气丝毫未减。
见到曹休射中了红心,曹操大笑后,正欲让人取锦袍赐给曹休,却忽然见到绿袍队中一骑飞出,叫曰:“丞相赐予的锦袍,合应该让俺不姓曹的外姓将军先取,宗族中人不宜搀越。”
听到这句话,曹操转眼望去,只见其色容霸道,身材魁梧,正是当初刘表手下的大将,后来归降曹魏的骁将文聘。
看到文聘满脸的不服之色,曹操非但不生气,反而面露喜色,大笑着说了一声“好!”,然后环顾众官说道:“且看文仲业射法。”
众官纷纷点头俯首。
文聘见到曹操应许,面色一喜,立马拈弓纵马射出一箭,嗖嗖风声戛然而止,众人望去,只见这一箭也刚好中了 红心。
这一下子,台下台上都是一片喝采之声,士兵们更加卖力地打起鼓来,一瞬间,只听得金鼓乱鸣,众生喝彩,立于场中的文聘器宇轩昂,好不威风霸气!
见自己射中了红心,文聘当即立马大呼道:“快取袍来!今日此袍归我文仲业了!”
话音未落,只见红袍曹氏队中,又是一将飞马而出,厉声曰:“此垛文烈先射,此袍亦是文烈先得,汝何得争夺?且看我小试牛刀,与你两个解箭!”
正说着,只见其拽满弓,又是一箭射去,嗖嗖烈风,此箭也中红心!
众人齐声喝采,鼓掌声络绎不绝,无论是文官武官,面上都是一片潮红之色。
如此武力争斗,当真是让人看得心潮起伏,大声称快。
再看看刚才射红心的红袍骁将,不是旁人,正是曹洪曹子廉。
见到此箭中了,曹洪咧嘴一笑,方欲取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
此话一出,又是引得众人侧目,视之,乃是当初号称“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大将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