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3.荀彧,活不长了....
    r />

    但是即使如此,最后,已经闭上眼睛的荀彧,却还是睁开了眼,露出了一分决然,从座位上缓缓站了起来,慢慢向着朝堂中央走去。

    荀彧的这个举动,迅速吸引了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

    所有人的眼睛都聚焦在荀彧的身上,一时间,文武百官心思各异。

    如今荀彧已经年今五十,鬓角却已经生出白发,胡须间也可见微微泛白,已经是身负微疾,但是行动却还方便,毕竟还没有到后来的重疾之时。

    但是荀彧的每一步,却是走的极为缓慢,刚开始还是很犹豫地走,但是这每走一步,荀彧的脸色就坚毅了几分,直到了后来,已经是坚定无比,仿佛每一步,都代表着他充盈的决心,代表着他誓死的诺言。

    曹植自然也是注意到可这一幕,当他看到缓缓向着自己身旁走来的荀彧,心中却是瞬间流露出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感觉。

    这一天....终觉还是来了。

    虽然自己当初的世家之乱的时候,已经让荀彧看到了大汉的昏庸,让他明白了,现在的天子,是一个多么羸弱,多么无能之辈,大汉的衰亡,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是荀彧终究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

    也许......这就是命吧.....

    曹植在心中,仰天长叹。

    而坐于大座之上的魏王曹操,也是眼神复杂地看着荀彧一步步从座位上走到了大殿中央,看着他对自己拱手行了一礼,随即面色恭顺地答道:“魏王,在下以为,不可以封植公子为长安公,此举不妥。”

    沉默。

    只有无尽的沉默。

    场上的所有人,都是大气也不敢喘,只是神色紧张地看着曹操与荀彧。

    荀彧一脸坚毅,那是视死如归的决心。

    曹操脸色复杂,还隐隐透露出了一股无奈和惋惜。

    最后,曹操还是开口了,语气中第一次,对荀彧露出了不容质疑的命令之意:“此乃孤之意,无人可改¨.!”

    “大汉天子尚在,长安尚为龙城,何谓无人可改?”荀彧毫不退让,抬起头来,目光直视曹操。

    曹操眼睛一眯,却是与荀彧对视起来,只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其实这封曹植为长安公的权力,确实不是曹操所能决定的,按照严格的大汉制度来说,他也没有这个权力。

    能够有这个权力的,就只有大汉的天子——刘协。

    但是曹操之所以要自己封曹植为长安公,这等意思,已经是昭然若揭,没有人会看不明白。

    曹操是想向自己的麾下人证明,自己才是现在天下的最高话事人,大汉现在,名为大汉,天子也名为天子,但是真正掌握着最高权力的人,却是自己!

    而荀彧,也是因为此事,才最终站了出来的。

    当初曹操称魏王,虽然是逼宫,但是好歹也算是给了天子一个面子,是名义上通过他的同意后才成为魏王的。

    但是现在,面对着一等爵这样一个显赫的,重要无比的地位,曹操居然要自行封赏给曹植,注意,是自行封赏,而不是通过刘协的同意。

    更为关键的是,曹操居然直接吧刘协所在的地方——长安,直接划归为了曹植的封地,将之封赏给了曹植。

    这等意思,还能暗示地更明白一些吗?

    将封地封给曹植,那么长安的主人,究竟是谁?刘协待在长安,曹植作为长安公,谁是谁的下属?

    难以界定。

    而曹操的这一番举动,其实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告诉天下所有人,他曹操,才是天子了!

    正是因为如此,荀彧最后才走上了这一条路,下了这样一个决定,站出来反对曹操。

    曹操和荀彧,终究还是如同历史上一般,最后决裂了!

    荀彧最终也没有逃掉他纠缠一生的忠军思想。

    曹植不由得长叹一声,只怕此日过后,荀彧就活不久了。

    虽然之前荀彧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对大汉以及刘协的失望了,看样子,荀彧好像可以摆脱历史上的困局,抛弃顽固不化的忠君思想,辅佐曹操成帝业了。

    但是如今看来,却还是达不到。

    荀令君,终究还是那个荀令君,千古不改。

    至于荀彧的选择,事实上,也不少遭到后人的讥讽,他们认为荀彧帮助曹操颠覆了汉家的天下,最后又想挽回即成的行动,实在是前后矛盾,无有始终,最后落得自刎的下场,也是自作自受。

    这其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其实,以荀彧的智慧,以荀彧那种洞察人心、算无遗策的本领,又如何看不出?像曹操那样的雄才,绝对不是衰弱的汉室的忠贞臣子。只是当荀彧入士的时候,正值豺狼当道,国将不国,荀彧作为一个有热血的士子,肯定是要投身于乱世,匡扶天下的。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横空出世的超级英雄,是很难以平定天下的。

    可是荀彧一流的才华,存济世救人之心,又该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为国为民的目的?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很快,荀彧就找到了,那就是曹操。

    以荀彧超群的眼光,他不难看出,汉末的群雄中,没有一个人高过曹操。至于与东汉早起起事的一众枭雄之间,无非就是董卓、(李了赵)袁绍、袁术这样的人。荀彧明白的很,这些人根本就不足以完成大业,也不值得自己的效力。

    但是荀彧不明白,人,迟早是会变的,人人也都不是他,这热血,也不是一直会流淌下去的巡。

    荀彧早年投奔曹操,其实是对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本来他就是看到袁绍的无能和贪心才脱袁入曹。更何况当时的曹操,就是实打实的忠君为国的面孔,也做着芟平大乱,保护汉家的事情。完全代表着正义和先进。

    那时候的曹操,最大的梦想,就是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上“` 々汉征西将军曹操之墓”。

    荀彧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史书上记载自己为“扶汉忠臣”。

    只是随着两个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是越走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