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66.墨家子弟
    r />

    其实曹植对于这长安的建设,还真的是早有准备的。

    早在曹植从长安返回邺城的时候,就曾经派过人到川地,去寻找关于墨家的夏下落。

    二百年前,由于汉武帝时董仲舒的一句话:“诸不在六艺之数,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齐头并进者”。因而罢黜除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所有不在诗乐射御书数行列的职业,全部都被打压了一遍。

    墨家亦是在此列。

    事实上,墨家自从秦王扫六合之后,就一直处在被打压的状态,因为墨家与其他的流派不同,他与其说是一个学术流派,更不如说是一个帮派。

    帮派中,有帮规,有帮派长老,有教主。而墨家中的巨子就是统御帮 派的人物。

    而墨家的人,又是极为守规矩的,所谓的墨守成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巨子所颁布的方针,那就是墨家子弟的最高法令,是没有人会去违背的。所以墨家直到最后三国一统也没有显山露水,毕竟当初儒家和法家的斗争结果墨家都看在心中,也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

    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墨家才一直被历代帝皇们所忌惮,毕竟放在谁眼中,谁也不希望在自己的领土内,有这么一群由知识分子们组合而成的帮派团体。因此历代的帝皇,实际上都是对墨家进行打压的。

    而墨家的人也很聪明,在秦汉之争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表面舞台,根本就很难觅其踪。

    而曹植也是不清楚墨家在三国的鹅时候究竟待在哪里。曹植所知晓的,就是墨家在三国时代,总共历经了四位巨子,即影尹易玔,但是这四位具体带领着汉末衰微的墨家藏在哪里,曹植却是不为所知。

    后来,曹植也是通过笔记本,才终于得知,原来墨家是处在川地。

    而事实上,墨家也并非完全是消失,而是隐藏了起来。三国时代,墨家的四任巨子——墨影,墨尹,墨易,墨玔都极力带领麾下的墨家子弟逃避世俗,不参与诸侯纷争,也不争权夺势,所以墨家才会显得在三国中如此地没有存在感,甚至一个可以说出来的代表人物都没有。

    但是墨家的人不出世,并不代表墨家就从此消失了。

    他们只是销声匿迹在了别处,不想多为人所知罢了。

    而曹植,也是亲自跑了一趟,专门去西川寻觅到了墨家弟子的聚集地,通过墨家的当代巨子墨易,招揽了大量的墨家子弟。

    其实对于曹植的到来,墨易本人也是非常惊讶的。

    他没有想到,身为大汉的长安公,风头正劲,但是曹植却礼贤下士,没有一丝一毫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度量与气魄,让墨易感觉到久逢打压的墨家收到了重视。

    尤其是曹植,居然能够对墨家的经典侃侃而谈,而且对墨家的思想也是了如指掌,言谈举止之间,居然让墨易感到非常的领悟。

    这却是让墨易惊喜万分的。

    要知道,墨家的经典,自秦王扫六合之后,就开始慢慢地丢失,到墨易这一代虽然还留下很多,但是等到传到后世,就只剩下了《墨子》而已。

    由此可见墨家的渐渐凋零,就是现在的墨家,其中的经典,也是如数家珍了。、

    但是曹植言语之间,居然对墨家的经典很是了解,而且对于《墨子》的理解,也是超越了墨易现在的水平,只让墨易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正是在这种心理之下,墨易才会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因而也同意让墨家的子弟跟着曹植出去闯荡。

    事实上,曹植将墨家的子弟大肆招揽过来,其所看重的,就是墨家的机关术。

    墨家的机关术,天下闻名,而墨家的机关术高明,其工艺技术自然也是天下一绝。

    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以墨家机关术闻名天下,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就只有同样以工艺闻名天下的工匠鼻祖公输班。

    但是从后来的墨子与公输班实战最后的结果: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0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来看,公输班善于进攻,墨子善于防守,但是公输班很明显不是墨子的对手。

    而墨子逝世后,他的这一套工艺技术也是很好地传承了下来,现在的墨家子弟们,人人都能够持守圉之器,于宋城上而待楚寇。这也是曹植之所以找墨家的原因

    由此,一个有意,一个同意,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曹植就轻松地将一大批墨家子弟招揽到了长安来。

    曹植将他们招揽过来,自然不是闲着他们不用,而是迅速地将他们都安插到了各个岗位,充分地利用了起来。

    首先,曹植在三郡开始设立大魏炼钢厂,曹植曾经亲自考察过,长安的西北部就有一片儿是矿山,而且周围并没有多少人居住,基本就算是一片荒地,想干嘛就干嘛,所以炼钢厂刚好可以直接建在矿山上。

    而除了炼钢厂之外,曹植还在东边建立了大魏砖厂,毕竟修建锅炉也是需要砖块的嘛。至于烧制砖块和锅炉以及炼化钢铁的技术,曹植也早早就从笔记本中搜查整理了出来,而且已经包装印刷成册,早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就已经将之给每个墨家子弟都分发了一本,让他们从中好生汲取经验。

    让曹植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墨家子弟果真不亏是有过机关术功底的,所以对于曹植书中所记载的一些器物的铸就方法,也是学得飞快,很快,他们中有些人就可以烧制出质量比较上乘的砖块了。

    其实曹植的内心中,确实还有一项计划,这个计划也是与砖厂和钢铁厂息息相关的,那就是新农村建设。

    曹植之所以如此看重砖头的产生,甚至于一定要墨家的子弟去学习,而不是用平民或者大魏书院的学生们前去钻研,就是因为曹植深深地明白,这工匠技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没有一些比较扎实的工匠功底,是很难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