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92.迎娶公孙无璐
    第292章

    在曹植和公孙无璐举行婚礼之后,曹操也派出了一支军队直接开到了辽东,前去帮助公孙恭稳定局势。

    现在的曹操,底气可是十分足的。

    毕竟现在曹操已经没有需要他南征的孙权之患了,在孙权求和后,起码这一段时间都不会再蹦跶了。而曹操也可以沉下心来对辽东做一些事情。

    虽然曹操派过去的军队并不算是很多,但是对付公孙渊所遗留下来的残党还是绰绰有余了。

    而公孙恭在得到了曹魏这边的支持后,也是一反常态,直接对着忍耐已久的公孙渊残党下令清理,一场血腥的大清理在整个辽东浩浩荡荡地展开。

    而公孙渊那一派的人,原本就没有掌握到所有公孙世家的力量,在曹魏军的加入之后,加上原本就忠诚于公孙恭的一些党羽力量奋起而击,他们自然是没有多少反抗的力量,很轻松地就03被一网打尽了。

    这一次清洗,直接让整个公孙世家大洗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这之后,公孙世家中其他蠢蠢欲动的年轻一辈们,也尽皆收起了心思。

    在辽东的公孙恭,听说自己的女儿公孙无璐也是很顺利地被曹植纳为妾之后,也是十分兴奋。

    曹植接受了纳妾,也就意味着自己现在的地位,起码也是和韩遂和马腾一样了,这晚年起码是不愁了。

    ............

    曹植联姻,其实还是纳妾的标准。

    妾,指小妻,侧室,为妾者虽有明媒聘娶,一般来说还是坐小轿进门。不过汉朝对于这些还不是很严格,各方面也没有后世所规定地那么细致,故而礼仪等事主要还是沿袭周法。

    按照纳妾的礼节走了一场后,曹植就和公孙无璐成了好事。当然这一切礼仪的事情,都是由郭照来操办的。

    郭照作为曹植的正妻,心胸自然也不是旁人可比,她不但不为此而产生嫉妒,反而是十分高兴。

    因为郭照作为一个开明的女人,考虑的永远是大局,他也明白曹植作为将来曹魏的继承人,是不可能不纳妾的,故而在这一点上,郭照从来没有产生过醋意,反而是为了大局找想,多次帮着曹植审核小妾的品行。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植才会对郭照如此地信任。

    虽然后来自己又迎娶了马云禄和韩雨,但是郭照女王第一的地位却是一直没有变过。而曹植也从未对郭照产生过任何情绪,他明白郭照的品行,知道她是一个真正的贤妻,处处都在为自己找想。

    公孙无璐入门之后,之后的一切安置事宜都是由郭照来操办的,以郭照的能力,做起这些小事来也是驾轻就熟绰绰有余。

    而公孙无璐在郭照的各种关怀之下,根本就没有离开家的感觉,迅速熟悉了新的环境后,很快就与马云禄韩雨等人打成了一片。

    看着自己的后宫一片和谐,曹植淡淡一笑,这一切都是郭照的功劳啊。

    因为马云禄等人的品行都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再加上曹植对于郭照后宫第一的立场十分之坚定,所以众女也从来没有过“上位”的想法,而是老老实实地过着小妾的日子,也是一片其乐融融。

    ................

    曹魏帮公孙恭稳定了辽东的局势后,公孙恭就退出辽东来到了曹操这里。

    曹操亲自在邺城接待了公孙恭,因为行动不便,所以公孙恭是坐在四轮车上见的曹操。而曹操事先也下了命令,允许公孙恭可以不施礼会见。因为这个事,公孙恭又对曹魏的好感多了不少。

    公孙恭被安排在了邺城后,曹操又亲自召见,重赏了欧阳靖,还封了安乡侯。

    现在,曹操对于寒门士子们用地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而曹操自己也发现了,这些寒门士子们,确实是比世家大族的那些人好用得多。

    这些寒门士子们,对于曹魏政权,都是十分忠心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只有曹魏强大了,他们这些寒门士子们才能有出头之日。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寒门士子们,很少有中饱私囊的行为,一切都是站在大魏的利益上出发。

    而且因为寒门子弟出身不好的原因,所以他们对于百姓民生也是更为了解。故而能够结合当地的政策作出很多更为优良的决策。这也是世家大族那些养尊处优的书生们所难以具备的。

    这样的心态所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些寒门士子们的地位日渐提高的时候,曹操也察觉到了,基本上寒门士子们所任职的地区,其发展程度都要超过世家官僚们不少,因此,曹操对这些寒门子弟们,也是越来越重视,用的越来越舒心。

    曹操直到这个时候,才深刻意识到了曹植所建立的大魏学院的好处。并且开始着手让杨修和丁仪操办,开始在全国各处都建立大魏学院的分院。

    一时间,因为曹操的支持,大魏学院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巨大发展。

    其实曹植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将这么多寒门子弟们培养成型,也是极有原因的。

    曹植凭借着笔 记本,搜集到了很多遗失的,或者说很难找到的典籍,并且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也可以找到后世们对于这些典籍的理解注释。

    对于这些知识,曹植都派人认真有规模地整理了起来。

    想要整理起来并不难,整理的人并不需要很了解这些典籍,而只是需要一定的文字分类基础就可以了,况且这些注释基本上都是曹植直接派人抄录然后大规模印刷出来的,都是后世已经定型的产物,不会有什么变动,故而做完这些工作也并未消耗多少时间和人力。

    每一份注释,都是后人们对于这个典籍最精辟的诠释与见解,这就省去了很多教导的时间,有悟性的学生们只需要看一遍原文,再过一遍注释,就能够茅塞顿开,一天的学习量抵得上世家大族的子弟们一个星期的成果。

    毕竟这注释中所记载的,可都是后世近两千年的总结,早就将这些典籍全部研究通透了,这可比这些士子们自己去慢慢悟要快多了。

    故而,在这种完全领先于时代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下,曹植大魏学院们的成长速度都十分恐怖,这才造成了现在寒门士子崛起飞快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