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朱厚照对许玄的猜测是不对外,他对自己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人憎鬼厌。
只不过朱厚照明显忘记了,许玄想惩罚他,还用什么免死金牌,直接就动手了。
朱厚照在许玄这儿吃的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许玄分明就不在意他的太子身份。
当然,这事,许玄本人是不好解释的。
他怎么解释,难道说我与朱宸濠的小姑好上了,而朱宸濠在陛下驾崩后,会造反。我要这牌子,是为了免了牵连麻烦的?
除了“呵呵”,许玄还能说什么呢?
至于朱厚照,在打过针之后,就要被弘治皇帝带回宫,禁足,金吾卫亲自看守,不得让朱厚照离开东宫半步。
这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这个好消息,许玄还提醒了弘治皇帝,太子学了鲁班秘术,有了木鸢飞行之术,千万不要让他接触木工,否则他会逃出宫的。
这话许玄就当着朱厚照的面说的,听的朱厚照双目圆瞪,喃喃自语本宫就知道,这老许要那免死金牌就是对付本宫的。这事都当面说了。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许玄听见了,当没听见。
他朱厚照真的是想多了。
同样想多的还有弘治皇帝。
身为朱厚照的爹,弘治皇帝的嘴角直抽抽,心想你这逆子当个人吧!怎么就欺负的人家要向朕讨要免死金牌了。
本来朕还想用铁做免死金牌,现在看来,还得用金子做了。
弘治皇帝想省钱,可是朱厚照的话让他不好意思省这个钱。
当然,以大明国库年年赤字来看,这笔金子肯定是要从内胬出了。
弘治皇帝再看朱厚照,是一丁点儿也没有宫中看不到的想念了。
就是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与牟斌也是一脸的同情。
许家这是倒了什么霉。老子让太子欺负的搬家,儿子要免死金牌。
这个误会真的不小。
但是,这就是朱厚照。
朱厚照简直是属乌龟的,只要是有锅,他就背。
哪怕是朱厚照自己,也认定了这是自己的锅。
人的气运真的是很奇妙。比如锅王朱厚照。
朱宸濠造反,朱厚照起兵平叛。朱厚照和他宠爱的刘娘娘相约在潞河会面。刘娘娘相赠一簪,以为信物。
孰料朱厚照纵马过卢沟桥时把簪子颠掉了,遂按兵不行,大索三日不得。
实在找不到,朱厚照继续行军至临清,依约派中使去接刘娘娘,但刘美人不见信簪,辞谢说“不见簪,不信,不敢赴。”
朱厚照见美人心切,没有办法,便独自乘舸昼夜兼行,亲自迎接美人。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其他皇帝身上,一个“红颜祸水”是跑不掉的。
毕竟大明天下,什么人敢冒充皇帝,还是一个率领着几十万平叛大军的皇帝。那刘美人竟然说什么“不见簪,不信,不敢赴”,简直是耍朱厚照与平叛大军玩。
当几十万大军是废物,连自己皇帝也不认识,证明不了。
按军队的暴烈血性,就是激发出什么兵变,被军队杀了,也不奇怪。
可是结果却是这锅被朱厚照背了。一个昏君儿戏,结结实实的砸朱厚照头上。刘美人一点儿事也没有。
在吸锅上,绝对是所有人都不服,就服朱厚照。
当然,哪怕朱厚照那里有猪队友,刘美人延误军机,朱宸濠也没有造反成功,只能说朱宸濠就不是造反的材料。
生生背上了欺负老实人许家父子黑锅的朱厚照,药性上来,打了个哈欠,睡的香甜。
然而正当弘治皇帝他们刚把朱厚照弄下山,打算把朱厚照弄回宫,李东阳他们也到了。
“谁来了?”弘治皇帝问道。
牟斌看了一下,回道“是内阁的三位阁老到了。”
听到是阁老到了,弘治皇帝只能是下了马车。
一看,果然是三位阁老到了。
三人紧赶慢赶,终于还是找了过来。
“三位阁老来此,可是朝中有事?”弘治皇帝看他们一起来,问道。
“臣见过陛下。”三人一起行礼。
弘治皇帝说道“现在宫外,无需这么多繁文缛节,朝中有事?”他又问道。
三人互相看了一下,不是朝中有事,而人陛下有事。
只见李东阳先说道“听闻太子染了疫。我等担心传染陛下,这才急急赶来。”
李东阳他们很是担心弘治皇帝的健康。毕竟弘治皇帝打小就是一个药罐子。
陛下若是染了病,再有个什么万一……真的是不敢想。
太子?呵呵,算了吧。
“不用担心,太子已经治好了。”
对于三位师傅关心自己,弘治皇帝是知道的,为了证明他说的。弘治皇帝拉开了马车。
只见马车上,一个胖小子睡的香甜,跟个傻子似的,口水直流。
水?液体!
“陛下小心!”
三人急急上前,拉开皇帝。
这个疫病,他们了解过情况,知道会流液体。
而太子,已经是一个染病者。
“三位师傅不用担心,太子疫病已经治好了。”
“陛下,这是疫病,哪怕是好了,也必须隔离月余。”
三位阁老同声让弘治皇帝把太子隔离了。
发生瘟疫时,在对情况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或无法短期治愈时,隔离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疫病患者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中国是最早设立医院的国家之一,三位阁老皆通此道。
在他们的坚持下,朱厚照不要说回宫,又再一次的被送回了山上。
不隔离一个月,他们不放心。
至于说朱厚照是太子……太子哪里有皇帝陛下重要。
于是许玄看着这刚下山,又被送上来的朱厚照。
许玄不由的叹了口气,心想你这是多不受人待见啊!人家接走了你爹,却把你留了下来。
不过,可以理解。
许玄注意到,三位阁老虽然没有上山,但他们不是不想上,是他们上了一半,还没进阵,就看到了半山腰的石碑兰若寺。
身为太子的老师,没少批改太子的作业。
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太子的字迹。
所以,送太子上山,他们也不上了,半路返回。他们才不愿被太子戏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