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2章 真假间谍
    这时候,海兰珠必须使出杀手锏,一个是大周皇帝的亲笔信,上面有皇帝真诚的话。第二个是她自己,愿意留在娘家多住些日子。

    第一个杀手锏是公孙剑给她的,皇帝的亲笔信肯定有威力。第二个杀手锏是她自作主古,小腹已经明显隆起,里面可是大周朝的龙子龙孙,留在这里,你总该相信大周朝的诚意吧?

    科尔沁大汗终于下定决心,重申他们与大周之间的盟友关系,是时候向女真亮出自己的獠牙。

    女真骑兵到了营门口,趁着天色未黑,他们发动猛烈的进攻。

    迎接他们的是炮火,是万箭齐发,以及横在前面的一道道壕沟。

    只用了一个回合,皇太极知道坏了,面前不是一座徒有其表的空营,而是守备森严的大周军营。

    是消息有误,还是明军已经完成任务后返回?

    皇太极心中一阵阵痛,仅剩的一点家底,又完了。

    望着身边这点人,他欲哭无泪。

    在盛京附近,他打败吴襄时并不费力,几个冲锋将敌人队形冲乱,然后全身而退,并无太大伤亡。

    面对祖大寿时难一些,好在对方没有准备好,战斗力较之己方稍弱,只要时间允许,皇太极有信心将其吃掉。

    偏偏察哈尔军赶来凑热闹,两万骑兵不由分说冲来。

    皇太极如果死战,相信还是有胜利的机会,但是他没有,女真就这点家底,不能再祸祸出去。

    撤退是有代价的,皇太极被人追出十余里,大军仅剩万余人,至少六七千军卒的性命留在盛京城外。

    这时候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选择不多,刚才危急时他没想过入城,那样必然被明军围困,不怕他们攻城,怕他们围而不攻,城内没食物,坚持不了多久。

    他还可以去赫图阿拉,却意味着就此踏上逃亡之路,女真在辽东的控制力消失,他最多算个部落酋长,大清国的美梦醒了。

    得到了再失去,那是一种让人备受煎熬的痛,皇太极不会放弃,他要抗争,要最后搏一把。

    于是,他没有回救大营,明知道早已被攻陷,回去还有什么意思。

    皇太极选了最险的一招,他要袭击明军的大本营,料定此处的防守不会太严密,女真铁骑有机会。

    现实超出了他的想象,明军虽在最近的战事中损失不小,虽然派出军队劫了他的营寨,但仍然驻扎相当数量的守军。

    皇太极放弃了,只发起一波进攻,便将队伍拉后,躲开明军的炮击。

    这时候,两匹马两个人从城中走出,绕过几道壕沟,没有进入女真人的射程,停在那里。

    其中一人又走近了一段,他嗓门很大,喊道“大周皇帝在此,请女真大汗会面!”

    喊话的是孙应元,另一位是公孙剑。

    皇太极说了一句女真话,翻译过来大概是“牛比”!

    他带着济尔哈朗,也是两人两骑到了阵前。

    公孙剑知道他会说汉话,主动问候道“大汗近来可好?”

    皇太极心中暗骂,好个屁!还不是因为你,整天吃不饱、睡不着。

    公孙剑第一次见皇太极,这个几乎每天都会浮现在他脑海的敌方oss。他已经是个中年人,长脸,

    微胖,身材魁梧。

    公孙剑问话,他不能不答,回道“劳烦明国皇帝挂牵,朕很好!”

    皇太极认为,他不是大汗,而是大清国的皇帝,在盛京城有皇宫的。

    “大汗认为修了皇宫,设了三宫六院,还取了个‘清’的国号,就可以做皇帝了?”

    清属水,明属火,五行之中水克火,厉害不厉害?

    公孙剑对此观点并不感冒,但是对皇太极还是敬佩的,言道“大汗还有多少兵力?等到沈阳城破,你是准备回赫图阿拉,还是继续逃到北方苦寒之地?”

    皇太极并不服气,“明国皇帝若是有兴趣,可以派兵出城,见识下女真铁骑的威力。”

    公孙剑才不上当,“战争讲究扬长避短,如果不战可以屈人之兵,朕又何苦妄送军兵性命?”

    “那明国皇帝认为,你不战也能赢朕?”

    这大概是当今天下,仅有的两个自称“朕”的人,偏巧还遇到一块了。

    公孙剑问道“今日你我相见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大汗如果执迷不悟,可能最近两三个月,也可能是明天或者后年,朕凭借大周朝的雄厚国力,一定能将你打败,并彻底的消灭。今天之所以跑出来见面,是给大汗一个机会,也给辽东生活的各族百姓一个机会。”

    皇太极并不认怂,“明国皇帝继续留在这里与女真为敌,难道不怕渡不过大凌河?”

    公孙剑笑了,“估计大汗等着盼着朕渡河回去,那样便给你喘息之机,女真势力会死灰复燃。今日还就告诉大汗了,朕会守在这里战斗到底,不管是一年两年,不灭女真誓不回师。”

    皇太极问“明国皇帝这般自信?”

    公孙剑反问“难道大汗还有后手?”

    皇太极也笑,可能还真有,到时候吓你们一跳。

    公孙剑再一次提醒,“大汗不考虑一下吗?如果你愿意,可以去顺义皇庄,过非常富足悠闲的生活,女真百姓会迁入山海关内,不用受连年的酷寒和干旱。”

    皇太极不会屈服,一个做过皇帝的人,怎么可能甘心做个富家翁。

    公孙剑还不死心,“大汗可以保留尊号,妻妾仆从依旧,出入均按皇家礼仪,可否?”

    皇太极好半天没说话,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公孙剑,明国皇帝到底还是年轻,怎么会有人这样?皇太极生下来就是一世枭雄,要么功成名就,要么惨烈而死,他会为了形式上的光鲜自废武功?

    他等待了片刻,算是刚才聊得翻篇,皇太极开口问道“双方以大凌河为界,各自退兵,开通马市,如何?”

    公孙剑很失望的摇摇头,回应道“大汗如果诚心谈判,当初让二贝勒阿敏说这些,可能合约早已签订,又何必在此杀来杀去。”

    皇太极似乎早已料到结果,现在的形势明显利于明军,让他们退回大凌河西面,恐怕是不可能。

    “明国皇帝莫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女真铁骑的威力还没有全部发挥。而且,再过阵子该下雪了,明国皇帝准备留在这里陪朕过年吗?”

    公孙剑没有理会他的威胁,冬季作战的确不是明军特长,到时候粮草供应也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女真人好不到哪去,他们连吃的都没有,又没有外部盟友,到那时同样不一定是明军对手。

    皇太极威胁不成,再做出一些妥协,“辽阳归明国,罢兵休战可好?”

    公孙剑回答“容朕考虑,三日后给你答复!”

    公孙剑回营之后,陪同的孙应元问“陛下已完全占据胜势,大可以再接再厉,彻底剿灭女真,对皇太极的议和条件,为何要考虑昵?”

    公孙剑回答他“朕给他的答复里,最重要的不是‘考虑’二字,而是‘三日后’。”

    郑芝龙刚刚率队进驻女真的军营,稳固下来需要时间,公孙剑担心皇太极攻打此处不成,改而进攻郑芝

    龙。

    此外,察哈尔军和关宁铁骑刚刚落败,但察哈尔军实力尚在,公孙剑会下达指令,让他们加紧攻城,不要管什么三天还是几天,早一天拿下便早一分主动。

    孙应元懂了,皇帝又在玩花招,皇太极不是足智多谋吗?已经无数次的出骑兵打得明军措手不及,公孙剑也不能太老实,先安慰你几句,做出三天的承诺,其实谁稀罕管你,能拖住先拖住,能打你就打你。

    公孙剑之所以出营与皇太极会面,源自他需要这么一个机会。

    普天之下仅有的两个自称为“朕”的人会面,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公孙剑最需要做的是稳住皇太极,让他稍安勿躁,时间朝后拖一天,便会愈加有利于大周。最好能迷惑皇太极,让他搞不懂大周的动向。

    另一方面,公孙剑身为大周皇帝,需要光辉灿烂的形象,需要能够被《大周日报》大加赞赏的故事。今日出营一举两得,公孙剑既能对战局产生影响,又能为自己的经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日竟有了几分秋意,尤其是在一场雨过后,祖大寿惊奇的发现,有几片叶子飘落在自己身边。静静的伏在地上。

    辽东的天气冷的比较快,一场秋雨一场凉,相信用不了一两个月,第一场雪会如期而至。

    祖大寿问身边的吴襄,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以前依仗手下的精锐骑兵,可是在昨日这场与女真的较量中落败。

    吴襄没有被重点针对,伤亡不算多。但祖大寿的关宁铁骑是敌人的主要打击目标,经过激战后幸存的只有两千多,除去伤病最多还有一半能上阵杀敌。

    这点人马别说攻城了,人家打开城门你都未必敢进。

    皇帝限期破城的任务无法完成,出路何在?

    吴襄建议,咱们老老实实归营吧,不管什么处罚,坦然接受便好。

    “如果是砍头昵?”

    面对祖大寿的问题,吴襄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

    严格说起来,他俩罪过不小,直接导致袁可立伏击女真人的失败,继而是明军在辽阳大战中的被动,然后又与皇太极眉来眼去,在沈阳城外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惨死的军卒甚多,难道还不应该斩首示众吗?

    ‘不行,我等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女真,要么攻下沈阳立下大功。

    吴襄告诉他,“你说的是一条路,皇太极自身难保,你投降女真还有何用?再者说,就凭手底下这点人马,皇太极未必理会你。”

    “你的意思是只剩攻破沈阳城一条路?”

    吴襄手底下还有不少人,双方加起来倒是有点希望。

    趁着皇太极带军离开,以及察哈尔军没有做好准备,我等速速攻城,希望能够立下大功,以求皇帝陛下宽恕。

    军卒来报,察哈尔军统领粆图求见。

    祖大寿与吴襄迎到营外,他俩见到了粆图,一个察哈尔人。

    粆图与他们客套了几句,一同进了营帐。在这次与皇太极的拼斗中,受伤最大的是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察哈尔军后来参战,女真碰到没多久便退了,因此察哈尔军的主力并没有太严重的损失。

    粆图并不多说废话,问道“祖将军与吴将军是否想要破城的首功?”

    因为爵位,祖大寿称呼他,“国公请讲!”

    粆图倒是不太在乎爵位,还是很客气的说“我与叔父已在青海立下大功,被陛下册封公爵。因此,攻破沈阳的功劳送给两位将军,不知意下如何?”

    <scrpt>();</scrpt>